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305条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少阴脉沉手足寒,身痛骨痛附子汤)。(见《论》.第305条)。
作者:蒋远东
什么叫少阴病,《论》281条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意思是说遇到脉微细,但欲寐的病就是少阴病。本条的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是少阴引起的。师曰:肾者水也,名曰少阴,其脉沉滑,是肾脉也。肾病自得沉滑而濡(ru通软)者,愈也。(详见《平脉篇》)。【注】中对这段话作了一个详细的解释说:北方属水,主冬令寒,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肾,故曰肾者水也,名足少阴经,其脉当沉。若得沉滑而濡,此沉而有胃(气),是肾平脉也,虽有肾病,自易愈也。若得沉滑而少濡和,此为沉多而胃(气)少,是肾病脉也。若得沉而无滑濡,此但沉胃(气),是肾之死脉也。照这样说,这个少阴病的胃气已经彻底衰败了,仅剩下少阴肾经的一点肾气在那里跳动了,这个病已经很危险了。
现在我们来看身疼痛是怎样来的,《太阳中篇》第50条讲: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本条讲了两层意思,一是脉浮主表,脉紧主痛,脉浮紧,这个身疼痛在表,可以发汗;二是说尺脉迟缓也主身疼痛,但尺脉迟缓的这个身疼痛是推动血液循环的这个气不足了引起的,即荣气不足引起的。引起荣气不足的原因是血液不足了,即血少了。血液中绝大多数都是水分,发汗能使血液中的水分丢失。现在的尺脉迟说明血液本来就少,本来就身疼痛,如果在发汗,血液就会更少,身体就会更加的疼痛。
《太阳中篇》第3条讲:太阳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体痛,呕逆、恶寒、脉阴阳俱紧。本条是说太阳伤寒的脉无论是轻取还是重取都是紧脉,换句话说,紧脉主寒。太阳伤寒麻黄汤证的脉是浮紧的,浮主表,紧主寒,所以麻黄汤证主表有寒,寒邪束表,故无汗,恶寒,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用麻黄汤的目的是要把这个表寒用麻黄发散出去,所以麻黄汤主之。
《太阴病下篇》讲: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痛,当发其汗而不可下也。其中的荣是荣血,荣血是血管里面最彪悍的血;卫是卫气,卫气是包裹在血管外面推动血液循环的气。荣卫之气都是后天之谷气所生,即脾胃产生的。(详见《论》第1条的注解)。由此可见:身疼痛和骨节疼是气血亏损引起的即脾胃亏损引起的。
本条的手足寒更进一步地说明这个少阴病是一个少阴寒证,其脉当沉,因为,沉主寒。从本条的描述可见,本少阴脉沉应该沉紧。因为,太阳伤寒麻黄汤证的脉是浮紧,太阳伤寒麻黄汤证的身疼痛是寒邪束表,寒邪束表是一个表证,是太阳伤寒,所以太阳伤寒,寒邪束表是可以发汗的,麻黄汤主之。
本条的少阴脉沉是寒气入里了,这个寒邪之气到了少阴肾经了。少阴病不能发汗,不能用下药。《太阳中篇》第50条也讲: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这里的不可发汗是说不可以用诸如麻黄这一类发汗的药来发汗而不是说不能用附子来温经。附子也是一个温热性的药,服后表阳不足者会发热,表阳足者会汗出,但它走的是里,麻黄走的是表。不能发汗是说不能用走表的药去发汗,用附子是走里温经散寒。在《论》287条讲过,附子汤是治疗少阴肾阳和太阴脾阳虚的。本条是脾胃阳虚殆尽、仅剩一点肾气在那里跳动了,可见,用附子汤是在合适不过的了,故附子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