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唱中的用气和换气
一. 用气
“气”,这一术语,有时指“力”,有时指“气体”。在此,是指如何用力(“劲”)来调运肺气,使之作功,即发声。
二. “丹田气”是什么?
用丹田“气”来唱不能理解为用腹腔里的气体来发声,因为腹腔不通声道。用“丹田之气”只能是指用丹田之力(劲)。
三. 怎样用丹田之力?
怎样用丹田之力?具体说就是:“收腹,升横膈膜”。目的是托住肺(胸)。
起唱前,一边扩胸吸气,一边收腹,让横膈膜象一个弹簧座似的,把充了气的肺托着。唱的全过程始终是用丹田托着肺唱,也可说是“托着气”唱。直到大换气,才能松腹。
所以,简单地说,用丹田气唱就是“收腹,托胸”唱,是胸腹配合,一起用劲的唱法。
四. 为什么要托着肺?
用丹田气托胸有诸多重要功用:
1, 可以加强扩胸的力量,做到多吸气,久含(贮)气。
2, 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吸气,做到常补气,快偷气。
3, 有助于控制出气强度。既能拖长腔(可把肺中所吸的气,从容地,尽量地吐出。)也能使出气有爆发力。
收腹唱要经过一段练习才能做到。初练时往往憋着气可以收腹,一张口就自动松开了。而用丹田气的好处,只有到会用之后,才能慢慢体会到。
并非唱什么,怎么唱都需要用丹田气。轻哼,慢唱只用一班的呼吸就行。但要想把京剧唱到一定的调门,音量和速度,用一般的呼吸法,气就不够用了。如还想继续唱,就会本能地借助于腹力,这是由人的遗传生理特性决定的,许多业余者就是这样先是偶然地,然后自觉地学会应用丹田气的。没有必要把它想得那么玄妙莫测。当然有没有人指点是大不相同的。
五. 主力和助力。
用丹田气不能误解为只要用了腹部的力就能出大声,而胸部的力量无关紧要。实际上扩胸吸气,收胸吐气出声。一收一放主要靠胸部有力。许多业余爱好者表现出的“气不足”,往往不只是因为不会用丹田之力,而首先是胸都部乏力,当然,腹部更乏力。所以,应把用丹田气正确理解为“以腹辅胸的呼吸(用气)法”。要同时练习加强胸力腹力及其巧妙配合。
六. 吸够,勤补。
1, 唱长句之前要吸够气。 吸多少才够?一看自己的含气控气能力。二看要唱多久后有机会补气。三看这一句有没有喷口之类费气的地方。要“量出为入”。“够用有余”就行。不是愈多愈好,不必费老大劲老想吸得鼓鼓的,含不住,一松口全白跑,还喘。
2, 一个长句内有间隙就要补气。象拉手风琴一样,风箱里的气要随用随补。老让肺里的气“贮够备用”。不要等用光了才大换气。
七. 收和扩。
在出声唱的时候,大体上都要把肺的左右两叶往里挤压,即收胸。发重音要求用强力急速地收胸,不太重的则是较缓的收胸。不管那一种,腹部都要象一个弹簧座往上轻轻顶着。使出气有所需的力度。
在唱了一小句,或不管多长以后,只要有间隙可吸气或想吸气,可以借丹田上托之势,扩胸,补一口气。这种有条不紊的收与扩,练好了可使呼吸从容,不累不喘 。
在紧紧相连的两次强收之间,往往可以先使劲用丹田之力把气“提”上来,垫入一个虚字,或补一口气,就势再扩胸。以便再强有力地收胸,接着往下唱。
八 “边唱边吸”和托着气唱。
1, 有时,如唱快板时,把一个字“提着气”送出口后,往往可以,也需要就势扩胸偷气。有人称作“边吸边唱”。其实只是吸得快,接得不露痕迹而已。人的声带只能一个方向出声,与口琴不同,不可能又吸气,又出声。 2, 平时,在一句中遇有短暂的间隙时,音虽断了,气(肺气)停了,但仍应维持丹田之气(力)继续往上托着,不要松腹,这样可以在需要时,快速扩胸,补气。养成这种“托着气唱”的习惯非常重要,如果,一停声就松腹,瘪胸。再想吸,就是大换气。许多人唱二六或快板时,喘不过气,赶不上板,往往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