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一百年前天坛的体育盛会
故都 | 一百年前天坛的体育盛会地方平台发布内容北京学习平台2021-09-23订阅作者:李志成
第十四届全运会正在陕西举行,107年前这样的全国性体育盛会在北京天坛也曾举办过。北京天坛以明清两代皇家祭天而著称,少为人知的是,它同时也是中国近代运动会的发源地和承办地之一。上世纪初,天坛曾开创性地承办了多次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在社会上掀起体育运动高潮。昔日皇家禁苑面临转型清帝退位后,颐和园、天坛等昔日皇家园林面临功能转型问题,天坛、地坛、先农坛等甚至一度闲置变成荒地。1912年3月,晚清典礼院正式将天坛移交北洋政府内务部,1912年7月,农林部向国务院申请将天坛改为模范农田获得批准,但并没有改变荒凉的状况。9月,报纸报道天坛附近因为地处荒僻,成为抢劫等犯罪案件多发地,警察多方侦查,抓获7名罪犯。1912年10月,“双十节”来临之前,北洋政府计划将天坛作为国庆大典的举办地,后因荒废情况严重来不及修整,改在“琉璃厂内搭棚举行”,但京师议事总会决定从10月10日至10月12日将天坛开放3天,供市民游览,“往天坛观者约五六万人”,天坛的大型典礼和休闲游览功能由此逐渐被人们关注。1913年1月,曾率领南京新军起义的徐绍桢提议将天坛改为“最大之礼拜堂,嗣后凡值岁首第一月第一礼拜由大总统率同僚及国民前往举行祭天之礼,其他礼拜日概听国民随时瞻拜,至祭天之日仍配以孔子。”同时建议将天坛空地改作公园、商场,供“国民往来游玩,符礼拜休息之旨”。1913年1月,农历大年初一至初十,天坛开放10日供市民游览。同年2月,南北统一纪念会在天坛举办。肃穆天坛首办运动会首届华北运动会的举办,为天坛成为近代北京体育文化胜地奠定了基础。1913年5月26日,首届华北运动会在天坛举行,内务部指定天坛斋宫以北的空地为运动场,“警察总厅拨派工役数十名代为整治”。来自北京、山西、河北、天津等地的32所学校参加了比赛,“学生运动者计二百五十七人,观者约一万二千人。”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专门为运动会制备了两座银杯作为奖品。首届华北运动会是近代北京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运动会,同时也是1914年以前我国北方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运动会,在近代北京甚至全国体育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13年第5期《教育界》对运动会评价颇高:“京师为首善之处,学校林立然未尝闻有联合运动会之举,今民国成立教育方针虽未有正当之规定,然于尚武精神不可不为提倡,此次联合运动闻成绩颇有可观。”1914年5月18日至19日,第二届华北运动会仍在天坛举办。本次运动会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选拔全国运动会参赛运动员,第二是为接下来举办的全国运动会测试场地。天坛大门的高架牌楼“缀以松枝鲜花”,并专门设售券处,供市民购券观赛。运动场分东西两部分,会场实行男女分坐,男观众统一坐南边,女观众统一坐北边。运动场中间摆设了各种奖品,供观众参观,政府专门安排了军警维持会场秩序。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的27所学校参加了运动会,但因阴雨天气,观众数量不多,“男宾不过千余,女宾不过百余人”。本次运动会一大亮点是新增了网球、篮球、排球、足球、棒球5个球类表演项目。1914年5月20日,第一届北京教育运动会在天坛举行。本次运动会在全国运动会开始前一天举行,比赛项目主要为棍棒、徒手、球杆、舞蹈、枪操、哑铃等团体操表演,声势颇为壮观,为全国运动会增添了氛围。青年会、民国大学、汇文大学、北京师范学校、高等师范附属中学、陆军军需学校、公立第九小学、公立二十九小学8个团体参加了比赛,团体操演项目参加总人数近800人次。各团体表演节目十分紧凑,每个表演节目长度为10分钟、15分钟、20分钟不等。
北京教育运动会的徒手操表演比赛。
北京教育运动会的哑铃操表演比赛。1914年全国运动会前,天坛运动场已经成功举办了首届华北运动会、第二届华北运动会、第一届北京教育运动会等较大规模的体育赛事。各界筹办全运会1914年全国运动会的举办,是天坛跃升为近代中国体育文化胜地的标志性事件。运动会举办时间为1914年5月21日至22日,这是封建王朝退出历史舞台后的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在之前的历次运动会承办过程中,天坛逐步完善了专门的体育场。1914年全运会前,中央政府特别拨款对天坛体育场进行了修整和扩建,新建网球场、篮球场各2块,排球场、足球场、棒球场各1块,并于运动场东西两半部分的中间建成了500个观众坐席,加上周边坐席合计可以容纳900余名观众,这在20世纪初的历史环境下可谓国内少有。1914年5月20日《顺天时报》报道称,该会场之建筑费约2000银元,“其宏富较年前更完美”。修建过程中,外交部、陆军部、司法部、农商部、教育部等均直接拨款,其中外交部拨款500元,陆军部捐洋300元,教育、司法、农商三部各捐洋百元,很多政要也以个人名义捐款。天坛全运会筹办的其他环节也得到了官方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交通部虽未直接捐款,但允诺“运动员来京时火车减价四成,满二十人以上者且许由铁路局特挂二等车一辆,仍按三等六成价以示优待”。运动会还获得官方乐队的支持,“场中有总统府军乐队及步军统领衙门军乐队,二队依次奏乐,音韵铿锵”。军乐队的助威增加了运动会的仪式感,场景十分壮观。航校飞机空中助威开先例天坛全运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96名运动员参加,分东西南北四支队伍进行竞赛:黄河以北各省为北方队,江苏、浙江、江西和安徽组成东方队,湖北、湖南、四川和贵州为西方队,广东、广西、福建及云南合组南方队。运动会项目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棒球、网球6个大项,细分为23个分项。田径项目计量单位为英语国家的“码”,而非当时奥运会通行的计量单位“米”。在具体竞赛项目上,主办方设置了100码、220码、440码、880码、1英里、5英里、120码高栏、220码低栏、跳高、跳远、撑杆跳、铁球、铁饼、半英里接力跑、1英里接力跑、五项运动及十项运动,合计17个项目。篮球、排球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几大球类运动,其被列为天坛全运会比赛项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大球类运动上世纪初已经在中国开始流行。天坛全运会还没有金银铜奖牌制度,每项比赛获奖选手称呼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每项比赛取前三名折算为3分、2分、1分,最终按照分数进行排名。最终北方队、东方队、西方队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名。北方队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运动员,占据主场优势。运动会没有设置女子项目,仅有男子项目。天坛全运会的举办推出了国内最早一批运动明星,如清华学校学生黄元道,一人进入六个项目的前三名,更是获得110码高栏、220码低栏和10项运动三个项目的第一。通州协和书院学生李如松获得4个项目的前三名,110码、220码、440码三个项目第一名。黄元道和李如松两人因成绩优秀,1915年代表中国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
短跑运动员李如松。运动会还有一个“彩蛋”——成立不久的南苑航空学校在空中助威。为了迎接本次全国运动会,南苑航校于5月21日和22日下午,在会场上空盘旋飞行,“宾客咸起仰视鼓掌欢迎,该艇飞绕数匝乃冲高飞去”,“掷下纸花无数,游者争拾之”。驾驶飞机在空中对某一活动进行助威,这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属于首次。天坛全运会参会人数众多,在当时可谓京城盛会,热闹非凡。有竹枝词描述:“车水马龙数归程,十里京华笑语倾。”《顺天时报》报道:“时逢初夏,地属圜丘,添来美景,影翻五色之旗,夺得锦标,声动万人之掌,此非天坛之运动大会乎!”《申报》报道:“第一日中外士女莅会参观者约计有一万五千余人之多,会场所设头等座、优待座、普通座均异常拥挤,至不能容。”运动会第二天“为最终之决赛,以致各界士女及外宾等莅会参观者较前尤众”。延伸阅读功能转换背后是文化转型清末民初,天坛从皇家封建祭祀场所演变为现代运动会举办地,功能转换背后蕴含了这一空间的文化转型,封建专制的标签渐渐淡化,现代文明的气质不断增强。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新式体育运动引入中国,并逐渐在国人中发展,这其中各类运动赛事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倡现代体育运动,举办运动赛会对于近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当时报刊对天坛全运会的赞誉之词:“集一国之青年,为竞技之盛举。会员既人人奋厉,会场亦井井有条,诚可发扬尚武精神而一洗东亚病夫之谓矣。”举办运动会,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近代中国对现代文明和民族强盛的追求。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