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美刊】家乡的饸烙头 | 清浅 (诵:清浅)
家乡的饸烙头
作者/清浅
诵/清浅 编辑/紫烟
散步在城市街头,被路边的一家饸烙面馆吸引住目光,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走过去了我又返身回来透过面馆的窗户张望了一下,看到就餐客人吃着的并不是我家乡风味的饸烙面,心里一阵失落。
在我的家乡,饸烙面是结婚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与大鱼大肉相比,那碗热气腾腾的饸烙面更受人们欢迎。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也会压点饸烙尝尝鲜。怀念家乡,往往源自怀念家乡的美食,家乡的人和风景,我对饸烙面的喜爱正是源自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饸烙是一种用荞麦面掺上一定比例的白面挤压而成的面条。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大米白面都是稀缺之物,更没有多余的土地种荞麦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把红薯晒干后磨成粉做成各种吃食:红薯面的饽饽、红薯面饺子、红薯面的饸烙......
用红薯粉压成的饸烙算不得美食,只能算是一种充饥的食物罢了。哥哥姐姐称它“气门芯”饸烙,意思大致是说红薯面饸烙又黑又硬,韧性十足,难嚼又难消化,口感就像嚼气门芯一样,以至于现在哥哥姐姐一提红薯面还反胃。我是幸福的,在记事起,家里的生活条件就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我只是听说“气门芯”饸烙有多么难吃,自己倒没有亲身经历过。
压饸烙要用到饸烙床,小时候,饸烙床是用木头做的一种小机器,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村里七邻八家的有一个就不错了。每逢年节,饸烙床就成了紧俏物件儿,家里的孩子们就走街串巷的去借饸烙床压饸烙。现在的饸烙床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木头换成了不锈钢,有电动的、手动的、大的、小的、粗的、细的各式各样,人们在网上就能买到方便好用的饸烙床。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大提高,红薯面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人们也吃上了荞麦面饸烙。为了使饸烙更加顺滑柔韧,面里还会掺和上少量榆皮面。榆皮面就是用榆树皮磨成的一种粉,这种原材料的使用,体现出广大劳动人民的民间智慧。
压饸烙是一件需要点力气的活。首先把三和面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揪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大锅里烧着滚开的水,锅上面架起饸烙床,拿起一剂面团放在饸烙床里,用力一压,顺滑的饸烙面就落在锅中,面在水里打几个滚就熟了。刚煮熟的饸烙面柔韧有嚼劲,如果家庭吃做的少的话,这时的饸烙就已经能吃了。一般婚宴上需要的量很大,就必须提前多准备出一些来才行,所以还要再来两道工序。用笊篱把煮熟的饸烙面捞到一大盆凉水中洗个凉水澡,然后把降温的饸烙面捞在另一个没有水大盆中存放。这样反复操作,就能做出好多的饸烙面来。吃的时候,取一些凉的饸烙面放在滚开的水中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因为荞麦面筋性小,再次加热过的饸烙面出锅的时候就断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饸烙头,所以在老家,人们都说吃碗饸烙头。
饸烙面味道的好坏取决于面卤做的好不好。面卤里加上煮肉的汤是好吃的关键,这也是婚宴大席上的饸烙头比一般家庭做的好吃的一个原因。面卤里的配菜有黄豆嘴、炸豆腐条、熟五花肉、白菜等,头出锅的时候再撒上点菠菜叶,点上香油,喷香喷香的饸烙面卤就做好了。碗里捞上半碗饸烙头,再来一大勺卤子,一碗给肉都不换的饸烙面就大功告成了。热乎乎的来那么一碗,嘴里心间都是大大的满足。
城市里饸烙面馆有很多,使用了添加剂的饸烙面韧性十足,不会再断成饸烙头,但是也吃不出家乡的味道了。生活往往就是一边怀念一边继续,总有一些东西被遗忘在过去。我们只要知道有些事情曾经来过,曾经装点过我们的生活就足够了。
作者/诵者简介
清浅:河北省辛集市人,教师,喜欢诵读、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