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朱砂
中药古今研究:朱砂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
2.《名医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
3.《本草便读》:“味甘性寒,镇坠有功邪热去;外丹内汞,癫狂无患痫痰除。能辟鬼以安神,可护心而解毒。”
4.《药性论》:“镇心,主抽风。”
5.《本草分经》:“甘凉,体阳性阴,心经血分药,镇心而泻邪热,定惊清肝,祛风解毒,治癫狂下死胎,多服令人呆闷。”
6.《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
7.《本草择要纲目》:“甘微寒无毒,镇心安魂魄,通神明,主尸疰抽风,解惊痫胎毒痘毒。故可以养心,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无所往而不可。”
8.《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
9.《长沙药解》:“味甘,微寒,入手少阴心经。善安神魂,能止惊悸。”
10.《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癥瘕,下死胎。”
11.《本草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
12.《局方本草》∶“丹朱味甘,微寒。无毒。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渴。”
13.《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重、镇心、定惊、泻热。甘凉,体阳性阴,色赤属火,泻心经邪热,镇心定惊,辟邪清肝,明目祛风,止渴解毒,定癫狂,止牙疼,下死胎。独用多用,令人呆闷,畏盐水,恶慈石。”
14.《药笼小品》:“甘凉,体阳性阴,色赤属心。镇心定惊,泻热辟邪,多用令人神呆。明透者良,研细水飞。”
15.《药性切用》:“性味甘凉,色赤属火,入心而镇心安神,辟邪治祟。”
16.《外科全生集》:“研粉水飞,养神安魄,除中恶腹痛,惊痫胎毒。”
17.《医学衷中参西录》:“性凉体重,故能养精神、安魂魄、镇惊悸、熄肝风;为其色赤入心,能清心热,使不耗血,故能治心虚怔忡及不眠;能消除毒菌,故能治暴病传染、霍乱吐泻;能入肾导引肾气上达于心,则阴阳调和,水火既济,目得水火之精气以养其瞳子,故能明目;外用之,又能敷疮疡疥癞诸毒。”
18.《顾松园医镜》:“清镇君火之上药。治癫痫狂乱,理小儿惊热。独用多用,令人呆闷。”
19.《本草正》:“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脉,人肺可以降气而走皮毛,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入肝可行血滞而走筋膜,入肾可逐水邪而走骨髓,或上或下,无处不到,故可以镇心逐痰,祛邪降火,治惊痫,杀虫毒祛中恶及疮疡疥癣之属。”
20.《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生者微寒无毒,炼者大热有毒,入心经,主镇心安神,益气明目,通血脉,除烦满,止消渴,疗百病,杀精祟鬼邪,祛疥疮癣虫。”
21.《本草经集注》:“味甘,微寒,无毒。主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杀精魅邪恶鬼,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
22.《本草经解》:“气微寒,味甘,无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
23.《饮片新参》:“安魂镇心,养神明目,治惊烦癫狂。”
24.《中药大辞典》:“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
25.《中华本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症;眩晕;目昏;肿毒;疮疡。”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硫化汞(HgS)。还含铅、钡、镁、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中国药典》规定: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朱砂粉不得少于98.0%。
2.作用:本品能降低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及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