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严了好,还是松了好

(摄影,李学文)

“郭老师,你说对孩子严格点好,还是宽松些好?”
早晨跑步时,有一个家长边跑边和我聊孩子教育方面的事儿,他提出了这么个问题。
估计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有人说,家长必须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你对孩子的管教欠下的债,将来他步入社会都需要偿还;也有人说,对孩子宽松一些好,你没看有的孩子都被家长逼得跳楼了,有的抑郁了,现在孩子多不容易啊,不要再逼他们了。
也有家长觉得对孩子宽松一些,给他们多一些自主的空间,能够让孩子早一点学会独立,毕竟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生活。
那么,谁说的对呢?到底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
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不同的孩子适合不同的管教方式,有的孩子就是欠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样的孩子必须严管,否则,恐怕就要上天了。
有的孩子本来就多愁善感的,格外懂事听话,往往这样的孩子心眼还小,遇事想不开,那么家长就应该对孩子宽容一些。
这样的答案对不对呢?看起来好像比较深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这样的答案也是有问题的。
问题在哪?
无论是严格还是宽松,第一,要看对什么事情来说;第二,严格也好,宽松也罢,要看用什么方式来教育。笼统地说,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选择严还是松,也还是粗线条的。
如果一个孩子平时不听话,有些叛逆,看起来需要父母严格管教,但是,如果你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他严格要求,可能会让孩子更加逆反。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家长应该警醒。
有的孩子平时还比较听话,偶尔犯了一次错误,家长零容忍,对他大吼大叫,也不妥。比如有个父亲因为孩子玩游戏,把孩子手机摔了,这个孩子本来学习不错,从此开始变得叛逆,事事与家长对着干。
上面的例子虽然是不同性格的孩子,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一样都导致了不良的后果。
那么,对于那些听话的孩子就应该宽松和宽容吗?
应该意识到,看似听话的孩子也会犯错误,如果涉及到做人底线的问题,就不能宽容。有个学生学习很努力,对父母也孝顺,但是爱占小便宜,后来发展到了小偷小摸。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严格还是宽松,而是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要求或者教育孩子,宽松也并不意味着着纵容,严格也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
有个爸爸,夜里起来上厕所,发现了儿子在房间里偷吃糖果。儿子看到父亲,什么话都没说,好像没看到一样。父亲刚要呵斥,却看到了儿子胸前挂着一张纸,上面用大字写着“正在梦游,打断会死。”
爸爸默默地回去了。
第二天,父亲下班后,儿子兴高采烈地问爸爸:“变形金刚买了没有?”
爸爸指了指自己胸前贴的几个字:“患失忆症,再问会疯。”
这时小男孩“哈哈”大笑起来,两父子笑成一团。
笑完后,小男孩主动跟爸爸“讲和”:“我的‘梦游症’好了,不会晚上吃糖了;爸爸,你的‘失忆症’好了没?”
爸爸一本正经地说:“好了,我明天也会记得买玩具了。”
两父子又继续笑作一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家长并没有考虑是严格一点,还是宽松一点,而是开动脑筋,用这种巧妙的办法来教育儿子。
父亲用这种方式告诉孩子,你能用自作聪明的这招,别人也可能会用;你不重承诺,他人也会如此。
不用打骂呵斥,也不是不管不问地放纵,运用教育智慧,让孩子在改正错误的同时,还能明白做人的道理。
很多家长会和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并且也在不断向他人求教“你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为什么这么积极上进呢?”
其实,教育孩子这件事情,绝对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即使你以为听得够明白了,可能真要实践起来,情况要复杂的多。
现在看来,类似“严一点,还是松一点”这样的问题,答案很长,如果非要一个简短的答案,我只能说“最好是智慧一点。”
家长多读书,多学习,多动脑,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道路,而不是简单去问“严”还是“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