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吴启桂:過年了,你还记得那忆苦饭吗?

過年了,你还记得那忆苦饭吗?

作者:吴启桂

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过年的格调也越来越高,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都移到酒店了,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岁除早上的忆苦饭。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大年三十的一大早上,“铛、铛”,一阵敲铃声从我家东边的老槐树下响起。

“都到磨坊吃忆苦饭了”,片刻工夫,生产队长张兆明就喊到了我家门口。

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也嚷着要跟父亲去吃忆苦饭。

母亲说那饭不好吃,过年了中午有好吃的。我们明光不像南方吃年夜饭,中午就是过大年,饭菜是一年中最好的一餐,晚上就吃点水饺、汤圆。

我脸也顾不得洗,拿着碗筷,跟在父亲后面,踩着雪地里的脚印,连蹦带跑到了大爷家的磨坊。

大爷家磨面粉,又磨豆腐,厨房有个煮豆浆的大铁锅,磨坊地方也宽敞些,这里也就成了吃忆苦饭的地方了。

我跟着父亲到的时候,土坯垒砌的高灶台下,几位婶娘不停地往锅底添加树枝,烧的柴禾啪啪作响,一时间小屋里也暖和了许多。一位赵姓表大爷抓起一大把盐放进大锅里,用一大铁勺来回不停地搅拌。

站在旁边的表婶说,这一大锅稀饭,是用一篮子萝卜樱子(晒干的萝卜叶子),几大碗豆腐渣,一起煮出来的。

不一会儿,稀饭冒出来的热气,将整个小屋装满,全队的人也基本上都陆陆续续来了。

首先,生产队的张队长讲话,号召广大群众要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抓革命、促生产,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接着,苦大仇深的贫农代表老高现身说法,控诉在万恶的旧社会,受尽地主老豺的剥削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称颂在新社会里,群众当家做主,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说者声泪俱下,听者群情汹涌,场面甚是感人。

那时的我,不大懂得这些阶级仇、民族恨,一阵寒风吹来,雪花飘进了厨房,我头往衣领里缩了缩,人又往灶台凑了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一大锅稀饭。

忆苦思甜报告会结束了,一大锅稀饭也煮好了。人们都拿着碗围上了锅灶,掌勺的表大爷抄起大勺每人一大碗,到了我伸出小手把碗放到锅台上,高高扬起的大勺,只给我倒了小半碗。我不解地撅起小嘴,端起碗回头就走,后边传来一阵轻轻的笑声。

碗里飘着几片晒干后的萝卜叶子,我用筷子搅了一下,泛起一缕酸味。我试着喝了一口,又苦又咸又涩,艰难地咽了下去,差点没吐出来,转身准备倒掉,父亲突然投来严厉的目光,身旁的知青姐姐,匆忙把我拉到一边。

说实在的,我家那时虽然是教育对象,可父亲是生产队干部,平素的生活还过得去,家里又住了几户下放干部,相比同龄的孩子,我比他们幸运的多,这样苦涩的稀饭,我真的难以下咽。

这顿饭不知吃了多久,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喝下去这碗稀饭的,只是那悲壮的场景、苦涩的滋味,几十年来却一直难以忘怀。

后记:

铭记苦难,开拓未来,抛开文革时期浓厚的政治色彩,单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来说,吃忆苦思甜饭,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编辑:董祖芹

(0)

相关推荐

  • 这才是稀饭最好吃的做法,不腻爽口,吃一次就念念不忘!

    煮大米粥,牢记3个小窍门,大米下锅就开花飘香,黏稠顺滑很实用 煮大米饭别随便放水,奶奶教我煮米饭窍门,香甜可口真实用! 这才是稀饭最好吃的做法,不腻爽口,吃一次就念念不忘 煮稀饭时多加一点东西,煮的软 ...

  • 家乡的稀饭

    稀饭并不难做,但无论如何还是家乡的好吃.我想,这也难怪,因为家乡的稀饭除了米和水,还熬进了天时地利人和,调和了游子对家的依恋-- 老祖母最擅长煮稀饭,清冽的山泉入锅,待水稍温,次第加入自家产的大米及红 ...

  • 【随笔】关于西安的饮食印象

    关于西安的饮食印象 乾州碎娃 自己是1998年--2000年在陕西教育学院离职进修的,因为不是带薪上学,两年时间,除了上课,课余时间全部用来带家教. 为了谋生,我几乎跑遍了西安的大街小巷,东边最远是韩 ...

  • 打稀饭成浆糊,做菜切手指,我的做饭糗事

    打稀饭成浆糊,做菜切着手指,我的做饭糗事 文/孙新合 没有丝毫的自诩,作为男人,起码在我的家族里,论起厨艺,目前只有我是被公认的. 谈不上技术精湛,但是能拿得出手.不管是炒菜,还是面点.来北京工作多年 ...

  • 推荐 | 吴启桂:疫情之下,人性的光辉与伦理的缺失

    写在前面 阴历庚子年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过大年. 年关将近,各式各样的年货.迎祥纳福的春联.温馨浪漫的微信.精美别致的贺年卡片,无不写满醇香的年味,弥漫在张灯结彩的城市.乡村.大街小巷...... 平地 ...

  • 推荐 | 吴启桂 : 初夏,最是河虾味美时

    文/吴启桂  "今天的河虾这么小,还卖六十块钱一斤"!爱人把塑料袋里的虾倒进盆里,嘟囔了句,明显的很,抱怨河虾卖的太贵了.         上个月,在酒店一跤摔的髌骨骨折,从医院回 ...

  • 推荐|吴启桂:听书

    听书 文:吴启桂 小的时候,晚饭后左邻右里喜好到我家串门,时间久了,这座百年老屋俨然就成了一处聚众场所. 那时潘村乡下还没通电,也没什么娱乐消闲.庄上一张姓中年人,落户这里前是江苏睢宁一供销社会计,颇 ...

  • 推荐|吴启桂:天冷了,就回来

    天 冷 了 就回家 作者|吴启桂 编辑|董祖芹 照片摄于琅琊山 临来新疆的那个傍晚,母亲把我送到老屋后的路口,拽拽我的衣襟:"听说那里比国外还远,天冷了就回来!" 望着母亲的满头银 ...

  • 推荐|吴启桂:走进月山,探幽千年古寨遗风

    走进月山,探幽千年古寨遗风 文|吴启桂 三月初,疫情趋势向好,公路交通陆续恢复.我们一行前往皖西南的宿松,去交接一处湖面的转包事宜. 到达地点时,已是傍晚时分,又下起了小雨,对方交接人员在防控卡点执勤 ...

  • 推荐|吴启桂:故土难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故土难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文|吴启桂 - 三年前,我从皖东小城明光,来到天山脚下的戈壁荒漠.         八千里路的颠簸,从楚风吴韵的江淮之滨,到了萧芜寂寞的戈壁深处,在一个叫日尕依勒克的 ...

  • 推荐|吴启桂:茫茫戈壁,现代版的“驴驮水”

    茫茫戈壁,现代版的"驴驮水" 作者∣吴启桂 五月,携一缕浅夏的清香,走进江淮之滨,恬淡而舒缓,而北疆的荒漠深处,细雨凋零,轻雾漫山,风裹夹着雪花,不紧不慢地飘着,半天也着不了地. ...

  • 推荐|吴启桂:荒唐之人荒唐事

    荒唐之人荒唐事 ○ 文|吴启桂 这是发生在我家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当地也多有人知,文章的目的:看淡得失,放弃恩怨,邻里和睦相处,共建和谐家园! --题记 老家皖东明光潘村的张联,文革期间曾与同学&qu ...

  • 推荐|吴启桂:吴棠与津浦铁路轶闻

    吴棠与津浦铁路轶闻 ○ 吴启桂 津浦铁路,由天津至南京浦口的铁路干线,1908年开工建设,1912年全线建成通车.1968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落成,津浦线与沪宁线贯通运营,津浦铁路也就成了京沪铁路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