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美刊】家乡的饸烙头 | 清浅 (诵:清浅)

家乡的饸烙头

作者/清浅

诵/清浅    编辑/紫烟

散步在城市街头,被路边的一家饸烙面馆吸引住目光,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走过去了我又返身回来透过面馆的窗户张望了一下,看到就餐客人吃着的并不是我家乡风味的饸烙面,心里一阵失落。

在我的家乡,饸烙面是结婚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与大鱼大肉相比,那碗热气腾腾的饸烙面更受人们欢迎。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也会压点饸烙尝尝鲜。怀念家乡,往往源自怀念家乡的美食,家乡的人和风景,我对饸烙面的喜爱正是源自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饸烙是一种用荞麦面掺上一定比例的白面挤压而成的面条。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大米白面都是稀缺之物,更没有多余的土地种荞麦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把红薯晒干后磨成粉做成各种吃食:红薯面的饽饽、红薯面饺子、红薯面的饸烙......

用红薯粉压成的饸烙算不得美食,只能算是一种充饥的食物罢了。哥哥姐姐称它“气门芯”饸烙,意思大致是说红薯面饸烙又黑又硬,韧性十足,难嚼又难消化,口感就像嚼气门芯一样,以至于现在哥哥姐姐一提红薯面还反胃。我是幸福的,在记事起,家里的生活条件就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我只是听说“气门芯”饸烙有多么难吃,自己倒没有亲身经历过。

压饸烙要用到饸烙床,小时候,饸烙床是用木头做的一种小机器,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村里七邻八家的有一个就不错了。每逢年节,饸烙床就成了紧俏物件儿,家里的孩子们就走街串巷的去借饸烙床压饸烙。现在的饸烙床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木头换成了不锈钢,有电动的、手动的、大的、小的、粗的、细的各式各样,人们在网上就能买到方便好用的饸烙床。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大提高,红薯面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人们也吃上了荞麦面饸烙。为了使饸烙更加顺滑柔韧,面里还会掺和上少量榆皮面。榆皮面就是用榆树皮磨成的一种粉,这种原材料的使用,体现出广大劳动人民的民间智慧。

压饸烙是一件需要点力气的活。首先把三和面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揪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大锅里烧着滚开的水,锅上面架起饸烙床,拿起一剂面团放在饸烙床里,用力一压,顺滑的饸烙面就落在锅中,面在水里打几个滚就熟了。刚煮熟的饸烙面柔韧有嚼劲,如果家庭吃做的少的话,这时的饸烙就已经能吃了。一般婚宴上需要的量很大,就必须提前多准备出一些来才行,所以还要再来两道工序。用笊篱把煮熟的饸烙面捞到一大盆凉水中洗个凉水澡,然后把降温的饸烙面捞在另一个没有水大盆中存放。这样反复操作,就能做出好多的饸烙面来。吃的时候,取一些凉的饸烙面放在滚开的水中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因为荞麦面筋性小,再次加热过的饸烙面出锅的时候就断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饸烙头,所以在老家,人们都说吃碗饸烙头。

饸烙面味道的好坏取决于面卤做的好不好。面卤里加上煮肉的汤是好吃的关键,这也是婚宴大席上的饸烙头比一般家庭做的好吃的一个原因。面卤里的配菜有黄豆嘴、炸豆腐条、熟五花肉、白菜等,头出锅的时候再撒上点菠菜叶,点上香油,喷香喷香的饸烙面卤就做好了。碗里捞上半碗饸烙头,再来一大勺卤子,一碗给肉都不换的饸烙面就大功告成了。热乎乎的来那么一碗,嘴里心间都是大大的满足。

城市里饸烙面馆有很多,使用了添加剂的饸烙面韧性十足,不会再断成饸烙头,但是也吃不出家乡的味道了。生活往往就是一边怀念一边继续,总有一些东西被遗忘在过去。我们只要知道有些事情曾经来过,曾经装点过我们的生活就足够了。

作者/诵者简介

清浅:河北省辛集市人,教师,喜欢诵读、主持。

(0)

相关推荐

  • 散文||外婆的味道

      外婆的味道 夏天||河北 一直很怀念一种食物――红薯饸饹面.用纯红薯粉和面,自制的木头简易机器压制,西红柿鸡蛋打卤,热锅沸汤,等盛到饭桌上时,热气腾腾的烟雾背后已看不清小表妹小表弟馋猫似的面孔,却 ...

  • 夜读散文|一针一线中的母爱

    文/在水一方      昨晚,我拆了一床厚被子,想要里面的棉花,弹的蓬松点,做一个床褥子.当我取下被罩,发现里面是粉红色的缎面和白色布缝制的旧式被子.回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         母亲在我 ...

  • 刘志平 | 一碗面(献给世界读书日)

    [往期回读] 一碗面 刘志平 作者刘志平先生:1955年3月生,江都小纪人,现居外市.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散文作品二百余篇散见于<北京文学><散文选刊><散文百家 ...

  • 【西散原创】度金凯作品 | 一碗酸菜面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时序刚刚过了农历十月初一,母亲就拨出自 ...

  • 摄影:家乡的荞麦花

    摄影师:潘长宏 2021年10月7日 大家吃过荞麦面吗?黑黑的,很有筋道,有一种特殊的荞麦香,如果你用荞麦来做饼吃,在江苏省泰州一带的泰兴黄桥人做荞麦饼是一绝,很薄,一锅子挺挺的,如果你冬天用羊肉汤来 ...

  • 【散文美刊】品味清晨 | 邓仕建 (诵:向日葵)

    品味清晨 作者/邓仕建 诵读/向日葵 编辑/紫烟 一大早,天空翻卷着几缕白云,金灿灿的阳光惬意地洒满大地,我怀着愉悦的心情往市场走去. 一路上人来人往,送孩子上学的,挑菜上街的,提着菜蓝的,人人精神百 ...

  • 【散文美刊】苹果奇遇记 | 李成友 (诵:天空)

    点击上方图标    收听美文诵读 苹果奇遇记(叙事散文) 作者/李成友 诵读/天空  编辑/紫烟 秋天到了,山上山下瓜果飘香,我们苹果姐妹个个脸蛋红红的被采摘了下来,装进筐里,在露天的厂棚里散发着诱人 ...

  • 【散文美刊】家乡的小河 | 讽奇(诵读:蒙蒙)

     家乡的小河 作者:讽奇 诵读:蒙蒙      编辑:紫烟 我的童年,居住在松嫩平原南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最难忘记的,便是门前那条蜿蜒的小河.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大江的气势磅礴,只有岁月激起的浪花 ...

  • 【散文美刊】愿归来仍少年 | 清浅 (诵:清浅)

    点击上方图标,收听美文诵读 愿归来仍少年 作者/清浅 诵/清浅    编辑/紫烟 四月的风早已没有了寒冬的凌冽之气,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草儿绿了,花儿也竞相开放.虽然也偶遇四月的倒春寒,但是如果害怕寒冷 ...

  • 【散文美刊】 三个乞丐的故事 | 亢建强(诵读:热继)

    三个乞丐的故事 作者/亢建强 诵读/热继 编辑/紫烟 和一位出租车朋友的闲聊中,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说有三个乞丐,每天住旅店,下饭馆,以200块钱的价格,每天包车去各处乞讨,而且收入颇丰.晚上回了旅 ...

  • 【散文美刊】初夏的徂徕山 | 朱绪厚(诵读:苡子)

    初 夏 的 徂 徕 山( 散文) 作者/朱绪厚  诵读/苡子 编辑/紫烟 时值初夏,大山披着翠绿的单衣,清脆靓丽,婀娜多姿. 走进山里,我被滴翠的山色染绿了,被盛开的山花陶醉了,被红透的山果映红了. ...

  • 【散文美刊】海带炖豆腐 | 王德明(诵读:面对大海)

    点击上面图标 收听精彩诵读 海带炖豆腐 文;王德明 诵读:面对大海  编辑:紫烟 小时候,我的家住在一个离县城还有六十六里远的偏僻小山村.从小没有见过海,如果说海鲜,就是干海带和咸带鱼了,不鲜. 农村 ...

  • 【散文美刊】高粱米饭 | 王德明(诵读:苡子)

    点击上面图标 收听精彩诵读 高粱米饭 文;王德明 诵读:苡子  编辑:紫烟 女儿熬高粱米粥,洗过米以后,没有加水就直接熬上了,最后高粱米粥变成了高粱米饭.对高粱米饭我是熟悉的,从小. 现在,生活简单, ...

  • 【散文美刊】卖花姑娘 | 奇迹(诵读:蒙蒙)

    卖花姑娘 文:奇迹 朗诵:蒙蒙  编辑:紫烟 清明前一天,小巷刚被一场夜雨洗涮过,镶嵌在街面上的青石板还反着白光,冷冷地映衬出两旁老式红砖楼房模模糊糊的影子. 巷口靠大街转角处,一位看上去约有十三四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