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冷战之花:万花筒般的安哥拉内战(下)
作者:弹痕
1975年3月,葡萄牙驻军撤离安哥拉。既然葡萄牙人走了,自然是“先入咸阳为王上,后入咸阳扶保在超纲”,不仅三大组织是这么想的,遗留在安哥拉的白人也是这么想的。
当时安哥拉境内有约34万白人移民,其中不少甚至是第四代移民,在他们看来,自己也是土生土长的安哥拉人,权力的分配中不能少了他们的份额。三大组织的势力进入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同时,白人也在积极同南非联系,意图通过南非的支持在未来的政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虽然安哥拉独立之前三大组织与葡萄牙当局签署了关于权力分配和组建联合政府的《阿沃尔协议》,但很显然谁都没有遵守它的打算,各方势力都在积极发展势力,以谋求对安哥拉的全面掌控,到1975年5月,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内战已经一触即发。
安人运听闻葡萄牙国内爆发政变的消息后,便向古巴发出求援信,希望古巴提供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全面援助,并派遣军事人员前往苏联受训。
当时的古巴在安哥拉并没有实质上的利益诉求,但由于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相近,以及通过积极对外干涉提升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而打破美国全面封锁的考虑,古巴对安人运的求援给予了积极回应。
苏联也出于输出意识形态及在全球范围内同美国争夺领霸权的考虑,积极表示对安人运的支持态度。但外部的援助尚未到达,安人运内部又上演了一出“莫斯科式的传统戏码”,1975年2月13日,安人运领导人阿戈什蒂纽·内图“避免内战”的名义指挥武装部队对安人运内部另一派系的武装力量“东部战线”发动了清缴。
“东部战线”领导人奇蓬达随后宣布加入安解阵,这一结果无形中改变了安人运和安解阵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使安解阵获得了军事力量上的优势。
自1975年初越南局势持续恶化之后,早就与安解阵有所往来的美国中情局与安解阵的联系进一步密切起来。很显然,美国无法容忍受古巴扶持的安人运全面掌管安哥拉政权,虽然当时并无迹象表明苏联已经介入了安哥拉,但安人运和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接近让美国不得不提防安哥拉会成为非洲的越南。
尽管美国政府内部的评估显示,“美国在安哥拉的利益微不足道”,但在“西贡大逃亡”发生后,对于所谓防范“共产主义浪潮”蔓延的呼声盖过了其他声音。于是很快,美国对安解阵的支持就从隐秘的资金支持,逐步发展到包括为安解阵武装人员提供培训以及通过扎伊尔(现民主刚果)为安解阵提供武器及弹药,甚至派出雇佣兵直接参与作战。
实力得到加强的安解阵很快便挑起了同安人运之间的武装冲突,但由于忌惮葡萄牙驻军介入及双方背后的外国势力,这些武装冲突总体上还都在可控范围内。
安盟因为在三大组织中实力最弱,因此一直呼吁安人运和安解阵保持克制。不过此时的萨文比也没闲着,虽然萨文比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同时让美国和苏联闻到了一股熟悉的东方味道而对安盟有所忌惮。
但萨文比之前的反殖民战争中曾领导南部农民武装曾经成功切断过连接安哥拉、赞比亚和扎伊尔(现民主刚果)的本格拉铁路的举动却让他获得了赞比亚领导人的拉拢,赞比亚很显然在意的是这条穿过萨文比控制区的铁路安全。
早先在葡萄牙殖民军中的影响也让萨文比和安哥拉白人的良好关系奠定了基础。毕竟在葡萄牙军队撤离后,安哥拉白人势单力孤,需要寻求合作对象,通过安哥拉白人牵线,萨文比也成功搭上了南非这条线。
南非作为当时非洲大陆上最大的白人掌权国家,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是有着天然仇视的:一方面,南非白人政权担心民族解放浪潮波及自身,让顽固坚持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白人政权倒台,尤其是安哥拉民族解放运动还可能会进一步波及到当时还受南非控制的纳米比亚。
另一方面,南非利用其自身的经济优势在周边诸国有着大量投资,依靠各国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获得了十分丰厚的经济回报,如果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动荡的局势可能会让这些投资血本无归。
再加上南非因为坚持种族隔离政策当时正受到国际社会制裁,也非常需要在安哥拉有一个可靠的伙伴,因此南非决定支持萨文比。作为回报,萨文比承诺将会阻止安人运和西南非洲解放组织渗透到安哥拉。
1975年4月到5月间,苏联、南斯拉夫及古巴等国援助的武器陆续到达安哥拉,虽然由于还掌控在葡萄牙人手中的海关及边境管理部门扣押了其中的多数,但还是让安人运的实力得到了很大增强。1975年5月后,作为对安解阵武装挑衅的回应,安人运也发起了多次对安解阵的武装袭击。
安解阵也针锋相对发动了多次武装袭击,安盟虽然表面上保持中立立场,但其武装力量却还是暗地里参加了安解阵一方对安人运的武装袭击。
1975年7月,三大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武装摩擦,已经确认葡萄牙驻军无意卷入安哥拉人的武装冲突中,安人运一方同安解阵、安盟一方的武装冲突迅速升级。1975年7月25日,安解阵向安人运宣战,内战正式爆发。
随着局势的持续恶化,葡萄牙人逐渐放弃了对海关和边境的管理,大批苏联、东德及南斯拉夫等国援助的武器被直接运抵罗安达。古巴派出的军事人员也开始陆续抵达安哥拉,帮助安人运武装操作苏制武器。在古巴军事人员的帮助下,安人运很快将安解阵和安盟势力赶出了罗安达。
到8月,苏联和古巴的援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包括T-34/85坦克、BTR-60装甲输送车、D30榴弹炮在内的大量苏制武器和包括军事教官、参谋人员、武器专家在内的古巴军事顾问也大量到达安哥拉。尽管安解阵获得了大量美制武器的支援及大量由南非招募的前葡萄牙军官的的加强,但安人运在苏制重型武器和古巴军事顾问的支援下,逐步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到1975年10月初,安人运公开宣称能在11月11日独力接管安哥拉。
然而到10月中旬,由南非国防军派遣的人数约1000人,并拥有南非空军空中支援的“祖鲁军团”由纳米比亚进入安哥拉南部,安盟部队在南非军队的支援下于安哥拉中部城市比耶重创了由古巴顾问指挥的安人运部队,并占据了距离罗安达约100公里的安博因港。扎伊尔也派遣精锐部队支援安解阵由安哥拉北部发起进攻,占领了距离罗安达约30公里的卡希托,安人运政权大有行将倾覆之势。
为了挽救安人运政权,古巴加大了援助力度,11月初,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批准了代号为“卡罗塔”的援助方案,11月7日,首批古巴援助部队登机出发前往安哥拉,并于11月9日到达罗安达。苏联也于11月初决心加大援助力度,包括T-54/55坦克、米格-21战斗机、BM21火箭炮、M46加农炮、SA-7便携式防空导弹在内的一批新型武器于11月中旬运抵安哥拉。
此时安哥拉的已有约1万名古巴军人,安人运经过紧急动员也组建了约2.6万人的军队。实力大增后的安人运向南非-安盟联军占据的基巴拉发起进攻,但因为作战能力太差而遭惨败。古巴军队则在安博因港以北地区顺利遏止了南非军队的攻势。
1976年1月,稳定了南部战线的安人运在古巴军队的支援下向北机线的安解阵-扎伊尔联军发起了攻势,古巴飞行员驾驶苏制战斗提供空中压制,古巴作战人员组成的装甲部队对安解阵-扎伊尔联军纵深进行了合围,战斗结果毫无悬念,安解阵军队大部被歼,其余全部溃散,安解阵从此失去了在安哥拉国内政治舞台上角力的资格。
而南非介入安哥拉内战的行为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尽管美国和南非以安哥拉正受到“古巴和苏联入侵”为借口进行辩解,国际社会还是对南非进行了新一轮的经济抵制抵制。
本就受到国际社会制裁的南非自然承受新一轮的经济抵制,于1976年1月开始撤出部署在安哥拉的军队,失去了南非军队支援的萨文比在安人运-古巴联军的打击下迅速溃败。
到1976年3月,南非军队全面撤离安哥拉,安人运取得了内战第一阶段的胜利。失败后的萨文比长途跋涉几千公里,从西南部地区退至了中南部高地。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的安人运在政治上积极向苏联靠拢,全面照搬了苏联的政治路线。
安哥拉农业生产水平本就不高,安人运推行激进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和低价收购粮食政策后,农村破产进一步加剧。失败的农村政策让本就坚持农村路线的萨文比有了死灰复燃的机会,原本只剩下79名随从的萨文比到1984年已拥有了1.5万人的正规军。
受安哥拉内战第一阶段胜利的鼓舞,苏联和安人运积极支持西南非洲解放阵线,不仅为其提供军事训练,还帮助其潜入纳米比亚和南非进行反种族隔离斗争。感受到威胁的南非一面派出小股作战部队进入安哥拉对西南非洲解放阵线进行越境打击,一面对“老朋友”萨文比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美国则为了消除安人运掌权对非洲可能造成的连锁反应积极支持南非和安盟。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实行全面收缩战略,苏联对不仅逐渐降低了对安哥拉的军事援助力度,同时也逼迫古巴不得越境进入纳米比亚进行军事行动。在1987年8月至1988年1月的激战过后,安哥拉局势终于迎来了转机。
1988年5月,美国、南非、古巴、安哥拉就古巴和南非分别撤军进行了第一轮会谈。眼见着苏联人松口了,早就知道“在安哥拉的利益微不足道”的美国人也决心趁机收手。
眼看着古巴人即将撤离的南非却不愿意就此收手,因为一旦古巴人撤离,南非就有机会彻底推翻安人运政权,进而全面掌控整个西南非洲。但决意抽身的美国反手就是新一轮更严厉的制裁,1988年8月,经历周边多场战争严重消耗加上受国际社会长期制裁的南非彻底屈服,彻底退出了安哥拉,并于次年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
1991年6月,古巴军队撤离安哥拉。安人运在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浪潮中,也放弃了苏联印记浓厚的政策,宣布实行多党制。失去了利用价值的萨文比也逐渐被遗忘,于2002年2月被安哥拉政府军击毙。至此,一个时代的回响终结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