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军用摩托消失的残酷历史

上世纪90年代,212吉普、长江750「侉子」和「解放」牌卡车的身影越来越少见,新世纪后几乎完全消失,父辈记忆里的三大件也只能存在于记忆里了。随着「禁摩」的力度悄然增大,曾经风靡全国的长江750越发难见,连军用摩托车似乎都已经被取代。反观全球,军用摩托车的装备量也不似从前那么大。
1.军用摩托车开始登上战争舞台

第二次工业革命让现代摩托车的实用化成为可能,内燃机的出现推动了摩托车的更新换代:动力系统的体积并不大,其能输出的功率却大幅度上升。1898年,在英国诞生的摩托车生产厂开始量产,法国、意大利、德国和美国紧跟其后,开始了自己的摩托车量产之路。
宝马摩托车极早期的产品,相当简陋实际上,相比于四轮汽车而言,摩托车的生产门槛并不低,所占用的资源虽然较少,但是制造工艺复杂。只不过从国家层面来看它是有利于提高军队机械化程度的新兴事物,毕竟摩托车可比马匹快太多了。从后勤角度看,摩托车只需要更换零部件和汽油,并不需要兽医、草料饲料和专门管理的骡马场。

此时的汽车还相当原始在通常情况下一战中的摩托车承担着侦察任务:侦察兵一人便可以通过摩托车高速机动到指定区域进行侦察;个别国家还会给摩托车固定上机枪,骑手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射击,充当着机动火力平台使用。此时无线电设备没能普及,摩托车也替代了马匹作为通信员的机动车辆使用。一战时期,美军率先投入了大量的军用摩托车。整个一战期间,美军一共向国内印第安、哈雷戴维森等厂商提交了8万辆摩托车的巨额订单。其次是购买了5万辆摩托车的英国,除此之外,英美两国也还有大量的摩托车出口到俄国。
2.随二战风靡全球的哈雷

在摩托车玩家的脑海中,说到复古摩托车必然会想起「哈雷戴维森」。1903年诞生的哈雷,可以说是摩托车界当仁不让的「老祖宗」。1908年,加拿大军队一名上士在一辆哈雷摩托车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简易的边包,边包摩托车自此诞生,这也是摩托「武装化」的首次尝试,在此之后,一战期间各国的摩托车便开始了武装化。仰仗着在一战中的优异表现,哈雷公司一度成为美国摩托车产业中的佼佼者,哈雷公司也在战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军方选中了哈雷WLA摩托车,组建了携带汤姆逊冲锋枪机动作战的「哈雷骑兵」。美军中哈雷骑兵的规模并不大,装备却是最精良的,骑上哈雷是每个美军士兵的梦想:这是属于男人的浪漫!震撼的声浪载着美军士兵奔赴军营各处亦或是战场上各个阵地,可谓是喧嚣一时。
摩托车骑兵到了二战期间,哈雷公司只生产了9万辆WLA军用摩托车。相比于总产量高达60万的威利斯JEEP吉普车显然不值一提。但是尽管美军装备得不多,哈雷摩托却随着美军的脚步来到了西欧战场、东南亚战场,先后提供给了中国、法国......可谓是随着二战风靡全球。
3.军用摩托车去哪了?

二战时期的军用摩托车远不只有哈雷、印第安,还有宝马R-71、R-75等等著名型号。宝马R-71在被苏军缴获后,还仿制出了M-72型摩托;战后,M-72型摩托来到中国,被仿制成了「长江750」。
M72摩托车曾几何时,长江750驰骋在中国大地上,甚至在17个生产厂家的厂房中衍生出多达84个子型号。长期缺乏机动平台的解放军在1964年装备了长江750摩托车后如同久旱逢甘霖,长江750的边斗上从来没缺过机枪。
早期中国公安装备的警用摩托如今的和平年代,长江750早已褪去军用摩托车的荣光,更多的时候是象征一种情怀存在于摩托车市场,不免让人有些唏嘘。

逝去的岁月中,以长江750为道具,有过很多愉快、刺激的经历,也从未妨碍它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至爱。现在偶尔可以在大街上看到它们的身影,我们行注目礼,仿佛重现了久远的阅兵式。
时光飞逝,经典永恒。近些年,此种透露着古典美的复古机车再一次焕发青春,在一群痴心不改的爱好者们的追捧下,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长江750迷倒了多少西方人,哪怕在日本也拥有一席之地。它是中国摩托车经典,世界摩托车发展史中的活化石。

4.全地形车辆异军突起其实

军用摩托车确确实实少多了。战后各国研发的军用摩托车虽然说是以双轮摩托车为主且强化了各个部位使之更能适应实战需要,比如抑制噪音、强化发动机及油箱的防护能力、提高各零部件的坚固程度等等,这却都不足以令军用摩托车继续大量存在于现代军队中。
中国武警驾驶JH600B而轻型全地形车辆拥有比摩托车更全面的装甲防护,通过性、机动性虽说较摩托车稍差但也不至于到无法使用的地步;侦察、通信设备相当全面且改装空间极大,这样一来摩托车用于侦察也就变得鸡肋:携带的侦察设备少、局限性大,对于骑手来说还相当危险。总体说来,军用摩托车近乎销声匿迹,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其本身的优势逐渐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变得平平无奇,因此也不再是军队追求机械化而重点发展的机动平台,所以,军用摩托车逐渐消失也是现代军事装备发展历史的必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