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 明朝到底因何灭亡?162...
[亡] 明朝到底因何灭亡?1628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即位。17年后,他爬上煤山,口里念叨着众人误我,挑了一棵歪脖子树自缢身亡,明朝寿终正寝。正所谓开局一只碗,终局一根绳。
应该说灭亡明朝的,首先是天灾,而非崇祯不争气。很不幸,在他在位期间,整个地球发生了一次小冰期。
先是寒潮,气温骤降,然后是遭受了长达7年的史无前例的大旱和饥荒,饥民甚至剥食树皮,以至不得不吃腐之尸而活命。
这还没完,干旱和饥荒之后,瘟疫接踵而来。据当时的官员预测,在山东某州半数以上的居民就死于瘟疫,而山西死亡率高达80%到90%。
须知帝制时代,绝大多数天灾,最后都可归于人祸。灭亡明朝的,究其实还是大明国之策。
灾疫严重,粮食歉收,人们收入锐减。当人们普遍两手空空,没有缴纳赋税的能力时,内外交困的崇祯帝又该作何选择呢?
自朱元璋以来,明朝就有一个规矩,凡是宗室,朝廷就得养着,而且高规格供养。到了崇祯帝手上,北方数省之财政,单供养本省的藩王,就已经入不敷出;
同时,为了保卫京师,京营不断招兵买马,已经膨胀到了70万人之众,然而战斗力又奇差,可谓是百无一用,空耗粮饷。
只要崇祯下定决心,大刀阔斧加以改之,把京营裁撤,让宗室自谋生计(高级别的宗室,都有大量的土地),财政困难自然缓解。
可是生性多疑的崇祯,既不敢冲自家人下手,也舍不得裁撤京营,只会威逼地方官僚向农夫多加税,多摊派。结果让原本就因为天灾而流离失所的农人们雪上加霜,实在难以活下去,于是等待崇祯的只有四个字:官之逼民之反。
一处揭竿,多地响应,最终野火燎原,明廷一屁股坐到了烧烤架上,束手无策。走到这一步,崇祯的朝堂上早已离心离德,只能听天由命了。
以上就是来自《哈佛中国史》的分析。这套书的英文名字直译是《帝制中国史》,从“早期中华帝国”,到“分裂的帝国”、“世界性的帝国”、“挣扎的帝国”,一直到“最后的中华帝国”,一共厚厚六卷本。
此书不仅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秉笔直书,细密梳理历史之外,它还注重从气候、地理、宗族等长时间段要素揭开历史走向更深层次的原因。当得上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欧美四大汉学家倾十年之功联袂写就,一出版就成为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亦为数十所世界著名大学指定教材。
中信出版社唯一授权出品,正品精装好书,价格也比某东平台优惠,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和购买。春节来临,正宜读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