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我的前半生(4)

第一章

04孤儿寡母  两代艰辛

桐城县鲁谼山的魏家畈是个非常美丽的小山村,村里住着十几户人家,这些人家大多姓徐。徐光学的父亲徐成贤(1918~2004)就出生在这里,并一直生活在这里。

徐家门前屋后风景很美。大门前有一口大清水塘,塘两边不远处还各有一个小山塘,大塘四边种着杏树、枣树、梨树、柳树、榆树和槐树。大塘边有一棵一百多岁的万年香树,每当春天来临,万年香树百枝发芽,长出的新叶,青青的,煞是好看,待到花开之时,香气馥郁,沁人心脾,惹得蝶舞蜂忙。屋后面是一座高高的尖尖的宝山。春天,山上桃花梨花争相开放,映山红开得漫山遍野,整个宝山美丽无比。春天装饰着的魏家畈美丽动人。此地真个是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徐家几代人都在这美丽的宝山脚下的这几间房屋里,演绎了几多快乐和几多忧愁。

徐成贤的童年是灰暗而又不幸的。他三岁时,父亲因意外不幸去世,他的母亲倪氏带着他和姐姐守着祖上留下的几亩薄田艰难地生活。在旧时代,一个家庭没有了顶梁柱,生活一定是异常艰辛的。徐成贤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徐成贤家主要靠母亲和姐姐种田、打柴来维持生活,生活极其艰辛。后来到了实在难于维持下去的时候,倪氏不得不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二次结婚招婿入赘,目的就是能让徐成贤长大成人,让徐家的香火得以延续。可是倪氏的二度婚姻并不幸福,夫妻二人的感情合不来,没有几年倪氏的第二个丈夫便走了。从此,倪氏再也不提个人感情的方面的事情,只是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两个孩子,想一心一意把孩子培养成人。三岁的徐成贤和姐姐项徐氏是在母亲倪氏拉扯下才艰难地挣扎着活了下来。

倪氏本来是个大家闺秀,通情达理,断文识字,尤其是对中国历史非常熟悉。她经常对儿子徐成贤进行教育,使儿子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尽管家境异常困难,倪氏还是坚持让儿子进私塾读书。试想一下,那样的家庭,那样的条件,一般人家是不可能再让孩子去读书的,可是倪氏知道知识重要,硬是勒紧裤带让徐成贤上学。这样,徐成贤勉强地读了几年私塾,读了几年私塾的徐成贤就再也不是一个“大字不识一斗”的文盲了。也正是因为读过私塾,徐成贤才显出了与常人不一般。在新中国成立后,徐成贤由于有文化而被任用。他的几年私塾学习终于派上了用场。

在徐成贤九岁那年,倪氏为了能让儿子徐成贤的终身大事早早地有个着落,她毅然地收下了年仅九岁的女孩方志英作为童养媳。因为徐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将来为徐成贤明媒正娶很困难。方志英与徐成贤同龄,从宿命论上讲,这就是命,或者就叫缘。当倪氏收养了方志英后,徐成贤一家人不再是三口之家了,而是四口之家,徐家的生活更加艰难,可是倪氏无怨无悔。倪氏并没有拿这个童养媳当外人看待,而是待之如同己出,这一对准婆媳二人情同母女。倪氏一方面教方志英如何做人,特别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女人,另一方面也教她将来如何相夫教子,敬老爱幼。一肚子才华的倪氏,在和童养媳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言传身教,经常讲一些节烈孝妇的故事给她听,或者唱些山歌民谣给她听,把这个准儿媳妇调教得非常好。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童养媳方志英帮助倪氏做点家务,诸如扫地、洒水、喂鸡、喂猪、做饭、洗碗等,减轻倪氏的许多家务负担。渐渐地童养媳长大了,徐成贤也长得一表人才。(1938年,童养媳方志英与儿子徐成贤二十岁,倪氏让他们结婚圆房;婚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徐成贤23岁的时候,夫妇有了一个男孩,这男孩就是徐光学的哥哥徐光华)

但是,不管倪氏怎样贤慧,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孤儿寡母总是受人欺凌。然而,也正是这种不幸与磨难锻造徐成贤不同一般人的倔强性格。俗话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确实如此,徐成贤读了几年私塾后就主动提出来不再读了,因为他实在不愿意看到母亲和姐姐过于辛苦。徐成贤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不愿意只读书而不做事。于是,他提出回来帮助做田。尽管母亲反对,但是由于家庭条件实在太困难,所以,倪氏也就默许了徐成贤的做法。这样,徐成贤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徐成贤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成为徐家的脊梁骨。种田是农民的天职,十几岁的徐成贤跟随着邻居学会了种田。他在十三岁左右就知道,什么时候该下种育秧,什么时候施肥上水;二十四个节气里每个节气里该做什么,徐成贤心中都有数。“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麦怕清明连夜雨,稻怕寒露一朝霜”,“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等农谚,徐成贤一开口就能说上四五十条。渐渐地,徐成贤成了一个种田的好把式。春耕、夏锄、秋收、冬修,尽管徐成贤只有十四五岁,但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个成年男子了。无论是耕田、耙地、播种,还是插秧、收割、挑扛,徐成贤都是独自完成。不到二十岁,徐成贤就成了一个标本式的农民。无论其言谈,无论其举止,也无论其身材相貌,徐成贤都像中国旧时代的一个标准农民。

天有不测风云。并不是你想相安无事,天下就会太平的。许多事情就像火山爆发,或者像地震雪崩一样,在一个人无法预料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一桩不知该如何才能讲清缘由的案子把徐成贤一家人都搅了进去。这个案子就是关于徐成贤家北边一间住房的归属问题。

徐成贤所住的房子是其祖上留下的。房子坐西朝东,分前后两排,房顶皆覆以小瓦。后进是主要房屋,后进的中间是堂屋,堂屋的室内陈设排列得很整齐,也很讲究,因为这里是专供祖先牌位的。每年春节,徐家人都要在此拜祭祖先。前进和后进之间是一个四合院,南北两边的房屋是厢房,皆覆以草,是典型的农村草房。因此,从整体上看,整个建筑格局尚好,一家几代人在此生活也还方便。

成了家的徐成贤以种田为生,虽然念过几天私塾,认识几个字,却不得不当一个标准的农民。作为农民,徐成贤安分守己,一心扑在做田上,整天想着通过种田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按理说,徐成贤已经成家,这个家就算是又有了一根顶梁柱了,日子应该好起来;其实,日子也确实一天天好了起来。但是,自幼丧父的徐成贤在艰辛的生活中养成了一种独特的个性,那就是脾气不太好,有点倔强;他为人独立不羁,从不拍地保和保丁的马屁。过去徐成贤受过苦难,受过欺侮,现在他长大了,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再也不用拍谁,敢讲真话,直言直语。在徐成贤心底,他总是这么认为:“咱不干坏事,怕谁?”

好景不长,1941年秋天,一场从天而降的官司惹到了徐成贤头上。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徐成贤祖父徐期的堂叔徐耀彩无后嗣,遂以徐成贤为后嗣,成为其家产继承人,并写下契约----承祧纸。这份契约就是用来证明徐成贤是他目前所住的房屋的合法继承人的,契约上有几位邻居的签名。可是,徐成贤万万没有想到他会被远房侄子徐××告上法院。徐××在呈辞中说徐成贤目前所住的北面一间房是徐××的祖上传下来的,强烈要求法院到鲁谼现场观察、调查、取证,将徐成贤所住的北面一间房子判给徐××。

桐城县法院受理了这个案子,并向徐成贤和其母亲徐倪氏发来传票。这孤儿寡母一下不知该怎么做才好。既然传票来了,这场官司就不能不打,但是,在万恶的旧社会,“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徐成贤家哪来钱打官司呢?徐成贤没有钱,可对手徐××,有钱有势。徐××是龙井保的保丁,他联名龙井保长许××等十几个有名气的人作证,又买通了法院,致使法院在开庭时就明显地偏向徐××。法庭上,徐成贤问原告徐××凭什么说北面的一间房子是他的,有什么凭证。徐××说人就是证据,并且举出许××等人为证。徐成贤说:“你所说的这些人都不能直接证明这房子这你的。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契约。”徐成贤说完就从身上取出那份契约“承祧纸”,恭恭敬敬地呈给法官,同时还郑重地阐述道:“证据在此,那些替徐××作证之人的父亲在我过继时,大多在这份'承祧纸’上签了字,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契约为证。这是铁的事实,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这房子是我的吗?”可是,丧尽天良的法官对这铁一般的事实置之不理,强行宣判被告人徐倪氏、徐成贤败诉,强行把本该属于徐成贤的房子判给了徐××,并将徐倪氏打入大牢;另外罚徐成贤800块大洋,要徐成贤拿钱取保放人。无可奈何的徐成贤不得不回家东挪西借,凑足800块大洋交到法院,将徐倪氏赎出来。母子二人回到家中,心中都很不平,明明是继承祖上的房产,有契约为证,怎么会败诉呢?

徐成贤更是不服气,他不相信天下就真地没一个讲理的地方。他同母亲商量后,决定再打这场官司,哪怕打到高级法院或最高法院也要打,直到打赢这场官司为止。徐成贤心里清楚,打官司要花钱。为了弄钱,徐家母子决定卖田、卖牛、卖房子弄钱打官司。看上去,徐家是孤注一掷,破釜沉舟了。凑到了钱后,徐家就上诉到庐江(现在的安庆)高等法院。1943年6月,徐成贤母子接到庐江高等法院传票,徐成贤与徐××关于房产纠分案于6月中旬在庐江高级法院一审开庭。

1943年6月上旬,天气特别热。徐成贤和六十岁的老母亲徐倪氏准备启程赴庐江。徐成贤再次变卖一些家产,又向好友借了十几块大洋,凑足了路费。徐成贤借来一辆独轮车,让母亲抱着只有三岁的徐光华坐在独轮车上,请一个姓赵的(赵青余)推着,随行中还有徐成贤的一个叔伯兄弟,一行五人。鲁谼距庐江路八十多里,大多是泥巴路,非常难走,就是不下雨,也要走上两天。独轮车本来走得就慢,6月份又正是霉雨天气,道路泥泞,独轮车前进异常困难。当时,社会治安很不好,土匪很多,四处横行,杀人抢钱,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所以走路要特别小心。徐成贤等一行五人天亮后上路,天没有黑就住店,有时白天为了赶路连中饭都顾不上吃。终于,他们在开庭前三天到达庐江。

徐成贤一到庐江就遇到了一位好心人潘老师。潘老师听了徐成贤的讲述后,再看这个六十岁的老人带着三岁的孙子来打这场官司,便很同情这一家人的遭遇,于是就说:“穷人打官司,不容易。你们如果不见外的话,就住在我这里,吃和住我都不要钱,反正我的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后天庐江法院开庭,你们去打官司,不论这场官司是胜是败,你们一定要回到这里。你们要是胜了,那就算了;如果败了,那我出面替你们找人,继续打这个官司。我就不相信天下就没一个说理的地方!”

三天后,庐江高等法院开庭。徐××那边去了几个人,他们都非常害怕,因为他们本来就无理且还无证据。法官问徐成贤:

“你有什么理由说这房屋是你的?”

“我有证据,”徐成贤说,“我这有我小时候过继给我祖上时的'承祧纸’。上面还有徐××父亲在世时的签字。徐××和他的所谓的证人有的根本就不知我过继时的情况,因为那时他们有的没有出世,有的才几岁。”

在铁的事实面前,徐××无话可说。最后,法官当庭宣布:“原告徐成贤有据有证,有过继时的房屋契约,而被告虽有人证却又拿不出更为有力的证据。所以,徐成贤目前所居住的北面一间房仍归徐成贤所有。徐××有意侵占他人财产,给原告造成了很大损失,应该由被告补偿1600块大洋。此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至于原告与被告之间相关刑事案件可作另案处理,原告可告被告犯有伪证罪,让刑事厅另行判决。”法官宣判被告徐××败诉,原告徐成贤胜诉。宣判结束后,徐成贤母子站起来向法官鞠躬表示感谢,眼里都噙着泪花。

官司终于打赢了,徐成贤等人回到潘老师家,将喜讯告诉他,让这个好心人来分享胜利的喜悦。然后,一行五人立即动身返回桐城。徐成贤带着庐江高级法院的判决书到桐城县法院领取了1600块大洋之后,高高兴兴地回到鲁谼魏家畈。

徐成贤回来后,准备就房屋风波中徐××制造伪证提起诉讼,让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徐××得知这一情况后就立即托人找徐成贤岳父方德金,请他出来做做女婿徐成贤的工作,让徐成贤不要再告了。方德金说:

“成贤,我们都守本份的种田人,平平安安地种田过日子不是很好吗?”

“我本来是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可是,别人却偏偏不让我平平安安过日子;既然他不让我平平安安地过日子,那我为什么让他平平安安过日子呢?”徐成贤回答道。

“别人又没告倒你,你赢了。你再搞什么刑事起诉,说他们作伪证,是不是有点过火了。听说作伪证是要坐牢的,我想那作伪证的罪是挺重的吧。我看就算了吧。俗话说'得饶人时且饶人’。我们也不要把什么事情都做绝。再说徐××还是你的隔壁邻居,又是侄子辈,我看就算了吧。”

“我可没有这样的好侄子。”徐成贤提起这个远房侄子,气就不打一处来。

“徐××已经知错,特地让我来求情,你给我一个老面子,大家都有台阶下,这不很好吗?”在其岳父的再三劝导下,徐成贤答应不再提起诉讼,房屋风波也从此平息。

这场房屋风波,让徐成贤长了许多见识,更提高了他在当地的威信。鲁谼山的人都知道徐成贤的厉害,从此,魏家畈就再也没有人敢去欺侮他了。

【作者简介】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历任合肥军分区军械仓库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合肥军分区军械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安徽日报社开发处处长兼党支部书记、安徽日报社印刷厂厂长兼党总支书记、安徽日报社审计处处长、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总监。

另曾任《中华讯报》记者;《市场了望》编委;安徽日报主办的《适用专利技术》主编。

曾获“江淮十杰”,军队青年企业家、安徽省军区“四有”干部称号、安徽日报社优秀党务工作者。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诗协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理事、安徽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安徽省高级审计师评委会会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国会员。先后在《诗歌报》《安徽文学》《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的故事、诗歌、散文、论文1500多篇(首),110多万字。合作出版大型摄影画册《中国三峡》,著有诗集《月影花情》;散文集《心语足音》《爱与人生》;长篇人物传记《奔驰人生》(上、下)。其个人传略载《中国企业家大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六部辞书。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

  • 锦心似玉:徐家被陷害,徐令宜遭流放,十一娘开绣坊养活全家人!

    由钟汉良和谭松韵等人主演的电视剧<锦心似玉>正在热播,剧中先婚后爱的情节让观众直呼好甜,徐令宜和十一娘时不时的撒下小糖,让观众非常的知足. 十一娘是庶女出身,但是因为元娘的安排,她嫁给了永 ...

  • 家人供哥哥读书让弟弟辍学,多年后哥哥当军需官,弟弟成开国元帅

    山西五台县的河边村,是阎锡山的老家.这里位于山峦之间,民国时期经济并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唯一富庶的地方就是河边村.所以当地有"县不如镇,镇不如村"的说法. 与河边村隔河的是一个叫 ...

  • 徐姓霸气!姓徐的一定要看的3个视频,一定要传下去!

    华夏五千年,中华泱泱大国,几千年的坎坷风雨,徐姓依然是东方的一颗闪耀的明珠,既往开来,徐氏族人谨记家训.宗亲团结.光宗耀祖,为家族争光,更要为国争光,创造更大的辉煌! ▼ 点击视频进行观看 四千年来徐 ...

  • 徐峰:我的前半生(1)

    第一章 01徐氏家族 古老光荣 徐氏一族是一个古老而光荣的家族.根据徐伟坚先生主编的<徐氏古今文化大观>介绍,徐氏,以国为姓,系黄帝之后,是颛顼之苗裔.颛顼之孙女修氏生大业,大业生三个儿子 ...

  • 徐峰:我的前半生(2)

    第一章 02桐城鲁谼 钟灵毓秀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座大山横亘在中原大地上,这就是大别山.它自西向东绵延伸展着,其最东端一直伸入到安徽西部.在大别山的东麓,长江之北岸坐落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桐城 ...

  • 徐峰:我的前半生(3)

    第一章 03崇文尚学  桐城传统 一个人的成长与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年"孟母三迁"不就是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以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吗?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给人提 ...

  • 徐峰:我的前半生(5)

    第一章 05砍柴卖柴  初遇革命 1947年深秋,人民解放战争正打得非常激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攻,使解放区的面积越来越大.在新的革命形势鼓舞下,桐城县鲁谼山武工队也正在 ...

  • 徐峰:我的前半生(6)

    第一章 06红旗招展  徐氏添丁 1949年10月1日(星期六,农历八月初十,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

  • 徐峰:我的前半生(7)

    第一章 07贤妻良母  相夫教子 一.做童养媳 徐光学的母亲方志英(1918--1990)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篾匠家庭.她有一个哥哥和四个姐妹,方志英在兄妹中排行第三.由于兄妹多,生活困难,父母实在无法养 ...

  • 徐峰:我的前半生(9)

    第二章 01马鞍山下  启蒙求学 1958年秋天,已经九周岁的徐光学开始上学.他是由姐姐徐云珍带去报名的.学校就是福星村村办小学--福星小学.学校坐落在徐光学家的南面一公里外马鞍山脚下的原黄氏享堂.学 ...

  • 徐峰:我的前半生(10)

    第二章 02集体食堂 "共产主义" 徐光学在教师的教导和父母的鼓励下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但是,任何一个人都只能属于他所处在的时代,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不可能逃离时代洪流的 ...

  • 徐峰:我的前半生(11)

    第二章 03星光之下  兄妹捉蛙 1959年秋天,徐光学已是二年级学生了.他每天按时上学,放学后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来减轻家庭的困难. 一个只有十一岁的孩子又能做什么呢?他能做的事情可多啦,比如,白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