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绍先绪,源流裕后昆——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下)
事业绍先绪,源流裕后昆
——宁国市霞西镇白茂村落暨汤氏家族简介
高生元
白茂自然村属于宁国市霞西镇霞西村,历史上称白凡坑。北宋时期,汤氏家族就已迁居于此。
04
汤氏宗祠
清嘉庆初年,汤氏兴追报本之思,慨然立万世规,振百世之纪,纠合族属共厥举,于嘉庆甲子年(1804),开始修建汤氏宗祠,前后历经3年多,丁卯年(1807)建成。建成时间比省文保单位宁国市周氏宗祠早42年。
汤氏宗祠坐落在白凡村东南角,坐北朝南,前有流水,后有靠山(御屏山)。宗祠前是四合院,置有坐东朝西(正对村庄)的八字门亭,门亭设有院门,视野开阔,接村中而来溪水。院门内有一长方形泮池(鱼池),泮池南面是平房,供储藏宗祠物品之用;东面是两幢三间两层楼房,供宗族庆典时主办宴席之用;北面是宗祠大门。
宗祠开间11.82米,进深32.55米。前后三进,建有仪门、享堂和寝堂,是典型的三进三开间构造。第一进为仪门,主要是祭祀时供礼乐之用。仪门由走廊、大门、仪厅组成。仪门外有台阶,经台阶上到仪门走廊,走廊外墙呈八字排列,走廊中间两根石柱古朴挺拔,上面镌刻联语曰:“山列玉屏秀毓银峰世泽;水环金带源流慎德家声”,寓意家族渊源深远,地理环境优雅,字体浑厚庄重。大门两旁立有一对精美的石鼓,门额上悬挂“汤氏宗祠”四个大字。中间单檐横跨,两边马头墙高耸,仪厅四柱三间,四根木柱硕大无比,横梁粗大气派,上面装饰优美的木雕图案和斗拱、地下由青石板拼接,接缝错落有致、平整。
第二进称享堂。享堂前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天井。天井巧设“四水归堂”,集四方之水从中间流下,渗于堂屋之中井内。天井左右各有数间木柱石础、木梁架构的单檐过厢。石础上有精美的石刻。与天井相连的是享堂。享堂属于一座九檩八步开三间前轩后卷式的厅堂式单层建筑。其之建制完全严格地遵循了清代中后期徽州的建筑基本特征。在其两次间的前檐缝上其之承重木构架与东西庑廊的构架进行了相啣接,而在其后檐缝处则又分别与东西两厢廊的构架进行了紧密的相连。享堂前上方挂有“慎德堂”三个大字的匾额,后方正壁上挂有汤氏迁宁始祖徽公画像,东西两边庑廊墙上书“忠、孝、节、义”四个大字。享堂是祭祀祖先、新年拜祖、族人议事、举行庆典和执行族规的场所。
享堂后是后天井,后天井由享堂的后阶沿和两厢暨寝堂的前阶沿围合而成。其之三边皆砌有排水明沟。过后天井是第三进寝堂,它比前两进都高出5尺。在汤氏宗祠建筑群中寝堂为唯一的一座起楼式建筑,上下两层、为重檐建筑,占地面积约为全祠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其之前边设有双步架的腰檐,楼上则向后收了一步架,形成了五檩四步架的楼层。寝堂它的两次间前 檐缝上的木构架同两侧的东西厢廊进行了紧密的连接。寝堂是安奉祖先灵牌的神殿,楼上正位上方悬挂“荐馨香”三个大字的匾额。
祠堂有木柱36根, 额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柱磉石雕、门厅八字墙上砖雕工艺精湛,室内门窗木雕花样繁多、技法多变,题材有“花草”、“祥云”、“人物” “动物”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汤氏宗祠坐落在两山之间,两山绵长,平衍对称。宗祠前有流水,后有靠山,与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
05
汤氏历史名人
宋中书舍人汤徽 北宋时期人,字泰,号忠裕,原居宣州之洪林。钟山川之灵气,禀天地之精灵。晚年因喜爱宁国南川之秀美,遂卜居宁国汤村,为汤氏迁宁始祖。怀韬略之才,职袭中书舍人。文天祥赞曰:“和璞孕秀,栗然有形。谛瞻正色,学也大成。早服庭训,雁塔题名。爰暨济美,中书舍人。”
宋大学士汤鹏举 又名九一,字文举。情敏文奇,早年登第。绍兴、乾道中敕学士,太平府门首有碑镌刻功勋。后转拜资政殿学士、左大夫,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任。至三十二年又二月十二日准尚书省。娶汪氏,卒。继娶章氏,生子二:元仪、元僐。恩赐还乡。敕葬汤村,配享石人石马。《通鉴》、《宋史》载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元代《汤氏宗谱序》记载,鹏举资性敏明,文业清奇,及第后显于绍兴、隆兴、乾道年间,职任大学士。曾向皇上推荐同乡琴山(今名霞西)人杨东任参知政事。建万卷堂、百砚阁、御书楼(国子监印书处)于琴山,故当时琴山文盛一时。清代《宁国县志》、清代宁国盘山《杨氏宗谱》均有记载。《宋史·高宗本纪》(卷二十二下)中有多处记载汤鹏举的史实。明代汤氏修谱时,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仙克谨(宁国仙家村人)为汤鹏举写像赞,仙克谨赞曰:“文治经邦,雄才冠世。诗成惊座,不羡三斗。朝天赋就,倾人宁让。八砖移日。”
宋处士汤元傑 即傑公,又名伟。志气广大,慕见府祝山水之胜,风土之淳,遂由汤村迁往府祝定居焉。学博李之敦赞颂其曰:“其人慷慨,志气不凡。爱绿竹挺秀,伴青松环抱,重山胜地,爰得我所乐景、优雅清闲是地也,名曰苦竹。又有曲水湾环、玉屏霜霖锁翠,居里仁自(村)甘肯堂,肯构和乐耽,昭德济济,子孙衍繁。惟公才貌兼全,可谓一乡之豪杰者也。”
宋处士汤元仪 即仪公,又名五三,汤鹏举长子。声名浩大,见白凡坑山环水绕,爱之,遂弃祖基而徙居焉。为白凡坑汤氏始祖。学博李之敦赞颂其曰:“莫为之前,无以肇迹;莫为之后,无以继志。肇于前也,固将建不拔之基;继于后也,亦将济盛之美。前人之所未为者,我其为之,后人之所习法者,仁以遗之而已矣。昭昭德业,绵绵福祉。贻厥子孙,其丽不意。至今日耿光,而仰其殊勋,岂不谓至伟者欤。”
明乡贤汤友贤 浔川张焘赞曰:“友君醇厚,赋性撝谦。遗世独立,抱道林泉。即庶矜之,猬集运大。力以斡旋,培植厚本。奕世称贤。”
清登仕郎汤雪功 即应雪,又名应赛,字银美,钦赐登仕郎。一生处世公平,仁德和邻。周人济急,直道而行。可谓乡闾之吉人也。庠生李廷举赞其曰:“蒙君爵秩,顶带荣身。敬宗睦族,乡党咸称。排难济急,恤寡怜贫。和以处众,德以风人。”
清登仕郎汤烈清 即永清,乳名四牙,字海宝,号天得,钦赐登仕郎。赞曰:翁之德厚兮,兵燹无亏。处世和平兮,童叟无欺。兴家立业兮,克己支持。芝兰绕膝兮,时不相离。和邻睦族兮,万叶千枝。杖乡英耆兮,老幼便宜。倡修宗谱兮,协力无辞。孺人贤淑兮,容德谦知。
清贤达汤含贵 即宗贵,钦授登仕郎。赞曰:“为人慷慨,志气轩昂。不奸不诈,从善从良。躬耕陇亩,乃积乃仓。齐眉鸿案,三祝华堂。生孙瓜瓞,俾炽尔昌。倡修族谱,无怠无荒。光前裕后,福禄绵长。”
清贤达汤含霖 即宗霖,乳名松林。生平克勤克俭,处世能屈能伸。秉性聪聪,品貌容容。协修谱牒,保祖中庸。心怀大雅,百世留名。笃伦睦族,望重乡邻。幼习农工之苦,老获忠厚之休。娶陕西省白何县红石河顺水寺杨氏春英为妻,生子芳华。孺人杨氏兰蕙其质,柳絮其才。弹琴能箱,宁陨于崖。贤良之可表,红指之堪思。
清贤达汤含章 即宗枝,乳名树林,字文明,号聘之。和平正直,勤俭温良。弃儒学稼,谨守义方。桐城高鹤龄赞曰:“古心古貌,有勇知方。不侮鳏寡,不畏强暴。济困扶危,排难异常。治家有道,处世温良。续修宗谱,不惜倾囊。如公之德,永垂莫忘。”
06
家族文化
汤氏族谕
族众随居举有齿有德者,尊之为族长。每事皆禀依族长,毋使胡行。谱成,各分择贤者轮流收管。每年正月元旦,各房长者率领子弟,诣轮管之。家贺正礼毕,依次而立掌谱者,持谱对众宣讲,使族人大小皆识共分某祖、根本源流、祖宗法则。置酒交递,将谱收藏好处,毋使朽坏。是年某分某人生男与女,备礼银三分于掌谱者收放,取名填写,取上一字相同,下一字随意,择取后续添,永为定式,庶民不至于雷同。
通族议定会谱日期,或新年团拜之日,或寒食祭扫之时,凡冠巾者俱赴轮年之家,谨遵圣谕,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理,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礼毕,叙长幼而坐,各将族谱明照字号,如有贪利者将谱盗卖,富豪之家罚银贰拾两,责打二十。如被水火虫鼠侵烂者,谅情发落。其罚银如众公用。族中有读书上达者、节义者,将此银奖贺。有孤寡、贫难、丧葬不能举者,将此银济助,效范文正公之大义也。
宗族众多男女,交接各尽其道,不许混乱。如有持强凌弱、酷害良善,许愬诸族长众等群正其非。若有子孙不孝,欺侮尊祖、伯叔、兄长,各分族长率领子侄、贤达往其家责罚,以家法治之。如有强顽不服者,呈送经官,以不孝论之。
凡先世祖坟莹及各分墓,所关于子孙命脉,载种与养木植将以荫庇。风水非一时之得以成林,分下不肖子孙,时加盗砍,不惟损坏风水,抑且存亡,不安谱载禁后,仍有盗砍者,罚银伍两,买猪羊安奠。家长知而不举者,罚银伍钱,耻之。
村居记
白凡村在宁西四十里,其名不著于宣州。昔之嗜奇探胜者,屐齿莫及焉。予剞劂其谱,特绘阳基图。从西道上路,古石细,青苔积寸厚,芒鞋上如绵锦。山半见东北峰远翠插天际,曰银山,左有御屏山,右有西山峰,龙脉环绕。且有二水清奇相合。前有青山,列翠下有龙凤桥锁护。此乃汤族居址也。嗟夫!予尝读晋人《桃源记》,恒疑以为幻,今观白凡村始信也。且桃源相处而非一姓,今白凡村中朝耕暮绩,钓肥撷鲜,岁时享祀,灸胙饮福,毛稚咸在,怡怡融融,皆汤氏昭穆子姓也,则桃源何足异焉。予因喜,墨其图,走笔爰记以补后人之所览云。
龙飞嘉庆十三年岁在戊辰仲春月,旌阳、乔川刘体首君元氏谨识。
祠堂记
昔伊川云,家必有庙,庙必有主,则知家庙神主之不可不立也。吾氏以达孝传,尝于春秋首重修其宗庙,盖言修而神主已立,然不有作者而乌从修此。余先大人所为体一脉之流传,为百世之禋祀,因谋诸族,举族间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爰为相其基址,乃营白凡之侧,厥地清闲,厥水环回,凡其物类,无不合形抚势,拱揖于此区。于是鸠工庀材,朝夕展力,始于嘉庆甲子年(1804),成于丁卯年(1807)。则先灵已妥,俾入庙者僾然忾然,皆蔼然有敬宗之意。夫庙貌不责敬,誊之则敬圮,情生感然也,《诗》云“惠千宗功”,又云“肃肃在庙”,皆言敬也。余尝集诸子弟相与敬业乐群于祠中,不禁穆然思,凛然起而敬,谨以为之记。
——裔孙明远谨识。
白凡(即白茂)八景诗
清·葛峥嵘作
银峰乔木
唐宋源流庆泽长,银山乔木翠成行。
根株不为风霜异,枝叶常沾雨露香。
窦氏灵椿同劲直,孔明古柏共昂藏。
良材自古堪为用,留与朝廷做栋梁。
西山霞光
山照处有荆竹园、马坞,虎形、蛇形是也。
雨弄新晴日已斜,精英幻出岭头霞。
红光不让荆园锦,耸翠还倚马帐砂。
瑞彩醉颜浓衬虎,祥辉述目眩生蛇。
刚风着力收难尽,分与归巢数点鸦。
门前绿水
川流混混自西来,浪滚琼花绝点埃。
冰鉴无尘开霁色,玉壶有象画云雷。
濯缨清赛沧浪远,漾月光生水面开。
鱼跃鸢飞天地阔,一帘清趣可入怀。
龙凤桥五显庙
庙小神同大,天高月日长。
威灵镇水口,护福坐桥梁。
举扫风为帚,提灯月借光。
年年恭显诞,享祭在重阳。
丫口桥樵唱
活水洋洋泄丫桥,满山樵唱彻云霄。
一腔春意随流去,盈耳山歌逐水消。
负採声从风断续,闻琴音听韵飘飖。
看来此地人同乐,仿佛中央奏舜韶。
白佛殿晨钟
古殿绵绵永不迁,慈云佛法自无边。
余音远彻晨鸡唱,逸韵初残旭日妍。
旸谷未迎天际晓,禅门方启士心虔。
悠扬鸦胜神仙乐,重击轻敲杂管弦。
村后学屋书声
安宅重重旧间新,隐君惟有读书人。
论文仙客临天阙,讲道名贤话水滨。
满耳秋声添聚散,半窗春色助精神。
眼前意象浑邹鲁,孔孟门墙卜旧邻。
将军庙晓钟
明神威德振乾坤,美髯红颜气象尊。
香火日承垂久远,鼓钟虽没庙长存。
无僧未听鸡声唱,有像通灵映日晖。
会祝将军三月景,神恩永镇白凡村。
事业绍先绪,源流裕后昆。汤氏自宋代迁居白凡坑以来,村落古老,历史绵长。繁衍昌盛,俎豆馨香。
(作者系宁国市小学退休教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关注
扫描二维码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微信id:xclswh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