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每天至少读500页书,孙正义静养两年看四千多本书,怎么做到的?

每天读500页书,跟每天刷500页的微信,没有区别,都不过是为了快速获取信息罢了。

一旦开始强调阅读的速度,阅读的意义也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

阅读速度,部分取决于阅读技巧,但更重要的在于文本本身。特意强调阅读量,必然会在书籍的挑选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方便阅读的文本。这样一来,大部分阅读其实是在做无用功,不断获取重复的信息。频繁更换文本,更会导致信息碎片化,难以成为一个体系,所以这跟在手机上浏览网页没有区别。

真正的阅读必须得慢下来。

文本的选择,要适当高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尽可能选择经得起时间汰选的经典文本。读一本要有一本的收获,而不是草草翻完就算完成任务。

举个例子来讲,邢其毅的<基础有机化学>,上下两册共1000多页。如果每天阅读500页的话,最多三天可以读完。这样读完有什么意义呢?然后又去阅读其他的版本的有机化学,读了很多,结果却一无所获。

反之,逐字逐章的去读,哪怕一天只能啃一两页,细嚼慢咽,待这本书完全消化以后,所有的有机化学类教材都可以不用读了,你也就真正掌握了基础有机化学的知识。

人文社科类书籍也是这样,像金庸小说。可读性非常强,一天读上几百页是不成问题的,但最终能够留下一些什么呢?也许连人物名字都已经淡忘,情节也记不大清。如果要真正赏析文学艺术之美,就必须得细嚼慢咽,探幽索微去咂摸它的细节。唯有如此,才能体会金庸先生在情节构思,遣词造句上妙到颠毫的功力。等你真正读完金庸的小说,也许花了一整年的时间,但无论在文学鉴赏水平,还是在文字表达方面,都会有质的飞跃。

我们提倡无功利化的阅读,提倡要博览群书,旁及专业之外的书籍;但同时也得强调阅读的功利性,阅读的功利性,不是要立刻用读的书来赚钱,或只读跟升学赚钱有关的书,而是读完一本书就得长一项本领。以长本领为目的的阅读,不可能快,也不需要快。

强调数量的快阅读会让人越读越忙,越读越心急,越读越浮躁;而追求质量的慢阅读,则会使人越读越静,越读越定,越读越闲适。世间的书千千万,没有哪本书是非读不可的,只求遇到一本,就要深入研究一本,尽可能将其味道咂摸品味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