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锂电池之父”,为何锂电池地位如此之高?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5:45诺奖化学奖公布,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授予将此项殊荣,授予了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 )、吉野彰(Akira Yoshino)三人,以奖励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领域做出的贡献。其中,97岁高龄的约翰·B·古迪纳夫被人们称为“锂电池之父”。

简单讲,锂电池体积更小,能量密度更大,储能性状更为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宽,无记忆效应,可以快速充放电,而且使用寿命也更长,相比传统电池等能量存储设备来说更环保,因此更适合商用,成为绝大多数移动通讯设备、笔记本、各种便携智能3C产品,乃至如今电动汽车等高端科技产品的核心配件。
如果没有锂电池,许多电器产品很可能还是笨重的大家伙,便携通讯设备的体积也小不了多少,就更别提轻薄的智能手机了。锂电池的发展也成就了特斯拉这样的电动车大拿。它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能源革命,意义重大。
不过,锂电池并不完美。市面上主流锂电池如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钛酸锂电池也各有优势和不足,如日中韩产业发展较为先进的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性、耐高温、寿命等方面仍有缺陷。就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电池体积已经压缩到极致,在保证大容量电池的基础上铺满各种新科技元件的余地越来越小,何时才能迎来一块电池用一周一个月不用充电的未来?纵观锂电池应用的数十年,并没有比锂电池更有优势的能量存储技术出现,像泡沫电池、流体电池虽然呼声高,但还未达成突破性进展,暂时无法取代锂电池的位置。
至于为啥有些电子产品没有锂电,我觉得主要是局限于产品成本和市场定位——产品走极端性价比,电池就用最便宜的碳性或碱性电池好了,成本给用户自己,电池没了自己换新续命就好。
人类目前在锂电池领域还属于慢慢蹭的阶段。期待未来会有新的储能技术取代它,但就现在而言,锂电依然是唯一的主流选项,至少目前的智能手机产品,三五年内应该是逃不开锂电池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