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是八岁,入学通知是本家的一个姐姐传的口信:“明天上午八点,准备书包、本子、铅笔、橡皮,到学校报到。”上学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模糊的事情,书包、学校、教室、老师、同学等等都是那么陌生。第二天,我换上了一身新衣服,书包是娘连夜赶缝制的。娘牵着我的小手,将我送入学校。
走进学校大门口,穿过深深的大门洞,就能看到办公室门前的那棵老榆树上挂着的那口大钟,一年级的教室就在办公室的右侧。教室的门口站着一位老师,正微笑着向我招手。他就是我的一年级语文老师――赵继华先生,也是班主任。老师个子不高,穿一身灰色中山服,高高的鼻梁,眼睛炯炯有神,微圆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
从不认生的我,看到他后还是不自觉地躲到了娘的身后。“你看这孩子,快叫老师。”娘边拽我边柔声对我说。“老师。”我怯怯地叫了一声。“哎!好孩子,哈哈哈!快过来。”老师高兴地笑着把我领进了教室,安排在最前边的第一排课桌上。
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件事是在路上要注意安全,其次是要好好学习。对上下课的钟声辨别,老师讲得特仔细:“上三,是上课钟声连敲三下一停顿;下二,是下课钟声连敲两下一停顿;预备一,就是一直不紧不慢地敲,大约敲一分钟左右,中间不停顿。”第一节语文课的“a、o、e”,老师教了一遍又一遍,我听得特别认真,写得不算工整但是很仔细。就因为这,班长这一重任就落到了我的头上。第一天放学回家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知道什么原因,娘没去接我。焦急的等待加上委屈,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牙齿咬着嘴唇轻轻地抽泣。
感觉有人向我走来,猛回头,老师早己站到了我的身后。“哭什么?”老师微笑着问。“俺娘没来……”话没说完,哭声更大了。老师伏下身子,摸着我的头,轻轻地对我说:“娘没来,不是有老师嘛。再说,你现在是个小学生了,还是班长,要学会坚强、自立,眼泪是不能轻易流的。懂吗?”说完一把将我揽到怀里。我没有回答,却乖乖地点了点头。老师帮我擦了擦眼泪,然后背起我朝我家走去。伏在老师背上的那一刻,觉得他是那么亲切,就像父亲一样呵护着我。
年终考试是在一个星期一的下午。为了不让同学们太累,上午老师就提前一个小时让我们放学回家吃饭,书包则让我们放在教室里。当我们下午回到教室的时候,发现老师已经替我们整理过书包了,铅笔也是刚刚细心地削过,显然他没有回家吃饭。可老师还打趣地问了一声:“同学们,大家准备得怎么样了,中午饭吃饱了吗?”“吃饱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吃饱了,有精神了,就好好发挥吧。让我们考出个好成绩,回报你们的爹娘!”看到老师那干裂的嘴唇,我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
那时的“六一”儿童节是奖励优秀学生到湾头影院看电影。学校总共选出8个人,我们班就我1个,也是一年级唯一的1个。 那一天, 老师特意向他朋友借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车把上挂了一个盛满水的军用水壶,后座上绑上一个旧褂子做为垫子。一切准备就绪,老师带着我向影院奔去。一路上我搂着老师的腰,心里甭提多高兴了!一部《自古英雄出少年》演了两个多小时,老师拉着我的手一直没松开,还不时把水壶递到我面前。电影散的时候已是中午,老师没有径直回家,却领着我来到了老槐树旁的一个油条铺子里,买了几根油条递到我手中,笑着说:“兵呀,吃吧,吃了咱回家。”在那个时候, 能美美的吃上一顿油条,无疑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我抓起油条正要往嘴里送的时候,却看到老师悄悄地把脸转了过去,这才发现手里的油条刚刚够我吃的。我送到嘴边的油条又抽了回来:“老师,您也吃吧!”老师回过头笑呵呵地说:“好孩子,你吃吧,老师不饿。”“老师咱俩吃吧,您不吃我也不吃!”我撅着嘴说。老师故意把脸一沉说:“怎么?你咋不听我话了呢。”“我、我……我吃。”我很不情愿地嘟囔着。老师看到我一点一点地把油条吃完后,脸上又露出了那慈祥的笑……三十多年过去了,往事桩桩件件都历历在目。赵老师教给我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有那浓浓的师生感情和做人的道理,是他给我铺垫了人生的第一步台阶。每当我受到挫折的时候,耳边就会响起老师那谆谆教导:“坚强,自立!”
作者:柳桂兵,博兴老湖滨毛园村人。文学爱好者。现供职于天龙红木家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