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选​作品“号脉”!第六届上海新人展未入展作品点评辅导活动举行

第六届上海书法新人新作展上月在上海文艺会堂落幕,为了体现展览教育功能的延续性,配合此次展览举行的作品点评辅导活动于2021年10月14日-15日举行。10月14日下午率先举行的这场点评活动针对的是部分未入展的作品。为展览中的落选作品“号脉”,面向更广泛的投稿作者开展公益点评,这在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办展历史上尚属首次,这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的新举措。
开班仪式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章宏伟主持。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潘善助做动员讲话。

本次点评辅导面向第六届上海书法新人新作展终评中得分较高,但最终未入展的部分作品。共有62位投稿作者参与此次点评辅导(其中行草书24人、楷书15人、隶书10人、篆书3人、篆刻10人),邀请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庆华,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杜鹏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敏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客分任篆刻、篆隶、楷书、行草组的授课老师。专家围绕书法作品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形式等,篆刻作品的篆法、刀法、边款、印屏等进行点评,通过作品讲评、批改示范、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学员答疑解惑,让大家了解未入展的原因,同时明确今后改进努力的方向。
本次活动体现两个“新”字——
首先是培训对象之“新”。此次辅导培训面向的是新人新作展中未入展的作者,同时他们又最接近入展水平,只欠缺“临门一脚”,有待挖掘后续发展潜力。因此,上海书协以公益形式针对这些未入展的非会员开展培训,为他们雪中送炭,弥补不足,这是上海书协在办展和教育上的一次新探索。
其次是培训形式之“新”。各组建立微信群,旨在为学员建立档案,加强后续追踪,变一次培训为集中面授与网上长期指导,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帮助学员消化点评意见,回去继续调整创作,反复打磨提高。学员原先的作品将留档,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再观察大家的进步,时机成熟时尝试以比较分析的形式举办展览,从而深入持续地开展书法教育,推动上海书法人才梯队建设。
四位专家为学员们带来了专业细致、富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导,还在作品上做了朱文批改示范,使学员能更直观地学习更新创作理念。在这里辑录老师们的部分点评意见:
篆刻组 · 徐庆华

关于印面,篆法要协调、准确,刀法要灵活、自然,章法布局要计白当黑。边款上,形式要多样,要体现出金石气,此处可以取法汉碑和魏晋南北朝墓志。边款拓制,无论是乌金拓还是蝉翼拓,墨色都要均匀。还有印屏,整体风格要统一,题签形式、字都要有所考虑。字可以用自己擅长的书体,用纸也要适当考虑色彩的变化和底纹的装饰。
篆刻学习要深入全面,形成自己感悟。不要迷信一家,不要迷信老师,不要迷信古人。可以把印章放大了仔细临摹,关注经典篆刻的解读,篆刻学习对象宜精,与自己的个性和情感相吻合。学习虽然要谦虚、谦卑,但也不要忘了“我”这个主体。


篆隶组 · 杜鹏飞

字法上,不能混淆,字法要古,取法要明确。在处理左右对称的字形时,要打破它的空间感,切勿处理得又匀又整又齐。另外创作内容中慎用消极词汇。
篆隶学习中,临帖第一是要有方法,比如找偏旁笔画的各种写法,对此归纳总结,以便创作运用;第二要深入去观察字帖中细微的东西。第三,要有变化,不要模式化书写。第四,要潜心钻研古帖,不要总是学当代人的东西,这容易使自己的性情发挥不出来。第五,在常见的汉碑之外要关注各种各样的风格,从中去找出适合自己的去学习。
楷书组 · 张敏鹿
大家的通病是字写得很“新”,建议取法乎上,朝着高古的方向前进。对于个性的东西选择要辩证,因为它极容易养成习气,也很难向前开拓发展。书法也是门综合艺术,技术是最容易学的手段,但背后能够支撑你的还是广博深厚的学识。
所以,要向外求学,向内自修,多管齐下。写好楷书,必须追溯源头,拙从秀出,从生到熟,再回到生。遇到楷书瓶颈,可以写写汉碑来吸收养分,当你回过头来再写楷书的是时候,字中神采一定不同。书法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它要作为一项人生的乐事去陪伴大家。
行草组 · 王 客

作品普遍不足是缺乏“精深”。学书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精深一家,要沉得下心,三年攻一家;二是精深一类,如二王体系,但这并不是说要照搬固定的字形;三是杜撰,有自家面目,好比徐渭,其大字书法就很有风格。遗憾是点评作品的面目缺少大草、条幅和对联,提倡大家多尝试大字作品,拓宽作品形式。
投稿方面,时间要留够;用纸要有讲究,尽量不要用机器纸,可以囤些老纸;尺寸用足,不要被尺寸给局限住;作品形式要“淡妆”;文字不能错漏,草法要正确。
郑兴勇:
今天我坐着轮椅来听课,过来一趟不容易,但真的不虚此行,王客老师耐心解答了我在学习上的疑惑。我腿脚不方便,平时在家都是坐着写字,王老师鼓励我可以尝试写横幅,他也肯定了我书写自然,有无心的肥厚之美等优点,但更多是建议我从精细上下下功夫。这一下打到了我的心里,我确实在这方面还有欠缺,这给我之后的努力点明了方向。
曹轶群:
我是上海户籍的作者,目前在苏州工作,今天为了点评专程从苏州赶过来,先是在张敏鹿老师的楷书组学习了很多,包括要注意临帖的循序渐进等,课上也启发我学习楷书亦要兼学其他字体,所以我也抽空到王客老师的行草组旁听。培训又有专业干货,同时又开放包容,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真心希望上海书协还会举办类似的活动。
乔晓燕:
通过杜鹏飞老师言近旨远、专业细致的点评,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自我总结如下:变化是手段,和谐才是目的。字形变化不能刻意和过度,变化要微妙化,不是单纯的空间夸张变化,结构要复归平正,而在用笔上追求变化,线条的粗细变化、组合变化、浓淡干湿变化等等,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然书写,精微而含蓄,静水流深中体现中国人大智若愚的内化于心。
华彦颉:
徐庆华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让我认识到自身创作意识上的不足,有些风格刻得再好路只会越来越窄。“艺术是为人服务的,要在艺术中表达自己,而不是依附他人”,这些超前的创作思想和意识令人豁然开朗,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最后非常感谢书协能够举办这样一场活动,使我们提前知道问题所在,能少走很多弯路,并对未来投稿创作充满了信心。
张 艳:
收到培训通知的时候很意外,很惊喜。因为之前投稿未入选一般就石沉大海了,没想到这次还能有后续,还能够复盘。所以今天来到这里我觉得很温暖。张敏鹿老师倾囊相授,把各种细节要点以及未来的学习方向做了分享,还建议我们要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学书,这都是很有益的。老师还一边交流,一边示范,帮助我们理解。虽然这次我们投稿没入展,但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找到了自己需要精进的方向。
李干斌:
我们投稿没入展,可怕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不知道败在何处,不知道未来突破方向在何处。感谢书协创新之举搭建的平台,聘请专业前沿的导师来做公益指导,王客老师专业犀利、风趣幽默的点评,饱含温情的鼓励,让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决心在这条痛并快乐着的路上走下去。学书之路有这么多志同道合之友人,有名师指导,以后不再寂寞迷茫。
俞 祥:
上海书协举办的新人新作展未入展非会员辅导班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性意义的公益性活动,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真真切切地给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带来了福音,给了我们更多信心,让我们在书法道路上不再迷茫,少走弯路。杜鹏飞老师针对每个学员的作品进行详细认真的点评,对我作品强调了用笔的提按关系,点画不能浑浊,页面要整洁,需增加古意和小笔写大字的技巧,让我提高了自己对书法的认知。
整理 / 牛毓瑾
分组汇总 /  褚旭、华彦颉、古飞、孙清欢
摄影 / 兰海彬
编辑 / 昭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