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讲评】如何取景 第1616讲?
什么是取景?先来思考下
取景,拍照最关键的一步,通常也是很多人不重视的一步。取景不对,从一开始我们就偏离了拍摄的主题,拍摄出的照片题材平平,也就没什么特点。所以并不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题材都可以去拍的,拍摄是有取舍的。
要在你觉得值得时间地点拍摄值得拍的物体。
例如下面这张,你如果一开始不加入前景的草,直接拍后面的楼,还会觉得有意思吗?没有前景的荒草,这张照片就显得非常平面化,没有由近到远的层次结构,也就毫无趣味。所以加上野草画面会生动很多。而且拍的时间是在下午光线弱的时候拍的,如果是大中午拍那照片也就废了。
再比如这张,如果画面中把飞鸟去掉,只有建筑物,画面还有吸引力吗?只剩下静止的建筑物显然没有动静结合的画面有张力有活力。
然后我们就会知道,取景就是决定我们要用手机拍什么,拍多少元素?哪些要拍下来?哪些要从画面中踢除出去。如何做取舍。
而思考取景可以从以下无点考虑:
1、确定焦距
焦距就是之前课程大概讲过,用最简单的话来讲,焦距就是让我们看到物体的视角是大还是小,也就是决定了我们看到的画面的范围有多大。
记住两个口诀:
焦距数字越大、拍摄到的画面范围就越小,视野越狭窄,每个物体在画面中占的比例就越小。
焦距数字越大小、拍摄到的画面范围就越大,视野越狭宽,每个物体在画面中占的比例就越小。
焦距长短在手机上对应的就是广角,长焦。每个焦段适用于拍摄不同的题材,各焦段发挥的作用如下:
手机上常见的长焦大概范围在50-100mm,例如,P20PRO长焦达到了81mm,今年的P30pro达到了恐怖的50倍变焦,能把更远出的物体拍清楚,相当于给手机按上了望远镜。
长焦主要作用是为了拍人像,拍猫猫狗狗,拍主体在画面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的时候。因为长焦能达到较好的背景虚化,把人像从环境中剥离出来,从而突出人物。
一般来说,光圈,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焦距越长,背景虚化越强,专业用语叫做景深越浅,焦距越短,背景虚化越弱,景深越深。
广角一般在20-28mm。例如iphoneX的广角是28mm。广角适合拍摄风光,当你看到壮丽的山河,然后你想多拍些场面进来,需要把更多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高山流水都拍进来,这个时候用广角镜头拍摄自然风光就能实现。广角往往由于视角宽广,拍出的风光片会很震撼。
用长焦和广角拍摄,不一定说只能长焦拍人像,或者广角拍风光。大家不要认死理,有时反着来也能达到不一样的效果。某些情况下,两者反着用,用广角拍人像,就有了环境人像。用长焦拍风光,就有了微缩景观。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张就是用长焦拍摄风光,把远处的山拉近了,压缩了画面,进而更突出局部山的特征
2、透视效果
什么是透视?
先来看下我们小时候学的一篇文言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与两小儿辩日,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关于透视关系的辩证。
一小孩说太阳距离我们近就显得大,距离我们远就显得小,这其实就是透视的概念。
常见的就是铁路,拍铁路你能强烈感到这种近大远小的关系。
影响透视的两个因素:
第一个是焦距
焦距是被动用相机影响透视,如果我们要拍人像或者让体在画面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就是让主体更大,这个时候,使用广角镜头的,往往要离得近,离得近则透视感强。
使用长焦镜头的,往往要离得远,离得远则透视感弱,照片月平面化。例如这张,人物被拉近了,远近关系被模糊了,所以看起来就比较平面化,人物会很突出。
用广角拍摄,由于拍摄的物体比较多。画面层次能拍出来,所以画面就显得有立体感,透视感就越强;而长焦是把远处的物体拉进了,压缩了画面,远近关系被弱化了,少了层次结构性,所以看起来就比较扁平,没有立体纵深感,透视效果就越弱。
长焦和广角除了能影响透视之外,也能让背景虚化外,拍摄的距离也能影响虚化效果,透视关系。记住以下口诀:在同样焦距下,离得近、虚化强;离得远、虚化弱。
第二个是距离
距离是主动人为改变距离影响透视。也就是开头两小那个案例,远小近大。
距离物体越近,要把主体拍全,用广角,透视越强;距离物体越远,想把主体拉进,用长焦,就会让透视变弱。
因此,现在就知道了怎样利用透视能拍出大长腿了!
如下图,镜头距离人的腿更近,距离腿以外的部分远一些,这样拍出来的就是大长腿。
来看胡歌这张,典型的利用透视让腿显得更长,更有范儿。
再来看一张VIVO曾经的一张官方宣传照片,典型地利用广角透视强的特点来突出大长腿。
3、选择画幅
我们常说的画幅,说的就是传感器的大小。相机经常说的全画幅,半画幅,m4/3,等等都是传感器的大小。现在随便一个相机的传感器肯定都比手机的大。因此,相机拍摄的照片画质比手机要好。所谓,底大一级压死人。
拿手机摄影的开创者苹果来说,从苹果5到苹果8基本都是1/3英寸的传感器,大小是4.3mm×3.2mm,大概是我们成年人的小拇指指甲那么大,基本是4:3的比例,这就是为什么我提倡大家用4:3的比例去拍照片的原因了。
而现在手机像素动辄2000万,4000多万,甚至1亿像素手机也出来了,像素越大,就意味着需要更大更强传感器来承载。
大的传感器,意味着更多含义:
首先、更加优秀的画质!
其次、更加出色的背景虚化水平!
再者、手机变厚,体积变大,
最后、这样的手机价格更贵。
4、横取景与竖取景有区别
经常看到外面很多讲师把横取景,竖取景说成横构图竖构图,这是非常不对的。无论是横的或者竖的都影响的是画幅比例,本质都是对画面元素做取舍,而构图是对画面元素的排列,布局。所以,显然它属于取景范畴。
什么情况下用横取景?
横取景是用的最多的一种取景方式。首先,人的眼睛是是横向排列的分布的,两眼的视野相加后就横向大于纵向,除非躺下。
大家可以自身感受一下,眼睛的左右视野是不是比上下的视野要宽广,横取景更讨好我们的眼球,所以用的最多。
一、当拍摄广阔无垠的田野,沙漠,海洋,草原时用横取景,这样的取景可以让画面显得更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当画面中的线条是横向分布时,如图,图中山峦的走向,道路的方向基本都是横向排列,所以这样的横取景就很合适。
什么时候用竖取景?
一、拍摄高大,由近及远的纵深感很强的时候用竖的取景。常见的如单独的树木,隧道,建筑物,人物。这样的取景让照片主体高大,巍峨,透视感更强。
二、画面中线条呈现纵向分布时。
就如下面这张,建筑物的线条是纵向向上聚拢的,所以竖取景更能凸显建筑物的特点。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横向线条和竖向线条。如果横向和竖向主体数量有变化的话,取景方式又另当别论了,一个人、一棵树、一个楼,当然是竖线条,但如果是一片森林、一片楼、一堆人。情况就不同了。还依然是竖取景吗?当时不是,
就像下面这张重庆夜景,显然横向分布的是一栋又一栋的楼,所以横取景更合适。
所以,当单个的竖线条一般竖取景,集合起来时,整体当然是横的。所以,决定横竖要看是整体还是局部。
5、着眼点
我们经常在网上能看到大量的这样的风光照片,有山有水,有瀑布,河流,蓝天白云,花鸟鱼虫,风景很美,很美,令人陶醉。优美的风景在那里,几百年可能都不会变,你能拍,我也能拍,任何人任何时候去拍,都是一样的画面,一样的构图。一样的蓝天白云。
这样的千篇一律的照片没有任何个性。看多了容易麻木,容易审美疲劳。
如下图,人是亮点,没有人,照片毫无生机。
这个时候,就引入了着眼点这个概念。
什么是着眼点?
着眼点就是画面中的点睛之笔。是被重点突出的,最吸引人的部分。这部分能让人的眼睛多停留在此,就好像人的眼睛正确着陆了。
例如,下面这几张图,
没有这一笔,拍的照片就会像上文说的那样,空洞,没有重点突出,没有个性。
那么,怎样去找到眼点呢?2个方法
第一、寻找重点突出的物体
就像下面这张图,如果还是按照普通人的拍法,一定会这样拍,拍出的画面大而空,一堆元素堆在一块儿,没有任何突出和重点,所以画面就没有看点,
如果寻找有突出的物体,那么情况就是这样,东方明珠作为着眼点被突出了。
就差这么一点点,照片的差距就很大。
第二、等待
第一种情况适合拍摄城市景观,风光等静态的场景,关键在于寻找;而第二种则是属于等待的美好,在动态的场景中等待着眼点的到来,提前设定场地,守株待兔。例如旅行拍摄,街拍,节日期间,拍摄体育运动等,等待让一切美好的出现。
一句话概括就是:在合适的地方用适合的构图等待合适的“人”路过。
这个“人”是范指,指一切动起来的物体。
例如下面这几张照片
话不多说,上干货。
1、大家都知道想要拍好照片,光线很重要。所以自拍时需要找到光线好的地方,但是切记阳光直射,因为光线太硬,且容易造成阴影,也很难摆出好的表情。
2、拍摄角度很重要,无敌的45度自拍,优点是下巴尖,眼睛大,绝对是男女老少皆宜。这个方法或许你已经是熟练使用了。
3、低头自拍,把手机放到下巴以下的位置,从下往上拍摄,这样拍摄技巧的优点在于可以突出整体的感觉和表情。
4、侧拍,这个拍摄方法可以突出轮廓,给人一种别样的味道。研究表明,拍左脸会更好看,不妨试试哦。
5、仰头自拍,适当的仰拍主要是可以展现你优美的下颌骨曲线。
6、在拍摄中适当加入自己的表情,别每次拍照都是一个表情,在朋友圈让别人看了,就会问你怎么每次都一个表情。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照镜子多多练习,比如皱眉,瞪眼,嘟嘴等等的表情,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这样多加练习,越拍越多,我们就会发现拍出来的自拍越来越漂亮了。还可以加上一些首饰或者小道具使画面更加充实。
一、提高审美
我自己认为在摄影里面,审美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摄影师应该有较高的审美和一定的艺术修养。作为摄影师,除了学习、掌握基本的摄影技术之外,还需要多看看别的摄影师的照片,去寻求一些你喜欢的风格的摄影作品,分析他们的构图、用光、色调等等。特别 是多看看行内大咖,国际著名摄影师的作品,看的过程中,你也可以慢慢开阔自己眼界,提高审美,这样可以帮助你输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二、注重构图、角度
其实构图是影响摄影作品的关键,好的构图并非千篇一律,但是却遵循着基本的美学规律。
三、拒绝做器材党
初期不要太纠结器材,千万别认为,只有贵的相机才能拍摄出好的照片,如果你预算充足的话,最好买一台全画幅,如果你预算不多,一台普通单反、微单都可以拍摄出好照片。摄影初期应该更注重于提高技术、审美、注重作品内容,一旦你的技术上来了,用什么相机都可以拍摄出好作品!
四、三分靠前期,七分靠后期
一张照片好不好看,后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LR、PS我基本都是自学的,因为平时工作也要用到这2个软件。网上也有很多免费的教程,大家要好好学习好后期。现在手机也可以修图了,而且还很方便。
五、学习打光
光线是画面视觉信息和视觉造型的基础,不要小看光对摄影的影响。不管是人像摄影,还是静物摄影,打光都有很大的学问。即便是风景摄影,也会考虑到顺光还是逆光。尤其是人像摄影,无论室外还是室内,不同的打光方式都能给照片注入不一样的灵魂。在学习打光之前,要先认识影棚的各种灯具名称。
六、积累作品集
一般接单,甲方都会看你的作品。作品,展示了你的技术能力,作品就是摄影师最好的名片。
七、模仿大师拍摄
模仿大师拍摄,在模仿中学习,总结别人的优点,在模仿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八、努力提高自己
当你拍摄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你要多学习,要是有认识的摄影师要多向他们请教,把自己的作品给他们看,让他们帮你分析分析。资金允许的话,可以去正规机构报班学习。
九、拍摄作品要有主题
当你准备创作时候,一定要构思、策划,给自己定一个主题,选择一个场地,要考虑模特的服装、妆容、场地的色调协调。人像拍摄前,多想一些POSE,方便你拍摄人像作品。
这一篇主要是教大家如何去制作一个多层次有空间感的剪影海报元素。
这次制作的主体是以长颈鹿为原型。
我们先来看一下最终效果图。
这是素材图,刚好之前存的素材图,用照片也是一样的,都是要勾一下轮廓。
现在开始讲一下详细的操作步骤:
1.将素材图拖进PS中,放大到只有脖颈头部分就可以。
这里我选的头部偏正面的一只,这个头部剪影比较能看出来是长颈鹿。
2.用钢笔工具,大致勾出长颈鹿头部的形状后,右键填充路径,颜色选浅色的。(同色系较浅的颜色,后面的越来越深)
3.接着要做出多层边缘轮廓不同的的剪影。
现在底部加一个白色背景。
然后在最上层新建图层,用路径选择工具,往里调整刚才用钢笔工具勾出的轮廓。
然后右键填充深一点的颜色。
4.重复第3步操作,不断的添加新图层,修改路径,填充成越来越小的剪影。
5.这个时候轮廓是向外的,我们接下来就要建立向内逐层的轮廓。最上层用白色,按ctrl+鼠标点击图层就可以选中之前剪影的内容,再右键反选,点击建立图层蒙版,就得到第一层剪影轮廓。
6.将图层移动一下位置,从上到下,越来越小。然后重复第5步操作,同样的方式建立好所有的图层蒙版,这样大致的层叠就做好了。
如果轮廓位置有点空隙,直接用油漆桶相应颜色填充一下每个图层就可以。
7.接着就要做阴影部分,强化层次感。
分别双击每个图层,选中图层样式的投影,这里我们最里面第二层开始,角度-60,距离10,大小29,做出最里面也是最终的阴影部分。
8.重复第4步操作建立每层的阴影,角度不变,越往外,距离越小,大小越小。
从里往外第四层的距离10,大小18。
从里往外第6层,距离10,大小10。
从里往外第7层,距离8,大小8。
从里往外第9层,距离4,大小4。
最外层白色的距离1,大小1。这样整体的层次效果就全部做好了。
9.最后我们就要来加上一点层次感内容图案剪影,增强设计感。如果不会画,可以直接将素材图缩放到并移动合适大小,描素材图里的剪影,再涂抹上一点树木枝条皆可以。
当然也可以自己画一些不同的东西。这个只要找到相应的图层,在图层蒙版里用白色画笔画上就可以。
如下图,我在第四层蒙版画了两个小树和一只长颈鹿剪影。
然后分别在第六层和第八层,画上一点树,不同的长颈鹿剪影。画好之后整体就做好了。
这样我们的最终效果就出来了。
如果要做成海报,只要再加上一些文字或者颜色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