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 | “寒衣节”将至 期待您的文明之举
11月15日,将迎来今年的寒衣节。近年来,本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扫,去年《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以来,更是明确了在公共区域全面禁止焚烧迷信用品、焚烧丧葬用品、搭设灵棚等,本市文明祭扫迈出重要一步。
前不久,天津市文明办、民政局联合向市民发出“寒衣节”文明祭扫倡议: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在“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11月15日)即将来临之际,为培育文明新风、保护生态环境,贯彻落实《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守住全民抗疫成果,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文明殡葬新风。倡导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传承“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倡导丧事活动不搞铺张浪费,杜绝搭设灵棚、吹打念经、摆放及焚烧纸牛、纸马等不文明行为,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扫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倡导以鲜花替代烧纸,以追思替代“送路”,文明环保、简朴庄重的殡葬礼仪和治丧祭扫方式。
二、倡导文明安全祭扫。祭奠先人重于心不拘于形,倡导采用网上祭奠、社区共祭、敬献鲜花、家庭追思、撰写祭文等文明、简约、低碳、安全的祭扫方式。遵守防火和消防安全规定,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纸钱、上灯点烛、焚香祭祀等,确保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和家人安全。祭扫活动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减少人员聚集,巩固防疫成果。
三、倡导节地生态安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天津。鼓励采用海葬、树葬、深埋、草坪葬、花坛葬等少占或不占用土地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好造福子孙后代。
四、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带头自觉遵守殡葬改革规定,带头低碳祭扫、文明节俭办丧,带头生态安葬。积极参与文明祭扫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殡葬改革,监督和制止不文明殡葬行为,以实际行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广大市民朋友们,为了我们的美丽家园,为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共同携手,做文明殡葬、文明祭扫的参与者与志愿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摒弃殡葬、祭扫陋习,争做文明市民,树立时代新风。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第一种说法是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汉族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还有另外两种说法,分别是:朱元璋“授衣”传说和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随着文明祭扫的推广,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采取网上祭奠、鲜花祭祀等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百善孝为先”,提倡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丧事从俭、文明祭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根据《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纸牛、纸马、冥币等迷信用品或者花圈、花篮等丧葬用品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处罚不是目的,目的是劝导市民改掉陋俗。
互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