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中国古典诗词里的精神光芒
栏目:微视
读书这件小事,就像我们每天要吃饭一样,吃饭是身体的需要,读书是精神的需要。我们本来只是一个弱小的个体,却因为读书而有幸窥得万千生命,拥有整个人类的力量。
读书也是件极为私人的事情,张爱玲说,你的气质里,一定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认识你自己、了解这个世界,无非读书、会客和旅行,而读书可谓最俭省的方式,就像哲学家康德,一生都没有走出过家乡,却依然有着对这个世界深刻的洞见。
每周日晚[夜读]时间,让我们和日报君一起,闭门见深山,读书入净土。
前不久,反映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悄悄上映,又悄悄下画。
在纪录片中,叶先生特别提到了到她的老师顾随对她的影响,“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在叶先生大半生颠沛流离的过程中,她始终保存着老师的上课时笔记,那笔记就像幽微寒夜里的一盏暖炉,赋予她生的力量。
点击加载图片
而后来这份笔记,就成为今天我手里的这本书《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书是由顾随先生的女儿顾之京整理,既然是“感发”就不会像一些诗词研究学术著作般一本正经。有人说看到它特别像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多是诗里诗外,谈天说地,就像带我们去春游一样,见到什么就说点什么,满心愉悦,有“跑野马”的美誉。但他又不是信马由缰,不着边际,而是雅正与通俗、严肃与幽默,古今中外兼容并包。
这本书里最独特的地方是顾随对于中国诗人的一些品评判断,比如大家都觉得很了不起的大诗人,像李白,老先生对他很不客气,一般人都说李白写诗豪迈,但顾先生认为,豪气很不可靠,颇近于佛家所谓“无明”,也就是愚笨,一有豪气就会感情用事,感情虽非理智,而真正的感情也不是豪气,真正的感情是充实的、沉着的,在说到大家都喜欢的李商隐时,他又说虽然李义山诗好,但是只限于与自己有关的生活,自说自话,没有发展,没有出息,杜甫虽然有些粗糙,不精美,但是有分量,老杜敢写痛苦,因他能承担痛苦,而李义山就受不了,体力和精神都受不了痛苦,容易沾沾自喜,虽有一两句有力量的诗歌,但太少。
顾随把做诗与做人,诗词与人生相提并论。他说:“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凡讲学的若成为一种口号或一集团,则即变成一种偶像,失去其原有之意义与生命。 ”“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这种一代一代士人传承的品格和持守,让我们看到了古典诗词里的精神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