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一本书
说到读书,如今似乎有一个趋势,或出于流行,或为了体察圣意,大多热衷于列书单,背名录,不自觉的追求一种“阅读虚荣”。就像有句话说的,“你不能读一本书,你只能重读一本书”。阅读,成了标榜的工具。
当然,读书是有它的功利性的,这不必讳言,兴趣爱好也会流俗。虽然,钱穆先生说“读一书,不要预存功利心,久了自然有益”,不过这份洒脱的态度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对普通人而言,若以“利”求其“长久”,久而成其自然,也是一件难得之事。但事实上,读书以“利”,似乎更难。
于是,当“求利”与“无利”都难以支撑起读书的兴趣时,阅读就难免流于表面。那些“无穷真意侵书架”,也就真的只是侵书架了。目光睃巡处,是满满的书脊和空空的记忆。时间检验之下,虚荣就是空虚。
完形治疗学派有个理论,若能觉察,必有改变。当真正面对“阅读虚荣”带来的茫然时,就会认真审视读书这件事。坚持还是放弃,是个选择。而这时,重读一本书,却可以成为艰难中的乐趣。
重读一本书,会有一种阅读的舒适感。故事的稳定性和预知性,可以让人把目光投放在更细微的地方。去欣赏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捕捉那些视而不见的线索,重新建立对作品的理解。
重读一本书,是对时间的梳理和对自己的剖析。重读是一种自我反省。而有目的的重读更是对自我的检验。书未曾改变,变化的是人的解读。这时的书,倒是可以成为衡量人成长的尺度,这却是阅读新书不曾做到的。
不过,重读一本书,也可能会陷入到无意识的自我欺骗和自我约束中,因为人对熟悉感往往会产生惯性,挣脱这种依赖或许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甚至多过新书。
但不管怎样,摆脱掉无味的虚荣阅读,无谓新书还是重读,都会找到它的乐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