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苏-57(二)——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苏-57?
原创不易,请认可价值,本文为“今日头条 英雄光”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1-3
在上一个章节中,我们通过对于苏-57气动布局的简单剖析,得到了对苏-57的大致印象,在这一个章节中我们将深化和清晰苏-57的形象,看一看苏-57真正的面目到底是什么,所以这就引出了本文的标题: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苏-57?
我们通过上章节的内容,知道苏-57的主翼比苏-27的主翼的后掠角更大一些,展弦比更小一些,这样的气动外形应该比苏-27更加适合超音速,因为跨音速阶段突增的激波阻力会小一点。
苏-57
苏-57的飞行性能
亚音速机动能力
那么苏-57的亚音速机动能力呢?我们依然是以苏-27作为对比对象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先大致比较一下双方的推重比,苏-57的空重我们是未知的,目前网上普遍流传的是18t,这个数值不仅没有明确来源,而且也尚未确定是使用空重还是基本空重。
(PS:我为什么在文章中要一直纠结飞机空中的数据是使用空重还基本空重呢?这是因为其中的影响其实很大。我们来举个例子:苏-27的基本空重为16.8t,它携带滑油,飞行员,不可用油等的使用空重是17.24t,两者相差了0.44t,这就是两个AIM-7F的重量,使用空重和基本空重的差距在载荷上就相差许多。
况且有些战机有些情况下计算使用空重时还加上了机炮子弹和导弹的重量,比如F-35A AA1的基本空重是12.265t,但是使用空重却是13.314,两者足足相差了1.049t,这是因为使用空重的计算还携带了机炮子弹和两枚AIM-120的重量。
F-35B
苏-27SK的使用空重也有至少两种一个是本文采用的17.24t,一个是17.44t。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的话,使用空重和基本空重的差距就更大了,F-35的使用空重和基本空重就相差了1t,这对于飞机性能的预估会有极大的影响。
这就是我在文章中为什么要分清楚使用空重和基本空重的原因。)
这个重量数据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自己估算一下。五代机相比上一代战机,增重是一个普遍情况,F-22和F-35目前的空重数据我们是大致可以知道的。
F-22EMD的使用空重是16.33t,而它的上一代同级战斗机F-15C的使用空重是12.473t,相比于F-15A,F-22增重了30.9%。F-35A AA1的使用空重是13.014t,而它的上一代同级战斗机F-16C block50的使用空重是8.81t,相比于F-16C block50,F-35A AA1的重量增长了47.7%。
(PS:F-35A AA1的空重我减去了两个AIM-120D的重量,一个AIM-120D的发射重量是150KG左右。)
F-22
如果将苏-27SK作为苏-57的上代同级战机,再使用上述的30.9%的比例去推算的话,那么苏-57的使用空重就应当是21.99t,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推测苏-57的发动机产品30的推力。
(PS:苏-35和苏-57是同一时代的战机,苏-35是为了填补苏-57研发阶段的空白而出现的,两者时间一致共用了不少的技术,所以用苏-27更合适一点。)
苏-57在刚开始时发动机使用的是117(AL-41F1)作为过渡的发动机,不过这个发动机仅仅是过渡产品,苏-57作为俄罗斯空军很重要的下一代战斗机,在研发初期就伴随着发动机计划——产品30。
产品30在2017年就已经部分装备到苏-57上开始试验。目前对于产品30的加力推力普遍推测是176千牛左右,也就是大约17.94t,所以苏-57的空机加力推重比经过推测可能为1.63。
1.63这个推重比的数值高于苏-27SK的空机加力推重比——1.488,也高于苏-35S推重比——1.521,单看这个推重比的话,苏-57的推重比要比侧卫系战机高不少。
苏-57
(PS:不过说实话这个数值并不可靠,因为两个推力和重量都是不可控制的变量。重量虽然是根据五代机的普遍增重规律来计算的,但是美系机和毛机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用美系机的增长去推测毛机的空重明显是过于粗糙了。
而且,产品30比原来的117增长的推力也是没有准确的数据,有增长5%的说法,也有传言略高于F-119加力推力的说法,也有直接和F-135相媲美的说法。
更何况产品30减重25%,我们知道发动机的是飞机空重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AL-31F就重达3t,两个就是6t。我也不知道AL-41F1也就是117的具体重量,所以这个减重的数据也没能够加入计算过程中。
这个推重比数值因为是推测的缘故本身就不可靠,更何况很多情况也没有被考虑到,总体来说苏-57的推重比应可能是被低估了。)
苏-57的推重比是1.63,不过这个推重比应该不准确,可能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
至于苏-57的升阻特性,我不知道,所以关于苏-57机动性能的推测只能到此为止了,目前苏-57对比苏-27的亚音速机动能力的印象是:推重比显著高于苏-27SK,亚音速能力可能优于苏-27。
苏-27
低可探测性
苏-57的隐身能力一直为人诟病,笔直的进气道,裸露在外的半个发动机这些表面上的“槽点”让人对苏-57的印象大大减分,那么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知道隐身能力大体上分为两种:1. 雷达隐形;2. 红外隐形。雷达隐形就是我们熟知RCS,红外隐形就是对敌机的红外探测器一个反制手段。
雷达隐形
对于雷达隐形来说,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外形设计,外形设计主要就是:尽量减小反射法线数量。体现在外形设计上就是平行原则,这可以让所有的法线方向尽量平行,等于就是减小了反射法线的数量。虽然雷达在法线方向接收到的回波更强了,但是接受到的反射回波的方向明显减少了。
苏-57
从这个角度看,苏-57各个棱边基本是平行的,主翼前缘后缘和边条尾翼基本是平行的,这明显是遵从了平行原则。
(PS:遵从平行原则的原因是:单站雷达只有正好处在目标法线方向才能收到镜面反射的强回波,所以要尽量减少目标法线方向。)
进气道腔体的确是强反射源,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采用S形进气道并在进气道内壁敷涂吸波材料,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阻挡和吸收叶片产生的镜面回波。
但是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见,苏-57的进气道看上去基本笔直的,那么拿什么去阻挡发动机叶片的强回波呢?雷达屏障。
实际上正面看见的发动机叶片是雷达屏障
虽然不知道效果如何,但雷达屏障的确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小回波的作用,这说明苏-57对于进气道腔体这个强散射源是做了一定处理的。
红外隐形
全机最大的红外散射源就是发动机喷口喷射出的灼热的空气,因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吸进来的空气压缩点燃后喷出,这是必须的过程。
F-35B
F-22
这两张图都可以看出来,全机最重要的红外来源就是发动机喷出的高温灼热气体。如何减小这样的红外特征,F-22选择完全包住发动机喷口,所以在上图中可以看见,F-22的尾喷口的红外特征明显要小于F-35。
(PS:红外隐形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F-117,F-117不仅完全包住了发动机喷口,而且只留了一条缝。)
不过苏-57看上去不仅没有处理喷口,还裸露了半个发动机在外头。这个和能直接看到苏-57的叶片一样,看上去和实际上是有较大区别的。
苏-57外漏的发动机也是经过处理的,用了特殊的材料外科去尽可能地减小了红外特征。不过效果如何,同上面的雷达屏障一样,没有具体的标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苏-57外漏的发动机的确经过处理,这样来看的话,苏-57的隐身性不像网上流传的那么不堪。
从这张图片来看,发动机外漏的问题比之前的T-50阶段好很多,不过图片来源不确定,姑且可以看一看
那么我们现在就有了关于苏-57飞行性能的全部印象,对比上一代战机苏-27来说苏-57有了以下进步:1. 苏-57的超音速机动能力应该优于苏-27;2. 苏-57的亚音速机动能力可能优于苏-27;3. 苏-57设计时考虑了低可探测性,不能说效果有多好,但是一定不会很差。(外形设计严格按照平行原则,强散射源也做了处理)
俄罗斯为什么“只弄出了苏-57”?
我的标题为什么是加引号呢?虽然我们根据这两篇文章可以知道苏-57是一款性能优秀的飞机,但是许多网友对于苏-57是非常不满意,认为俄罗斯花了这么长时间弄出来的苏-57显然是不符合世界第二航空工业的水平。
其实我个人是理解的,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俄罗斯经济形势很一般,能够提供的军费也是极其有限的。俄罗斯的下一代战斗机计划在苏联解体以后直接崩溃,甚至在2000年重新组成PAK-FA项目时,经费也是很有限的。
(PS:T-50当时被称为“饥饿工程”因为俄罗斯军方只能够提供20%,剩下的只能由苏霍伊自己想办法,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苏霍伊也只能承担一小部分。)
所以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在这样的窘迫情况下,俄罗斯有意的制造了这样的一款五代机:飞行性能比上一代更强,同时兼具隐形设计。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的电子工业一向是落后于美国的,在苏-27那个年代就是,笨重的雷达严重的拖累了苏-27的飞行性能。那么几十年过去俄罗斯又能够给苏-57多么棒的航电设备呢?
这是美国空军对于五代机的新定义,相比于F-22这个先行者,显然F-35更符合五代机的定义标准
我想就算俄罗斯的电子工业水平有极大的进展,但是相比美国来说,应该还是略有不足的。所以苏-57没有去追求五代机所有的SA(态势感知),而是强化了飞机的性能并兼顾了隐形设计。这就是典型的以不变应万变。
这样的话,苏-57能够减少成本,在执行国土防空的任务时依靠本土大型探测装备的态势感知也能够拥有很强的战斗能力。
难道从这个方面来看苏-57不是一个在妥协中诞生却做到了极致的产品吗?所以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苏-57呢?我的评价是:苏-57是俄罗斯航空工业智慧的结晶,它是目前俄罗斯能够拥有的最好的战斗机。
(PS: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不符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