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与石榴
张骞与石榴
文/龚民权
石榴,又名安石榴,在我国广大地区几乎随处可见,它初春点点红眼萌发枝头,生机盎然,仲夏花红似火,艳丽如锦,金秋硕果累累,姿容华贵,隆冬铁杆虬枝,苍劲古朴,实仍神州大地一佳景。但它原产地不在我国,而是在西域的安石国。
《博物志》、《群芳谱》载:“汉张骞使西域得其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张骞出使西域,宣扬大汉先进文明,与西域诸国结盟修好,带去了农耕的种子和兴修水利的先进技术,他每到一国,亲自传授,指导帮教。特别是到了安石国,正遇大旱,安石国王率臣民祈神求雨无果,焦急不安。张骞为解旱情,不辞路途辛劳,亲率人马帮其找水源,探地形,开山劈石、筑堰蓄水、凿丘修渠,引水浇灌,稼禾人畜得以解救。安石国王万分感激,临别送给他许多奇珍异宝,张骞都婉言谢绝了,但见送来的鲜果石榴国内没有,便要了几棵带回。汉武帝见张骞从西域带回的奇果,籽粒有的如玉珠雪白,有的似玛瑙晶莹,十分喜爱,命人在上林苑栽种,石榴从此在长安安家落户了。
石榴花果并丽,被称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吉祥之象征”。特别是石榴多籽,又以红色为主,象征人丁兴旺,多福多寿,所以民间赞它是“蕊珠如火仲夏开”的“人间仙果”,而后传至民间各地广为栽植。
石榴分为观赏和食用两类,观赏石榴树只开花不结果,花有大红、粉红、淡黄、洁白和红白相兼复色品种,花期长,供观赏。食用石榴树花果并丽,按果皮色分为红、黄、青三种,按风味分甜、酸甜、酸三类。石榴果除食用、酿酒、入药,还能从果皮中提取染料。入药疗疾可治咽喉燥渴,解醒止醉,亦白痢、腹痛、下血脱肛、崩漏下诸等症,果壳也是杀虫良药。
石榴花果的艳容丽姿,不知使历代多少文人雅士动情,泼洒下多少诗赋画笺。如唐代元稹有诗云:“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果,迢递河源道,因以汉使槎。”杜牧写到:“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白居易也有诗赞曰:“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梁元帝《咏石榴》诗中也有:“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的佳句。
古代妇女着裙装,多喜欢石榴色,“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妇女的代称,男子痴迷女友,便有了“拜倒在古榴裙下“的说法。
石榴经我国劳动人民两千多年的不断培育,如今西安临潼栽植的石榴成为誉满全球的优良品种。相传当年杨贵妃常陪唐玄宗去临潼避暑,曾命人在华清宫四周栽种上了石榴树,今日华清池中的石榴树也许就是唐代的遗迹。
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西方交流的通道,与诸国结盟修好,促进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中外关系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把石榴、核桃、葡萄、西红柿、西瓜、红薯、胡萝卜、胡豆、苜蓿、苕子及其它物种从西域带回,其中有些物种还是他想办法,巧妙用心计带回的。如用葡萄藤蔓做马鞭,用红薯蔓编成栓马绳,把西红柿籽粘到衣内,苜蓿籽洒到马鬃里,苕籽装在马鞍的坐垫里,用心良苦可想而知。
张骞精神一直激励着华夏的炎黄子孙,激励着故里一代一代的有志之士。他是我国外交史上走出国门的第一人,也是放眼世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