这届大学生太难了
马上又要过年,学生们也放寒假了
但疫情显然让这个冬天充满变数
有的大学来不及期末考就让学生提早放假
而有的大学已经新学期开课
↓↓
由于疫情原因,个别学校对寒假做出了相应调整,例如大连海事大学,1月4日的时候直接开启了新学期,暂时不放寒假,根据实际情况将寒假向后顺延。
清华大学今年的寒假比往年提前一周,本科生的寒假时间为1月11日-2月21日,研究生与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寒假时间为1月14日-2月19日。
特殊的一届大学生
毫无疑问他们是特殊的,在新冠疫情蔓延的大背景下进入大学,疫情期间面临着来自家庭与学习的双重压力,高考后还要面对新环境的考验:人际交往压力。
大学不是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他们恰好处于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叛逆期和断乳期,人格尚未成熟,渴望独立又害怕独立,渴望交流却又封闭自己, 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易出现抑郁、焦虑和强迫等情绪。因此,当代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但他们却普遍对此缺乏认识。
昨日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公子刚刚放寒假回来,抱着唠嗑的态度问了问他对大学生活的感受,没想到聊出了一个深入话题——茶话会如何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朋友家一直有喝茶习惯,家里有个小茶室,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孩子也偶尔自己泡茶看书。也就将这一习惯带到了北方的大学宿舍里。进入学校第一天,收拾完宿舍,又渴又累,就泡了一壶茶,邀请舍友们休息一下,一起喝茶聊天。舍友都是北方人,对这一特产很有新鲜感,于是就聊起了家乡的特产和习惯。我笑称他这是做了一个茶话会,实在是高明。他倒是完全没想那么多,纯粹是家庭习惯,只觉得舍友都很热情健谈,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些同学一两个月过去了,和班上同学都聊不上几句话。
我建议他下学期回学校后,可以给班上同学组织一下茶话会。
现代茶话会
茶话会顾名思义,就是饮茶谈话的集会,是从古代的茶会、茶宴中演变而来。大家现在熟悉的茶话会省去了古代繁琐复杂的仪式,保留了其集会品茶、交流意见、增进友谊的核心内容。是一种举办方便、轻松愉快、内涵深厚的社交活动。
在饮茶的过程中拾起对世间万物的尊重
现如今通讯手段的发展让大学生更难去面对面地交往沟通,或者说缺少一个引子将大家聚在一起,毕竟很多事情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完成,逛街游玩又会花费太多时间与金钱,并不划算。茶道精神追求中庸和谐,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培养饮茶者尊重理解的良好品德。茶话会作为一个把大家聚在一起的引子,也是有道理蕴含在其中。
而且追求质朴自然的茶道精神在一些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谋而合,比如最为典型的自我意识膨胀、人际交往的缺乏、内心的浮躁脆弱等。
自我意识的膨胀往往是无法正确认知个人与世界之间的相互影响,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上。而茶道精神便是在饮茶的过程中拾起对世间万物的尊重,创造天地人和谐共处的小世界。
营造一个平等的对话环境
大学生在家庭与新学校的冲击下,内心开始愈发焦躁,处于一种动荡的不稳定状态。很多大学开展心理课程,想要引导学生坦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问题,所遇到的困惑,宣泄情绪、释放压力,更好地认知自我。然而真正情况反而是,心理教师在讲台上机械式的复述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台下听得头晕脑胀,不知所然,倒头就睡者不在少数。显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并未对心理课有认真对待,都只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应付了事。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形成了一种高低差,也就很难让学生确立起一种对等的情境,无法放开了去说话。秧田式的座位设置也使台下的同学化整为一,极易变得只剩下一个声音,学生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因而对课堂内容漠不关心。
茶话会则多采用圆圈或小组式的座位设置,师生关系也因此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上下关系变成了平等关系,大大降低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障碍,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而不管是认真地倾听还是被倾听,都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人作为群体性动物,环境能很大程度上地影响一个人、一个团体的氛围。传统教学模式更加鼓励的是一种被动式的填鸭教学,这无疑是会压抑学生真实的内心反应,隐藏其内心的困惑。
学生只能在安全放松的环境才能打开心扉与他人交流,茶话会便可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它不会过多地聚焦于是非对错,更多的是鼓励学生百家争鸣、表达自我、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吐露出心声的感觉,便是在正确地宣泄情绪与释放压力。
班上同学可以轮流做茶话会的主持人,就像茶室的主人。他通过关注每个人喝茶的速度、聊天的氛围,来学会体察别人的需求,培养出责任感。大学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产茶大省的同学就有先天优势,毕竟喝得多,懂得肯定会多一些嘛。他们就可以教一些不会喝茶的同学,以此来打开话匣子。
周作人的生活之乐:一杯茶的闲适就是快乐
这七杯花果茶,三两杯敬过往,四五杯敬远方,愿时光静好,喜乐参半
一杯茶
一场心与心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