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次凉都诗会总评之:王吉军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凉都诗会12期(总第235期)

偏颇的偶感

——在爱与不爱之间

王吉军

1

品读本次诗会作品之前,首先说说一些问题。

最近在诗会群里,张志雄老师和曾春琼老师会经常发作品进来,问:“这是不是诗,像不像诗……”其他老师也会问:“这到底是诗,还是歌?”我想,有这样困惑和疑问的不只张老师和曾老师,从诗歌这种文本产生以来,就困惑了所有诗人。这里,暂且称这个群体为局中人;当然,也包括那些关心诗歌发展,但不写的人,姑且称成他们为旁观者;同样也困惑那些不关注诗歌,也不写的人,我权且称他们为局外人。既然诗歌对以上三类人都产生了影响,那就可以这样说了,诗歌是无处不在的,生活无处不是诗,诗也无处不生活。从人类有思维以来,诗歌就存在了,文字只是起了记录、保存、传播和传承的作用。但凡读过《诗经》《乐府》,大家都会发现,那些收集、整理、记录的人不一定是诗人,但唱或讲的人,一定是诗人;看、听的人不一定是诗人,但他们的心里一定有诗!介于学识,这里不敢作深入的讨论。

有人常常问:何为诗歌?诗歌的语言是什么样子?该如何表达?如果真这样问的话,我想在坐各位也无从回答,天下所有写诗的人也回答不上来,那些诗评家也说不清,或者说得模棱两可。如果真要说,只能这样,你觉得怎么写舒服就怎么写,哪种形式适合自己,就怎么表达,不要给自己设定框架和目标,只要没有语病、没有知识性、逻辑性错误就可以。何为自由诗?我想,这就是自由诗,因为这已经足够自由。

关于什么是诗歌、如何写、写什么的讨论和争吵就一直没间断过。当然,我是赞同有争论的,甚至赞同敌对。从诗歌的发展来说,这更有利于发展。在这样的争论环境中,更能产生好的作品。如果没有争论,争吵,可想而知,全天下的诗都一个样子,就像把各种不同的蛋放在一起,却要求只能孵出鸡一样,完全同质化了,哪诗歌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又谈何发展?

个人认为,诗歌要的不仅仅是认知,更为重要的是认同。如果一味的抵制、批判、否定,于诗歌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其他文艺作品也一样。相信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如果我们首先就否定了它存在的合理性,那还有什么讨论和争吵的必要?有些诗作在某个时间段和环境下得不到大众认可,甚至被嘲笑,诋毁!但不能否定它就是好作品。只是文化、区域、认知、时间、环境等等因素限制了我们自己而已。那些反逻辑、反审美、反潮流的作品,虽然在某个特殊时间节点和特殊环境里不被主流认同,甚至不被非主流所认同,我们就能说它不是好作品吗?如果真这样,那我们现在可能见不到“金瓶”,看不到“红楼”,去不了“三国”,游不了“水浒”!那还谈什么“三言二拍”、说什么“聊斋”、聊什么“官场现形”、讲“中国二十年之怪现状”?其他文字作品如此,诗歌也如此。

是不是诗、像不像诗,如何写、写什么的讨论和争吵,经常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可取之处,也有偏颇之见。这不是诗歌本身的问题,而是区域文化、阶层、流派的问题。这里,应澄清一下,我从来不主张什么样子的是诗,什么样的不是诗。毕竟,生活无处不是诗,诗也无处不生活。那么,给诗歌定性就大可不必。个人认为,诗歌跟水一样,有常形(框架),却无常态(定式)。说白了,觉得怎么安逸怎么来,怎么舒服怎么整,如果非要说诗歌是什么样子,恐怕天下所有写诗的很都说不准。感觉而已,你觉得是,就是!大家觉得是,那肯定是。只要我们遵循诗歌的基本要求即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是否诗化,是否具有诗性!

诗歌不是散文,可以散文一样表达;不是小说,可以小说一样描述;不是剧本,可以剧本一样铺写;不是评论,也可以评论一样论述!找到适合自己的,写就完了!

游丹爱说去捡诗,我倒觉得,诗是捡不来的。如果我们没做好充分准备,绝对捡不起来。个人认为,诗歌有如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自己,是自己的幸运,砸不中也别泄气,只要我们坚持、坚守;抱定一颗诗心,多观察、学习、阅读、思考,馅饼一定会砸中自己。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算偶尔砸中,结果可能也是砸死砸伤砸残废!

与其听那些大而空,乏味无趣的大道理,还不如多写多读多练多学习多观察,与其自己去找诗,不如让诗来找自己。

2

本次诗会作品,相较于前几次诗会作品,还是有所改变和提升。经过以前几次诗会,大家都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做出了相应改变。都下意识地去规避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很好!符合当初组织诗会活动的初衷和目的。可见,各位老师都是认真对待诗歌和诗会的。我向来认为,对于诗者,创作过程就是自我认识和突破的过程。修改、打磨也是创作的一部分,而不能将其独立于创作过程之外。只有认清楚这点,才能有更好的,令人满意的作品出来。如果我们听不进意见,看不清问题,不明白自己的不足,老是沉浸在诗歌给我们带来的小窃喜和短暂的美好中,不注重学习、打磨,这于创作是没有好处的。不作相应的改变,那诗会的存在就没有了意义,这有悖于大家组织诗会的初衷。个人认为,组织诗会活动,不只是抱团取暖,玩玩而已,大家应用心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王江老师说的,请认真对待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态度和心胸,随心所欲,随遇而安,随需而变!抱着玩票的态度,那最终可能一文半字也写不出来。正视自己的不足,多听听不同的声音与意见,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规避,一首作品写出来后,一定要多打磨、修改、润色,不要写完就火急火燎地拿出来,这是对诗歌和自己不认真、不负责。好的作品都是长时间的修改和打磨出来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耐心和态度,那不写也罢!

唐代诗人卢延让在《苦吟》中写到: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可见,写诗都这么艰难,何况修改、打磨?如果当初曹雪芹不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那我们读到的《红楼梦》绝对不是现在的样子,它可能早就泯灭于浩浩汤汤的历史文化长河!

3

基于现在诗会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谈谈看法。

首先是参加诗会活动。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真因为有事不能分身。还是请抽点时间尽量来参加,你来了诗会自然增光添彩,你不来,总有些许失色,少点味道!大家都因为热爱诗歌才走在一起,以诗会的形式进行,那就请态度积极一点,不能老是有事无事不参加活动,诗会到现在已经举行了七次,有些老师还没露过面,似镜中花水中月!总给经常参加诗会的老师们留下某种念想。有些老师只见作品不见人,有些老师甚至作品不见人也不见,有时想拜拜真佛、看看庐山真面,却苦苦不得见。何其难哉?

我相信,每位老师都忙,都有各自的事情而不能参加活动,甚至忙得无法抽身。但我想,应该不是每次诗会都这样。在此,我谨代表经常参加诗会活动的老师们,以第七次凉都诗会主持人的身份呼唤:还为露面的老师们,我们想你们了,请问你们忙着什么,在哪里?凉都诗会没有你们的参与不完整,如果哪期诗会时你们不再忙了,请来参加,我们想你们,念你们,写诗需要你们,砍诗更需要你们……

其次,诗会作业。

从前几次诗会,能看得出来,应景之作太多,很多作业作者本人都没有认真对待,似乎只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不得已而交作业,草草截稿了事。没有按每次诗会征稿要求认真积极完成。对待其他老师的作业也一样,没认真看,认真批阅。可能有人会说:反正成不了诗人,与其瞎起哄,跟着闹,不如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想我所想、言我所言、写我所写,既惬意又自在。那我只能这样说:不是每位认真负责用心学习努力创作的人都成了诗人,但如此态度,可能终究写不出一文半字。

组织诗会,只为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持续提高,取长补短。认真对待自己的作业和其他老师的作业,按要求完成每次诗会的任务,也只为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从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里获取有用信息,找到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能老是听任自己,常处于疲态,倦怠、散慢!或是以各种理由借口托词敷衍,如此以往,于己于诗会都不利。

4

本次诗会不设主题,新作旧作皆可。共收到16老师提交的作品共38首,约6000字。与以前几期作业比起来质量有所提升,但还不明显,个别老师略有下滑,这有点出乎意料,当引起重视。就本次诗会作品而言,最大的问题还是语言与表达。如果有效地写出心中所想,抒发自己最为真实的情感。当然,这是需要长期的练笔和有一双敏锐、善于发现的眼睛。不可一蹴而就。现在,秉承诗会的初衷和一贯坚持的态度,这里就不唱赞歌,针对作品,谈谈个人意见和建议,不当之处,请老师们多多包涵,谅解!

范老师《站在老家门口看月亮》(外两首)

从诗歌语言的意境角度讲,语言是三首诗的硬伤!略显呆滞、缺乏灵动感,节奏感不足,跳跃性不够!其二,强加的句子有点多,严重破坏了诗意和语境。其实大可不必把想要表达的东西都写进来出来,诗歌就像装了东西的口袋,与其再往里塞,不如把多余的往外掏。留点余地未尝不可,如果写得太满,空灵之美就没有了。诗歌有如画蛇,画完即可,没必要添足!

第一首《站在老家门口望月亮》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站在老家门口看月亮时的情景,和五十年前老家门口看月亮和现在看月亮时两种心境的冲击,将现在的感情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层层递进。之后用镜子为媒介,使情感再度升华,将爱情、亲情、生活和人生之思考融在一起,使人陷入幽思。但就诗歌本身而言,有些描写显得不够精炼,表达个描写方式也显得稍微老套。句子太满,对诗歌想要表达的东西和情感反而造成伤害。我修改意见如下:

月亮站在夜空里,静静地

笑。同五十年前一样

轻易将我捕获

忽然想起镜子,让我

再次看清皱纹。它照我

一脸表情,月亮

照我一生美梦

第二首《童年的放牛山

这首是不但是对童年的回忆,同时也对现在建设破坏了一些人文古迹的思考,诗中对童年放牛山上发生的趣事和一些景致作了描写。从诗歌中,能读到诗人对童年无尽的怀念之情。就作品而言,有些铺写晓得多余,用诗歌以简为要的要求,删除没必要的部分,更能彰显诗歌的生命力,体现诗歌空灵和意象之美。

我的修改意见如下:

第一二句不要,写上世纪七十年代诗人在放牛山上的所闻所见群想部分缩写,三到四句交代清楚即可。后面写古驿站石头部分,去掉多余部分,缩写成两句就可以了。如下:

一条古驿道,藏在山间

也藏着我的童年

雀儿躲在刺梨蓬里,偷窥

载着乌金的汽车在山岭消失

牛儿,悠闲地啃草

我躺在大石头上,仰望蓝天

偶尔想到古驿道的石头和马蹄

在天光下,成为清理之物

第三首《光山顶上吟

这首写的是诗人站在老家红果某座山顶上看见的一些景象,触景生情而作。描写很细致,情感也很细腻,同时也蕴藏着诗人的一些思考。从最后两句可读出来。这首诗是三首诗作里我最喜欢的一首。就诗歌存在的问题而言,叙述显得拖沓,不精准,有些句句子处理不够诗意,太满,因为太满,反而让一些东西溢出来,流走了。最后两句显得多余,虽然全诗前面所写都是为了最后两句做铺垫,服务。但,如此一来,反为不美。修改意见如下:

一片落叶,从山腰飞来

像只鸟,邂逅白云

我坐于老黑山尖

远眺。红果

又添了新面孔

石头下面藏着日月

跟山脉血肉相连

天空中,山魂与风神一道

飘飞,我的灵魂

从童年飞来,落在光山顶上

王江匿名之音(组诗选二)

王江老师这两首诗和前几期诗会作业有着明显的区别,不但有质的飞跃,在思想上,也是难得的佳作。在困惑与突围中诗人已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从这两首诗中,能感到诗人的走出困境的喜悦和酣畅淋漓的情感世界。两首诗都与声有关,从声音开始,以声音结束。诗里充满批判性和前瞻性,在不断的否定中给曾经被自己否定过东西予以肯定。大刀阔斧,不畏首畏尾!是本期诗会之number one,更是七次诗会之翘楚之作。认真品读,每句话都能给心灵和情感予以敲击和震撼。同时,更能把人引入一种诗人故意设置的电影场景或者画面中,即使你十分不想进入,但进去后却拒绝出来。尤其《归去来》一首,看似与声音没有关系。但你可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联系诗歌描写的内容,你又不得不想到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这样一来,就和声音完整地联系在了一起,且没有丝毫痕迹。

第五期诗诗会之前,从王老师的作品里,能略略感觉到诗人的困惑和疑问,应该是创作遇到了瓶颈,并长时间处在瓶颈处,试了多种办法都突围不了,诗人的苦闷一览无余。从第五期诗会作和第六期诗会作业里,大抵能看到。这个问题诗人似乎已经解决,但还是显得不够明朗,或者说,依旧疑惑。从这两首诗里,能明显感知诗人已走出创作的困境,现在正站在明媚的阳光里,沐浴着清风!眼前一片开阔,想要的山岚,沟壑、麦田、稻香、花鸟鱼虫应有尽有!

就作品而言,看似无懈可击,无刺可挑,认真品阅,还是有瑕疵。第一首《口香糖,或失败者》,既然写声音,那第一句“噗的一声”不如直接用噗就可以。后面“的一声”显得多余,第二句的逗号使人在读诗诗产生歧义,让人疑问是粘在公共汽车站上还是广告灯箱上。去掉逗号即可。【粘字是个多音字(zhan:平声)(nian:平声)如果读(zhan:平声),和下一句“慢慢掉下来”这个情景就不符合,如果读(nian:平声)就没有问题。当然,这不是问题,这里只是作为一点阅读感受,提出来讨论而已】。第二节第一句“我心里”和第二句中的“那”有问题,既然已经是“我”,下一句中的“那”应该是“这”,如果用“那”,就应该和第三人称的“他、她、它”搭配使用。当然,这也不应是个问题,只是从语法和语境角度讨论而已。

第三节“朋友,没有什么不归于尘土”一句,和整组诗歌语境不相符,看得出来,诗人是在用说话的方式和电影场景转换的方法来展开的体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的,那“没有什么不归于尘土”这句就没有平时人们在对话时味道,可以想象,两个人在说话,或者一个人自言自语时,“归于尘土”这类词也很不会从口中说出来。如果要语境使之前后统一,建议修改。既然前面说到了吐口香糖,那这里我建议改成“朋友,没有什么不可以吐”反而更为适合。

第二首《归去来》没有修改意见和建议。

李长元一平方的阿勒河(外二首)

总体感受是,运笔老练。惜墨如金。能省则省。用最少的文字,给读者最大的信息量。三首诗中,第一首“一平方”没有加后缀单位名词(㎝²、㎡、㎞²等)最为巧妙。如果加了,整首诗的诗意顿时大打折扣。三首诗最出彩的也是这首。后面两首与之相较,谦逊一筹。表现力歌张力明显不足。第二首《鸿雁》,和第三首《给》,在写法上显得有些老旧,语言上突破和创新不够,手法拘泥、守旧。选材角度上陷于常规,没有标新立异,三首诗呈现的方式略显平常。看似成熟,老练,稳健。属于复古的创作手法。当然,这样的手法无可厚非。但这也恰恰是诗人最致命的地方,不敢放开手脚,不愿作更多尝试。从诗人近期和以前的作品,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尤其在第三首《给》中能更明显,一览无遗,应引起诗人重视!

张禹端诗五首

在诗会成员中,禹端老师和游丹小朋友应是最积极,最用心,善于学习,最为勤奋的。学习诗歌就当这样:哪怕写不过你,写不好你,就不信写不死你,当我们抱定这样的心态,一如既往,就一定能写好诗歌,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这样的态度和对待诗歌的精神在诗会里应该大力提倡。和以往一样,禹端老师一直坚持口语创作,从不断地练笔,学习、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步是跨越式的,这个大家有目共睹,但凡关注张老师诗歌作品的,应该都有这个感受

这里不作太多赘诉,就作品展开讨论

诗歌重在平中见奇怪,小中见大,张老师这组诗,几乎做到了,可以就差那么一点点。导致整组诗歌所构建的意图轰然倒塌,意境一泻千里。甚为可惜。第一首《药》给人一种错觉,到底写病还是写药?或者择其一写,或者择重而写。对于口语诗,那就要口语化,否则,内容好,也是徒劳,这里面“灰暗把时间堆成一段厚厚的岁月,疼痛结出一层厚厚的老茧”。如果用口语化表达,这就不符。和“这些年”也相互冲突,构成了矛盾。下面“这段岁月”和“上面这些年”其实就是同一时间,虽然换了汤,但药还是没吃完或者根本没吃的那一副。二者只能选其一。其次,既然是口语式的表达,那就更口语一点,读会更有味道。

第二首《执勤》:

诗人说教、规劝的意图一览无遗。劝之不听后的无奈心情跃然纸上。有如劝恶棍从善,劝妓女从良,这何其艰难!有句话说“与其劝坚持跳火坑的不跳,不如推一把。”但不得不说是五首里最耐读,最出彩、最有味道的一首。诗人采用反逻辑写法,用袖章、黄马褂、劝导旗三个物体,使之人格化,诗句和顿时就饱满起来,诗意一下立起来,难得!但是结尾两句如此写就不符合要求了,看得出来,诗人劝导的人,多数不听劝,走了过去,结尾两句这样来铺写,就显得多余了,那就应该延续路人不愿回去的场景继续往下写,或者就此搁笔,更为妥帖。

第三首《细水长流》:

为了达到诗人想要的效果,诗人用了“走”“来”“打开”“看”“写”“流”等一干动词,“走”和“来”不妨换作“溜”与“回”试试,效果会更好。“同样的方法”可以不要,“打开看,写着”可以不要,最后一句“半年后,沿沿着杨柳岸,那股水,流着,流着,淌进别人家田里。”把流着,流着”和半年后对换位置。大抵如下:

“想以我心撞你心”

晚自习时,一张纸条

从课桌下,悄悄溜进她手里

-会儿,另一张纸条

回到他手心

“细水长流,慢慢的”

流着,流着

沿杨柳岸,那股水

半年后,淌进了别人家田里

第四首《创可贴

这首里面一些描写没有必要。如“白了儿子几眼”,“鱼头在案板上蹦跶了几下”有待商榷,试问:砍鱼时,诗人在旁边没有?王江老师说:“砍下的鱼头不会跳”,如果用力过猛,跳起来也可以理解。但如果诗人不在儿子身边,就算鱼头被砍跳起来,诗人肯定也看不到,修改如下:

砍鱼时,儿子粗心

刀划破手指,鲜血直流

高声呼喊,爸爸,快拿创可贴

被他砍下的鱼头

在案板上蹦跶了几下

仿佛在问

把我剁成这么多截

为何,不给一张创可贴

第五首《性别》:

这首诗最出彩的是最后一节,“所以”一词可以不要。“做了一辈子的饭”“的”字不要,“我却当了一辈子书呆子”,“一辈子”一词不准确,当慎用,应换成其他的。

焦瑰《一束光》:

从这首诗读来,焦姐确实是认真对待自己作业,按要求完成。和以前两期比起来,进步很大,有很大提高?我读出来的感觉和王江老师的感觉差不多,题目太宽泛了,不准确。就像容器,往里面装什么都可以。其次,注意“的地得”的运用,如果可以不用,就不用,或者少用。比如“我焦虑的闭上眼睛,”的字用在这儿就不对。全诗提到了三次“天空”四次“云”,既已有云,天空一词可以不要。全诗其实写到“把玉梯,从天空搭至大地”就可以了,后面三句晓得多余,同时也冲淡了诗味和意境。

张志雄《秋雷夜雨》《蜂窝》《收获》三首,

先说说这三首标题和作者存在的问题。如果是同一作者,那另外两首没必要加作者姓名,第一首题目后加注“组诗”或“(外几首)”加上作者姓名即可,也可以“张志雄诗诗三首”加作者姓名。

从这三首诗梦看到诗人明显的进步,规避了以前经常出现的散文化问题和象乱意乱的等问题。但,在铺写上还是没有做到节制,没有控制住自己,包括抒写和抒情。句子还不够准确。第一首《秋雷夜雨》题目有造作之嫌疑,应根据情景,从新思考换一个。可能因为写古体诗的缘故,一声声秋雷。地动山摇,“一声声闪电,划破东西南北;瓢泼大雨洗刷屋檐,大街小巷浊水溃流”“不息的惊雷,吓人的闪电”等句子,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落入去古体诗要求工整对仗的套,在现在汉语诗创作中,我们应当尽量避开类似的东西,除非不这样别无他法。从第四节开始,诗人有坠入以前“散文化”的怪圈里,直到最后一句还是没走出来,应当谨慎行诗。

第二首《蜂窝

这首诗算是三首里算出彩的。如果认真打磨,注意审词用句,推敲。可以修改成一首好诗。

第三首《收获

这首属于低吟浅唱一类,属应景之作,似有无病呻吟之嫌。语言平淡无奇,物象和意象散乱,时间跨度太长,而语言干瘪乏力,苍白无劲,没有达到托起诗人想要表达的真正效果。没有相应的技巧,把诗里出现的物象串成一条线,从而导致散乱。如果能抓住一两个点为中心,铺展开去,那效果应该会更好。

杨福全《姬官营的时光很慢

这首诗里面“的”字用得太过频繁,在诗歌里,如果过多使用助词,叹词、介词,连词等,无意间就将诗歌推向“散文化”。其次,语言不够凝练。和准确。从题目看,特别抓眼,但内容却有些让人闹心,两个“像”字,两个“都”顿时拉低了诗的高度,“女人都遁世了。更不用说美女,有逻辑推理问题”。既然女人都遁世了,又何来美女?还有,汽车偶尔从马路上驾过,也没有达到诗歌语言的要求,请问,汽车肯定只能从马路上驾过,那去掉马路上一词,不得问题。虽然象中没有马路,意中却有,且不美哉?如意此类的瑕疵还很多,如“一块”、“一具”、“一堆”、“一只”、“一个”等数量词,除非需要特指,否则删掉一些也不是不可。多了,反而影响句子的效果。

游丹《在一场雨里感动》(组诗)

这组诗共五首,写了诗人在雨中或者在雨外的一些感受,有真情实感,可见诗人曾经刻骨铭心地爱着,却又痛彻心扉地失去,把爱而不得的感受刻画得淋漓尽致,令鬼哭神泣。把期待中的爱写得特别唯美,湿漉漉的,柔而不软、轻而不飘,特别有质感。这种爱,我想,所有人都想拥有。五首诗作,前三首比后两首略高一筹,如果认真揣摩,仔细打磨,可以改成一组好诗。诗人应把重点放在诗题前缀动词动词上,而不应单单写现实里的雨和想象中的雨。

问题:总标题和诗歌所呈现的内容不符,句末不要用标点符号。总标题为“在一场雨里感动”,但我从诗歌读出诗人雨不只在一场感动,至少是在三场雨里感动。一场雷雨,一场心雨,一场泪雨!这里应当好好斟酌一下,思考组诗组诗题目与分标题之间的联系,不要随意而为。其次,在词语使用方面,尤其是动词,如果能提升句子的力度,烘托出诗人的心境和情感,那不妨试试,比如《淋雨》中“落”,换成“砸”,“摔”、“刺”、“冲”等。

《听雨》一首中,如果要表达得诙谐一些,和“鬼喊呐叫”形成呼应,“大雨只剩下大雨”这句,后一个雨字可以不要,“更不该,把停止跳动的腕表,脱下来,放在白连衣裙口袋”,可以改成“更不该,把白色连衣裙,脱下来,放进停止跳动的腕表”。从诗歌语言要求上来说,口袋一词显得多余。在原诗里也可以不用。这样处理,让诗更有味道,耐嚼!

问雨一首,言语和上两首比起,显得有意些拖沓,句末不要标点符号,建议再认真打磨打磨。可否这样修改:

那些雨,可否经过你

电闪雷鸣,吓得青鸟归巢

谁来替我传递心意

来不及问问往来的车辆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任雨把回忆冲刷

冲洗掉你

曾经,那样痴迷

可是啊!我的亲爱

如此痛苦地爱着,不如死去

第四首《思雨》:

这首诗似乎没有问题,但无论怎么读,都感觉少了点什么,可能是一场能真正滋润诗人和她念想中爱人的雨吧!至于个别字词,这里就不作剖析了。如果能往深处写,那请诗人继续酝酿!

第五首《泪雨》:

这首诗当是受到南合文斗歌曲《让爱化作相思泪》影响,写得有些牵强,情感有点苍白,就像诗人第一句“鹤村的白鹤,实在太白”。个人觉得,诗不是逼出来的,在适合的时与境里,她会自然来。诗歌创作中,往往讲究妙手偶得,自然天成,若强而为之,往往要而不得,适得其反。

况学东《平静

题目为平静,但整首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都没有平静。看得出来,诗人想要的是安静不是平静,虽然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出现了平静一词,反而更彰显出诗人追求安静的企图。取平静为题,似乎不妥,应当斟酌。

胡馨元《》《夜》:

在这两首诗中,看得出来,诗人有些抑郁,可能是前几次受到诗会老师们点评的影响吧,显得有些放不开手里脚,不敢大胆地去写,表达。从诗歌情感线索,还能读到诗人的不安与抑或。这大可不必,写诗一定要放开来,否则,再好的灵感和意象,景象都会被自己错过,弄丢……至于诗歌中的其他问题,也没必要担心被指出来,既然喜欢诗歌,那就不必害怕,既然问题存在,躲也躲不了,何不敞开心扉,坦然些!

问题:虽然全诗有闪光的句子,比如:“恰好夜,成了它们的听众”“是你天天熬夜,还是夜,天天熬你”等。但是。不足以撑起诗意。很惋惜,其中,有些句子有语病,比如“夜的钢琴曲,像是失眠了”“雨滴敲打着窗台的孤寂”等。两首诗歌,第二首较为出彩。既然两首都是写与夜有关的东西,诗人夜不妨试试,将两首合而为一,看看效果如何?

曾春琼《曾春琼诗二首

《拥抱》的语言处理还不到位,“的”字的使用严重影响诗句的诗性。陈述上略显扁平,律动不够。《疲与痞》数词和量尺词频繁使用,和罗列的一些物件。让诗意趋于平淡,使诗歌想要酿造的空间感消失殆尽。对情景的描写没有择重,选有代表性的展开来写,而是一股脑儿全盘托出,伤害了诗歌的意境美!

星辰《彩色的童年》:

从这首诗里,能看到诗人明显退步了,而且退得有些让人惋惜。全篇看似断开,分行,但就是一篇抒情散文。连散文诗都说不上,回顾前几次诗会作品,与之对比,这种感觉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有。我只能这样叹惋:一个天赋异禀的诗者,怎么就败给了鸡零狗碎的生活?曾经的追风少年,缘何至此……

赵红梅《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这首诗本来立意很好,全败给了“的”字,可叹呀?!!

刘龑心镜(外二首)

应该说,刘老师写作多年,应该是位成熟的诗人,但是,从字里行间,总能看到他的轻浮和随意,不严谨,不理智,老是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游走,无从抉择,最后服从于感性,而忘却了理性,这实在不可取。先不说诗歌的审美,物与象的选择合不合理,构建的意象与境是否和谐,单从句子的逻辑思维关系,诗性,是否存在语病等就值得好好商榷。就单说词性问题,形容词应该是放置在名词之前,作修饰,特殊语境下,可以调过来,不宜频繁使用。但一味地倒置,对诗歌本身的伤害极大,这应该应该深思。至于语病和读者的感受,这里就不讨论了。

邓景文《夜郎洞·雨》

比起那些欲言又止、捉迷藏、猜谜语式的诗歌,我更喜欢这类直抒胸臆的作品。简洁,明了,不伤脑,诗歌里呈现的东西,想要,取之及来;不要,扔之即可,不负累也不负重。只是在表现手法和技巧上,略有欠缺,还需多练笔,加强思想性,使语言更诗性,情景更诗意。

杨双宇《月亮里的对话

杨双宇老师《月亮里的对话》,从标题剖析可得知,诗人重点写对话——时间:中秋。地点:月宫。人物:我、嫦娥(或某人)、吴刚(或某人)、仙女(或某群体)。事件:对话。

但从诗作中,可以读出诗人自始至终都在自说自话,对话对象没有在,似乎自己也不在月亮里,而是在月亮之外的某个地方,可能在月亮之上,月亮之下,也可能在月亮之前、后、左、右。反正,你看得出,想得到,就是无法定位。这就映射出诗人给自己和读者构造的是一个虚境,而非实景。同时也反应处诗人的不严谨,和随意!

王吉军,回族,农民,80后,贵州水城人。贵州省作协会员,喜分行。有拙作在《贵州作家》《散文诗》《天津诗人》《散文诗世界》等刊物和一些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平台。
“凉都诗人”抖音号精彩视频
注:配图来自“魔性圆点女王”草间弥生(日本)

征稿启事

为进一步办好《凉都诗人》公众号和《六盘水卫生》杂志,不断提高《凉都诗人》公众号和《六盘水卫生》杂志的办刊质量,从2021年9月起,《六盘水卫生》杂志开辟“文苑专栏”,长期在《凉都诗人》公众号上征集现代诗歌作品,现将相关事项告知如下。
《六盘水卫生》杂志是经省级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的内部发行刊物,为六盘水市卫生健康局主办的行业双月刊。《六盘水卫生》杂志“文苑专栏”长期征集现代诗歌作品,各种题材的诗歌作品均可入选,优先采用正面书写六盘水卫生健康领域的感人故事、先进事迹、发展成就、疫情防控、关注生命健康、人文关怀等相关内容的作品,欢迎全国各地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积极投稿。作者投稿时,建议投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和近照,投稿作品先在《凉都诗人》公众号展示,《六盘水卫生》杂志从公众号上择优选用。如你的作品被《六盘水卫生》杂志采用,免费赠送一本该期《六盘水卫生》杂志。作者可以到六盘水市卫生健康局宣传科或六盘水所辖各市、区、特区卫生健康局宣传股领取,外地作者来稿请注明作者详细地址和手机号邮寄。
投稿邮箱270799851@qq.com。
六盘水市卫生健康局
《凉都诗人》编辑部
2021年8月25日
(0)

相关推荐

  • 墨染千秋现代文学第9期‖【个人专辑】‖大石山人诗歌欣赏

    DREAM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你是我的狐狸精 作者简介: 大石山人,原名石建祥,1964年4月出生,1983年10入伍,贵州修文人,先后在武警水电一总队三支队.房建营.五支队服役,2000年从部队转 ...

  • 《 余磊老师诗二首》文/余磊||诵读/红雨

    余磊老师诗二首             文/余磊||诵读/红雨 一.致微信朋友圈的诗友们 文/余磊 唯以诗相互映照 引吭高歌或低回婉转 远方有诗人来访名曰诗友 诗是诗人的名片 诗是天空的眼睛 照亮大地 ...

  • 【花山诗会】周统宽:贵港的雨(外三首)

    诗人周统宽在"花山之夜·广西原创诗歌朗诵会"上朗诵原创作品<本命年禁忌>.(摄影/梁晓冬) 刚下动车 贵港的雨 寥寥几笔 就把你 写进了诗里 绿色的荷叶 慢慢收集着细雨 ...

  • 全球吴敬梓文学艺术研究会作品精选635期(李淑娟老师专辑7)

    作者简介:李淑娟,笔名语依依,曲依依.女,山东威海人,195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多年痴迷诗词学习创作,作品多次被中华诗词.威海诗词.威海诗词楹联学会公众号录用.系威海诗词楹联学会 ...

  • 第7次凉都诗会总评之:范光明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凉都诗会11期(总第333期) 诗有诗路 --凉都诗人第七次诗会诗作简评 范光明 有一个词叫思路,指思考的线索,或指思维的条理脉络.人写文章有写文章的思路,写诗有写诗的思路.我们把 ...

  • 第7次凉都诗会总评之:王江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凉都诗会13期(总第237期) 善待自己的孩子 --第7次凉都诗会作品总评 王江 第7次凉都诗会作品终于出炉,谢谢大家!谢谢吉军收集整理.读罢,总的感觉是整体质量较上次有所提高,但 ...

  • 2020消夏诗会暨凉都诗人诗歌沙龙(第1次凉都诗会)实录

    2020消夏诗会暨凉都诗人诗歌沙龙 第1次凉都诗会实录 NO:01 2020年7月11日下午3:00,"2020消夏诗会暨凉都诗人诗歌沙龙实录"在水城古镇凉都茶文化博览馆举行.六盘 ...

  • 第二届凉都诗会实录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凉都诗会02期(总第81期) 2020年9月12日下午,由六盘水文学院<凉都诗人>微刊和贵州弘道贵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凉都诗会"在凤 ...

  • 第3次“凉都诗会”重整旗鼓再登场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凉都诗会03期(总第181期) 第3次"凉都诗会"重整旗鼓再登场   为增进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学习.交流和探讨,不断提高诗歌写作.鉴赏水平和能力,繁荣凉都诗歌文化 ...

  • 会员风采┃第3次凉都诗会作品选登(1)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会员风采01期(总第182期) . 本期诗人 范光明   张志雄 风说(组诗)  //范光明     ◎风说 风,在宇宙中 静与动,都无定时 在地球上,至少四十六亿年 无形,无色, ...

  • 会员风采┃第3次凉都诗会作品选登(2)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会员风采02期(总第183期) 本期诗人 王江  张禹端   张红艳 泸州大抵如此(外四首) //王江 一片小小的海上有蓝色火焰 百尺柔肠,一寸一寸地 拥抱它的汹涌 缘自腐败的燃烧 ...

  • 会员风采┃第3次凉都诗会作品选登(3)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会员风采03期(总第184期) 本期诗人 刘龑  赵红梅 纸上还乡(外五首) //刘龑 走过泥土路 穿过密匝匝的玉米林 布鞋,将一串串乡情留在梦里 二十年途程 我把文字铺成回乡的路 ...

  • 会员风采┃第3次凉都诗会作品选登(4)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会员风采04期(总第190期) 当爱情成为往事  /游丹     1.   雨,落在心坎上 谁把思念种在风里 谁把风 装进行囊   谁又让泪烫伤回忆   2.   夜里 灵魂残败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