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成语你知道多少?你读道德经了吗?它该是你的枕边书
老子的《道德经》全篇只有5162字,却被称为万经之王,汉文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都是它的超级铁粉。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老子《道德经》在世界范围最畅销的20大书籍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它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仅欧美译本就有300多种。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也就是说约2500多年前的一天,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来人正是老子。 他迎入老子,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于是老子用了几天时间写下《道德经》。几天的时间写了五千多字的书,却被称为万经之王,传了2500多年而不衰,各位感受一下,老子这位圣人之中的圣人。
我们看看历史,文景时期是实施老子的学问的,所以有了“文景之治”,汉文帝对老子的《道德经》非常推崇,不仅自己熟读它,还要求王公大臣们都得诵读。到了汉景帝更是如此,在研读与实践中有了自己的心得,那个时候《道德经》还不叫道德经,而叫《老子》,他认为这个太了不起了,不应该叫做“子”,应该提升他的位阶,应该叫做“经”。一部书称为“经”是不容易的,是要体悟和奉行的。可见,当老子所写的书被提升到经的位阶的时候,那它对中国人影响就更大了。到了唐玄宗,他把《道德经》尊称为真经。《道德经》是真经,那别的经怎么办呢?这种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
《道德经》传承了2500多年,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甚至很多《道德经》中的语言已经成为俗语,成语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比如“功成不居”出自第二章:“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天长地久”出自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上善若水”出自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金玉满堂”出自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功成身退”出自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自知之明”出自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无中生有”出自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器晚成”出自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出自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祸福相依”出自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德报怨”出自第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俗语有的给人以警醒,有的给人以人生指导。
一部书,五千言,穿越了2500多年,它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手边书、枕边书、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