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古溯今】崤山自古多少道

  崤山,作为一个山系来讲,它是伏牛山脉的一个支脉,从西至东主要横亘在灵宝、陕县、渑池境内,涉及卢氏、洛宁、宜阳、新安等地区。狭义上讲,它包括陕县东南部一些山脉及丘陵,涉及渑池、洛宁等地。一般情况下,崤山多指后者。

  与其他山脉相比,崤山山体零散且走向混乱。所以崤山道路曲折盘旋,忽高忽低,多数情况下,狭窄陡峭难行。作为东西交通的咽喉,几千年来,人们一方面不断地整修道路,一方面寻找更宽敞平坦的路径。那么,崤山自古有几条路呢?

  从目前研究来看,历史上崤山道路大致有一南一北两条。南道由交口,经菜园、南县村、雁翎关、宫前(今省道318线)然后沿连昌河谷往东,进入洛宁境内,过宜阳到洛阳,即我们所说的崤山南道。另一条从交口,经张茅、硖石、车壕、干壕,观音堂北沿涧河河谷往东,过渑池、新安,到洛阳,即我们所说的崤山北道。现在车壕村东的山坡上已经发现古道的痕迹。据考证,此即310国道之前的崤山北道。北道与今天的310国道位置走向相差不远,甚至多有重叠。

  南道争议不大,但围绕北道具体路段存在、走向问题近年来争论不休。

  (一)

  一种意见认为,东汉建安(公元196年—219年)之前,人们从西安到洛阳都走南道。崤山北道是曹操在东汉建安年间开辟的,之前没有崤山北道。这种意见从现存的资料来看是不成立的。

  其一,有资料显示,东汉建安以前应该存在崤山北道。南道与北道中间过去基本不通。渑池、新安是在北道上,沿西安到洛阳(或沿洛阳到西安)一线如果走南道,就不可能经过渑池、新安。换句话说,只要经过渑池、新安,就只能走北道。历史有大量的经过渑池、新安的史实或记载。最著名的是项羽西进咸阳时,在新安(今义马市西南二十里铺)坑杀20万投降的秦军。这些事实说明当时已经有北道可行。

  其二,现存资料说明,人们只把崤山北道作为东西通道。

  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认为赤眉军没有粮食,一定会出关中。于是派遣破奸将军侯进等屯新安,建威大将军耿弇等屯宜阳分二路截击赤眉军。并告诉诸将:“贼若东走(即走北道过新安),可引宜阳兵会新安;贼若南走(走南道过宜阳),可引新安兵会宜阳。”(《后汉书·刘盆子传》)当赤眉军崤底战败后果然南走,刘秀亲率大军到宜阳,以逸待劳,迫使十万赤眉军放下武器。从此话可以看出在刘秀眼中,往东走北道,往南才走南道。

  现存资料显示,汉末之前,人们把崤山北道作为东西通道。如:秦末,陈胜使周文攻打关中,为章邯所败,退走函谷关,到渑池;前面提到的项羽西进咸阳;汉景帝时发生吴楚七国之乱,汉将周亚夫原想从崤渑一路东出,因发现吴国在崤渑间伏兵,才绕路武关到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西巡长安、途经崤渑;东汉末年,董卓自长安至渑池、洛阳;后来,董卓被孙坚战败,自洛阳退屯渑、陕,回到长安。上面所述都走的是崤山北道,而走南道情况不多见。

  (二)

  再一种意见是除目前发现留有车辙的古道外,崤山之北还有一条曹操所开的“北山高道”。

  高道在哪里呢?一说是沿铁门北、柿树坡、坻坞、韶山、大小扣门、大蛇湾、车家湾一线,在硖石与原北道合(长达290里)。这一说法与当时情况不适应。曹操在连年战争的时代,哪有精力新修那么长一条路。这已经为大多数历史地理学家所否定。一说是从今石壕村北沿兴隆河(千崤水)谷地北行,在与硖石河(崤水)交汇处,转向西南沿硖石河逆行,在硖石西与旧路汇合。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拟想。这一带山陵众多,崎岖不平,还多为石山,修路极其艰难,附近群众出门都很困难,多是冒险下到河道,沿水行走。如果进入河道沿水行走,与水争路(水非常大),个别地方(如小贾山村下)极窄,单个人都走不成,何况大军。即使能走,又怎么说是“北山高道”呢?其实所说的区域其山顶海拔高度(至多五六百米)也没有现在310国道和现存古道地势高,在山顶开路也谈不上“北山高道”?

  所以大多数人认为,现在所说的北道(古道)就是曹操在东汉建安年间开辟的北山高道。东汉建安之前的北道应该另有他途。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撰)记载:“汉建安中,曹公西讨巴、汉,恶南路之险,故更开北道,自后行旅,率多从之。”这段话很明白地说,开北道后,人们都开始走这条道路。后来明清之际的一些史料也说明这一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六》(清·顾祖禹撰)“……曹公开北道,嗣后遂以北道为大路。”目前的遗址车子轮距与汉代时间车的型制多有相符。这条北道,既处于北山(金银山北面山麓),又是高道:从干壕村(今石壕村,海拔500多米)出发走上二三百米路就要登上海拔600多米的山路。干壕至硖石三分之二的路程在海拔650米至730米之间。

  (三)

  东汉建安以前的北道在哪里呢?

  现在有关崤山北道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崤之战战场。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五大战役之一。秦国(当时占据今陕西、甘肃一部分地区)军队偷袭郑国(国都在新郑附近)没有成功,撤回时途经崤山(当时属晋国),遭到晋国(联合姜戎)军队的伏击。因此,崤之战的战场位置明确了,就知道当时秦军行军路线,也即知道当时崤山道路。那么崤之战战场在哪里呢?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记载了崤之战的一些情况: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杜预注:“在弘农渑池县西,道在二崤间南谷中,谷深委曲,两山相嵚,故可避风雨。魏武帝西讨巴、汉,恶其险而更开北山高道焉。”

  《谷梁传·僖公三十三年》:“师行,百里子(百里奚)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曰:‘女(汝,你)死必于崤之岩唫之下,吾将尸女(为你收尸)于是。’”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师出,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于肴(崤)之嵚岩,是文王之所辟风雨者也,吾将尸尔焉。”

  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崤之战战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肴之嵚岩”“崤之岩唫之下”“文王之所辟风雨者也”(文王避雨处)。二是“谷深委曲,两山相嵚”(两边山势高峻,相互对峙)的二崤间南谷中。

  有专家考证,认为“岩唫”“嵚岩”即嵚岑山(今称金银山)(杨向奎《崤函古道与武王伐纣》)。文王避雨处在今硖石东。

  金银山和文王避雨处都在崤山北道上,因此可以肯定此崤之战与南道无关。但现在北道处在金银山北面山麓,自然不符合“谷深委曲,两山相嵚”的二崤间南谷中。

  所以说,崤之战战场既不在现在讲的崤山南道上,也不在现在说的崤山北道上,应该还有其他道路。这条道在什么地方呢?

  根据以上的两个条件,我们认为应该在金银山之南,处在金银山与其他山之间的深谷之中,即所谓的“二崤间南谷中”。有这样的深谷吗?

  (四)

  作为三门峡人,实地查看比较方便。为此,笔者与其他同事先后在3月11日、3月14日两次到金银山山顶及周围山谷进行实地查看,发现金银山附近确实有一条通道符合前面提到的情况。

  金银山西邻陕县硖石,处在310国道与连霍高速公路之间。这是一座独立的山峰,最高点在东部,高968米。山脊呈L形,沿东西方向然后以120度(左右)角度向西北部延伸。西北山麓边缘为坡垴村,临310国道。南部山麓较为宽阔,边缘呈弧形,南端紧临连霍高速公路。

  金银山东面是中山,中山也是独立的山峰,呈西南—东北走向。金银山和中山之间形成狭长的通道。东北端处在310国道南侧、干壕沟口的南洼村处。金银山南部、西部山麓与其他山地间也形成沟谷,沟谷间也有明显通道。

  从310国道南洼村(今石壕村东南)进入,就可以看到有一条通向西南的山谷,谷口宽达200多米,两侧山壁陡峭。进入后,穿过杨连弟大桥,向西南走,至槐沟村。地面平坦宽阔。向西行1000米左右,有高速公路扩宽路段大桥。穿过大桥再向西南进入金银山与中山之间的山谷。山谷宽约有30米,地平坡度平缓,沿沟向西南方向走1000米左右,进入狭窄地段,两山之间只有10到20米,有的地方不足10米,两边高山陡峭,道路有一定的坡度,这段狭窄的山谷长约1000米。出山谷时,坡度较大,南行200米左右,就是桂花庄。

  桂花庄南临高速公路。村西部地势较高,海拔在720米左右,位居金银山南麓最南端。此处与南边大山之间有宽约100米连接区域。穿过了这一区域,向西进入沟谷中。

  金银山与南边山间有一条深10多米到20米的沟谷。从这里到兰庄附近有1000多米,沟里坡度较小。沿此一线至西,沟里平坦,宽有20多米。过小田庄,沟内陆势更为平坦。然后与宫前到硖石公路交会。整条沟内树木参天。听老人讲,以前人们都从沟内行走,房子都靠近沟内,现在村子都移到山坡上,坡上修有大路。沿沟往北行走,都比较平缓,直到硖石。特别是硖石沟口较为宽敞平坦。修陇海铁路拦腰筑了路基。过铁路就是今硖石街。

  此段路线长约7000米,比今310国道长1000多米。地势除个别路段较高外,大部分处在海拔600米至650米之间。

  此道与崤之战战场条件较为吻合:地形是“谷深委曲,两山相嵚”,地点处于金银山下的沟谷中。这个地方特别是东段有利于打伏击战,当时秦军可能就在这里被晋军(联合姜戎)伏击。根据“晋御其上(从上面攻打),戎(姜戎)亢其下(从下面进击),秦师不复(全面覆没)”(《左传·襄公十四年》)的说法,估计晋军会在桂花庄附近(坡顶)截击,姜戎在南洼附近(坡底)处堵住后路,秦军被堵在两山深谷中只能全军覆没。

  同时,此道与“北山高道”之间的地理关系基本符合多数历史地理学家的想法和《水经注》记载。在研究崤山古道时,不少人认为两道不远:“曹操开北山高道,稍移路于古道之北,古道与北道相距甚近……”(王文楚《西安洛阳间陆路交通的历史》)。作为千崤水的源头干壕水沿此道东段流动,并与“北山高道”相遇,这种情况也正像《水经注》所说的“千崤水缠络二道”。

  (五)

  从有关资料可以看到,古道在曹操开辟“北山高道”后仍然有人使用。

  虽然“北山高道”近捷,避开了两山相夹的凶险,但由于坡度太陡,并在海拔650米以上道路行走,地面又多是石板,一不小心就可能翻到坡下。所以坡度较缓的山间古道也仍有行人,并至少保持到唐代。

  杜预(222年—285年),魏末晋初人,参与灭蜀,并在灭吴战役中立下卓著功勋。作为一个征战南北的军事家,他对东西交通咽喉的崤山通道自然十分重视。北山高道开辟四五十年,谷内旧道未必不用。所以在对《左传》作注时就能较好地讲清春秋崤道:“在弘农渑池县西……道在二崤间南谷中,谷深委曲,两山相嵚……”

  郦道元(约470年—527年),是北魏时人,离曹操生活时代有三百来年。曹操修的北道与原南谷中的道路估计也同样并存。所以在《水经注》中专门说:千崤之水北流,“缠络二道”。据历史记载,他总是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来还做过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至于走没走崤山古道也没记载,但像他这样有心人对大道及故道情况记述应当是比较认真的。

  孔颖达(574年—648年)在《春秋左传正义》就杜预注解说道:“此道见在……其阨道在两殽之间,山高而曲,两山参差,相映其下……”孔颖达主要生活在隋朝和初唐时期。四处求学,隋时任职在洛阳,唐时任职在长安,路经崤山地区估计也不是一两次。所以对这一带交通情况也是比较熟悉。“此道见在”说明到唐时仍然有行人走此道。

  后来,此道逐渐衰落。进入初唐后期,人们开始钟情崤山南道,南道修建很多行宫。宋时重心在东部,崤山道路也逐渐清闲。明清崤山附近土匪猖獗,北山高道尚且难行,更何况两山相夹的山谷旧道。所以山谷旧路只有本地人行走。如今兰庄以西的村民都走金银山西南山麓上大路,沟谷中没人行走,全都种上树木,而桂花庄到南洼一段仍然在发挥着作用。(柳风)

策划:李 影 梁有才

编辑:王一薇 徐 伟

(0)

相关推荐

  • 【诗歌】重阳夜抒怀(外三首)/黄河浪

    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点击上方"山水文苑"订阅我,每晚陪你赏析!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山水文苑陪你赏析 文 | 黄河浪 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情一相思,一世一相见.用文字行走, ...

  • 【八一】关山晓月(散文)

    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因此对山的热爱近乎痴迷.这种热爱是无所不包的,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峰峦崖壁,草木石泉,皆入我心.除此之外,故乡山上还有更让我痴迷的,那便是盘亘于峰峦峭壁之上,纵横于华夏大地东西的长 ...

  • 【文旅黄梅系列二】曹锦军:幽幽南北山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先有南北山.后有四五祖",在湖北黄梅众多的灵山秀水中,不论是论人文的厚重,还是比风光的秀美,柳林南北山都是值得游客到千年古县--湖北黄 ...

  • 《水经.谷水注》所涉渑池、新安考略

    ○谷水 A1 △谷水出宏农黾池县南墦冢林谷阳谷. <山海经>曰:傅山之西,有林焉,曰墦冢,谷水出焉,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珚玉.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北流,历黾池川,本中乡地也.汉景帝 ...

  • 追古溯今话养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樊岚岚 郭信涛        养生,古亦称摄生.治身.道生.卫生等,老年人延缓衰老之养生,又称寿老.寿亲.寿世.养老等.首见于<吕氏春秋>:"知生也者,不 ...

  • 追 溯 夷 仪 山

    我出生在夷仪山下,从小只知道大寨山.天鼓垴.孤山.坐化山.搁笔架山.白云山等等,不知道这里曾经是古代闻名的夷仪山. 长大后才从历史书上知道夷仪山是这里的统称,许许多多山峰只是其整个躯体的一部分. 夷仪 ...

  • 天津蓟州一九民宿,择一处良居追源溯本,让生活返朴归真!

    重复的生活节奏,日复一日的忙里忙外,一天又一天的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我只想拥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宁静的午后. 今天为大家推荐盘山这个农家小院-天津市蓟州区一九民宿,趁着阳光正好,给自己安排一个小长假吧 ...

  • 杨秀琴||追古乌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一直是优美的所在,诗画般的存在,去了南方就必得看一回江南的古镇去了. 如果一个人走在乌镇陈旧而狭长的青石板上,不是看 ...

  • 《诗雅香江》第66期 寺古钟声杳,山高塔影雄 赵嘉平诗词书法特辑

    松烟入墨 赵景旭[Winky诗] [作者简介] 赵嘉平,男,1942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 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后于2006年移居加拿大.长期以來,他 ...

  • 百年炬光组诗之九十【古宜权】山林子 自然道德智慧教育 慧商

    献给建党一百周年组诗之九十 百年炬光 (自然道德慧智教育诗) 古宜权 古宜权 时任东江红军 第四十六团团长 红十一军教导团团长 东江红军独立师 第二团团长 在普宁战斗中牺牲 他曾作诗明志 丈夫立志出乡 ...

  • 【诗海追梦文学】药王山*纤夫.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诗海追梦第211期 精选作品*原创首发 作者:纤夫 作者简介:笔名纤夫,实名王桂松,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小说散文诗歌专著3部,文化程度高小.十八岁入伍,在海军东海舰队训 ...

  • 【素材】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座山

    艺学绘小编整理: 怎么学习画男女板绘?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于男女板绘的绘画参考素材,大家画男女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很难掌握,很多小伙伴搞不懂男女板绘要怎么画?其实学画男女板绘一定要练同时还要多练.关 ...

  • 「另类春秋史11」崤山之战:岳丈对女婿的愤怒,嫁妆怎能一添再添

    前言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九年,春秋第二任霸主晋文公重耳病逝.文公重耳一死,刚刚才恢复秩序的中原再次乌云密布,时下,南方楚国国力未损,东方齐国内乱已平,西部秦国跃跃欲试,此三国皆有实力争夺春秋霸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