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兄道弟,醉酒说出自己真实身份,却惹来灭族之祸
在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关于关羽关二爷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如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等。在他们之后的各个朝代里,唯有关公被帝王们大加封赏,头衔也越来越大,成为“武圣大帝”。他的一生以忠贞、守义、勇猛、武艺高强而著称。在明朝时期对他更是推崇,明万历年间关公被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封号最长的是在清朝年间,加封“忠义神威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此后,关公不单是封建王朝祭祀的神祗,而且,也成为民间百姓们供奉的神明。因此,各地兴起了浩大的造庙运动,村村寨寨都修建了关帝庙,几乎遍布了大江南北。
下面讲的,便是关于关公的画像能斩妖除魔的一则传奇故事。在一座靠山村里,有一户人家,日子过的很富裕。老来得子,老头非常高兴。儿子没过几岁,就在村头上盖起了一座新房,是给儿子娶媳妇准备的。由于孩子太小也没人去住,常年闲置在那里。因此,院子里杂草丛生,显的有些荒凉。有一年的冬天,突然有一位老者来到了他家。说是从南方来要到北方去,路过这里。由于天气太冷无法赶路,想借用他的闲房子住一段时间,等到春暖花开再动身北上。这家主人也很好客,就请客人到屋里面说话。那老者走到堂屋门口急忙向后退了几步,怎么也不进屋。主人没办法,只好把他让到偏屋里坐了一会。细看那老者,年龄显得并不是很老。但是,头发、眉毛、胡子全是白的,真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主人和他说了一会话就答应他暂住一些时日。
从那以后,客人经常带着好酒,还有鸡鸭鱼肉之类的下酒菜,来找主人喝酒闲谈。但是客人来喝酒时,也从不到堂屋里面去,只是在偏屋里饮酒长谈。这样两人很快就混熟了,开始客人喝酒很少,后来慢慢也就放开了。转眼间过去了两个多月。见面时俩人就以兄弟相称。不过,客人的出手大方也让主人吃惊,每次的酒菜都是上等的,不免心中产生了一些疑虑。有一天晚上,两个人又在喝酒,主人心中另有用意,他为什么不进我家的堂屋呢?这个谜一定要解开!于是便开怀畅饮。客人也酒兴大发,主人又有意劝他多喝了几杯,这时客人已经处于酒醉状态。主人突然问道:“老哥哥、你来我家已经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不到我的堂屋里去?到底为什么呀?”
客人先是一愣,醉眼朦胧的看着主人嘿嘿的笑了。笑的很诡异,笑的主人打了个寒噤。然后他说:“你既然问到这里了,我不访和你实话实说了吧。我想你也不会有害我之心。”他接着说:“你我本不是同类,我姓黄,我已修炼上千年了,不瞒兄弟说,由于南方闹水灾,我带着全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三百余口,向北方迁徙。到了这里正赶上天寒地冻,因此就借用了你的房子,把家眷安顿了下来。”主人听到这里,只感觉一阵头皮发麻,惊出一身鸡皮疙瘩。他强压住内心的恐惧接着说:“我问的问题你还没回答呢。”要不是酒在作怪,下面的话他绝对不能再说了,酒喝多了嘴上没把门的了。所以,世间好多事,成也在酒,败也在酒。客人便接着说:“这个问题我真不想告诉你,这关系到我的身家性命。我说了你一定要给我保密!”主人诚恳的答应着。他说:“我们在修炼成仙之前,都属妖和怪之列,你的堂屋正面挂着一幅“三界伏魔大帝”关公的画像,我要进了门槛就出不来了……
主人听到这里,心里反倒平静了许多,两人又喝了几杯酒,又夸奖赞叹了他一番,时间就很晚了。客人起身告辞,只见他摇摇晃晃,踉踉跄跄的走出了大门。主人心有余悸的回到自己的屋里,站在关公的画像前仔细观看。关公伟襟正坐,面部自然带有一种威严,周仓肩抗青龙偃月刀,站在他的身后。这幅画是多年前一位朋友送给他的,已经挂了多年了,没想到它还有这么大的威力。心想:“像黄老哥这样的朋友即能给你带来福,但是,也能给你带来祸……”想到这里,他向画像拜了几拜,踏着凳子把画像取了下来,卷好抱在胸前,随后直奔新宅子而去。来到院子里看没什么动静,便悄悄来到屋门前。心中想到:“不要怨我心狠,你毕竟不是人类,留着你们必有后患。老东西酒喝的差不多了,今晚让你在劫难逃!对不起了。”这时他伸手把关公的画像面向里,挂在了屋问口上面的门鼻上。把画放开他随即跑出了院子。他在院墙外面,只听到屋里喊杀声震天,鬼哭狼嚎。一顿饭的功夫,只见一道火光从屋顶窜出,空中传来一声悲哀的喊叫:“你好狠毒啊。”亮光直奔西北方向而去。天亮后他叫上家人来到新房子,看到的是满屋血迹和黄鼠狼的尸体,有黑毛的、白毛的、黄毛的、还有红毛的。大多都被利刃斩为两断,散落了一地,主人看的胆战心惊,呆呆的愣在那里。看来只有那位老者死里逃生了。
后来主人害怕老者回来报复,就请了一位有法术的道士来家,道士看了那幅关公的画像说:“这幅画的颜料里,配着真正的朱砂画成的,很难得。只可惜时间久了,关老爷的腿窝里被虫子打了一个洞。要不是这样,那老者绝对是逃不掉的。你放心吧!他已元气大伤,五百年之内没能力报复你了。”从那以后,那幅画一直挂在屋里,恭敬有加,早晚用香烛饮食供奉着。以后的日子过的也很平静,那幅画像便成了他家的传世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