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不止宣肺那么简单!五脏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味药咳必用

【作者简介】赵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八年制学生。

【指导教师】郭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病情回顾】患者,男,35岁,山东济南人,因鼻塞、咳嗽10余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述在服用治疗鼻炎的中药期间,感受风寒,曾输液治疗,刻下咳嗽,鼻塞,黄稠鼻涕,咽干,有少量痰,只能单鼻孔呼吸,甚至用口呼吸,口干,饮食可,二便调,睡眠安,舌苔黄厚,舌尖有红点,舌边有红点,脉浮。

【辨证论治】中医诊断为咳嗽,证属风邪犯肺,肺失宣降,遂立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之法,选用止嗽散合泻白散加减,共7剂,1天1剂,1天2次,饭后1小时温服。

【疗效反馈】二诊:患者服药后反馈咳嗽、鼻塞缓解,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以求良效。

【按语】肺居胸中形如钟,外感内伤撞则鸣,肺失宣降气上逆,冲出气道咳嗽生。有声有痰即为咳,有痰无声即为嗽,临床多见痰声并,并称之名咳嗽证。方中紫菀、百部味苦,其性温润,都入肺经,皆可理肺止咳,但紫菀有辛味,百部有甘味,既有辛甘开发为阳,又有甘苦肃降为阴的作用;白前、桔梗性平味辛,但白前味甘,桔梗味苦,都入肺经,桔梗开提肺气,白前祛除痰涎;以上四味上升下降,故能调节气机升降。另外荆芥祛风解表,通窍利咽,使邪从表而去,则肺气得宜,虽不重在解表,但是解表实不可缺,甘草缓急止咳,并能和中,陈皮理气祛痰;桑白皮入肺中气分,泻肺中邪热,以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地骨皮入走血分,清肺中伏火,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双清,清肺热、泻肺火,泻肺气,去痰嗽;苍术辛温升散,苦温燥湿,既能发汗以解风寒之邪,又能芳香化浊,燥湿健脾;《神农本草经》谓茯苓能'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苍耳子辛苦温润,上行脑巅散风除湿,宣肺通窍;辛夷花辛温香散,轻清上行,散风解表,宣通鼻窍,二药伍用,并走于上,散风宣肺而通鼻窍的力量增强;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总之,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治咳不离健脾,脾健湿祛,痰无以化生,娇脏清灵,宣发有常,肃降有度,咳喘自宁。因此,在治疗咳喘的病症时,必加入茯苓,以治病求本,方取良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