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麻子坑端砚
(2011-08-16 00:07:47)
侯凯东
从北京回收的80年代麻子坑端砚,共有28块,全有木盒子和纸包,有四块在运输时搅坏了。端砚是指以广东肇庆羚羊峡端溪栏柯山(斧柯山)至北岭一带出产的砚材制作之石砚而言,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更是不少人心头之结。端砚一直以石质优良、刻工精巧,粗中见细而著称于世。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端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早在80年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收藏者对端砚艺术价值的认可,推动了其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体现。
从1959年端砚恢复生产到90年代中后期,端砚90%的消费者是日本顾客,后来又加上了韩国和台湾地区顾客。但到90年代后期情况改变,进入21世纪,主要消费群体已变为中国顾客了。据了解,端砚制作厂家从80年代中期的10多家迅速发展至目前的100多家,从事端砚经营的商家有40多家,大大小小的家庭作坊更是数不胜数,全盛时期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生产冲击着手工端砚制作,传统记忆的传承方式导致工匠后继乏人,只有认真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切实保护和延续传统端砚制作技艺。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广东省肇庆市的程文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我收藏28块,全是麻子坑端砚。麻子坑,相传得名于一位脸上有麻子的采石工,此人在清朝乾隆年间发现此坑,并冒险采石,为纪念他的发现,民间将此坑命名为麻子坑。麻子坑位于老坑之南约四公里处,洞口在山岩上,距山脚之端溪水约600米。该处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山道崎岖险峻,攀登不易,上落困难。麻子坑有水坑和旱坑之分,两洞口紧挨,相距不过5米,水坑在下,终年浸水,泉水从岩壁不断渗出滋润。旱坑在上,石质相对干燥。
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一般来说它仅次于老坑,而与坑仔岩同级,如遇佳石则又胜于坑仔岩。麻子坑如果不认真细看,容易与老坑混同,砚石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天青、天青冻以及石眼等石品花纹,石眼尤佳,多碧绿,且作数层,可制成高档砚材。麻子坑砚石层次清晰,石工以为石分三格(亦有叫三层),砚石色泽油润,青紫色略带蓝色,近似老坑砚石的色素,以水湿之观察,色彩丰富斑斓。麻子坑砚石为含硅质的铁质泥质页岩,矿物成份:泥质(水云母为主)、铁质、硅质,少量石英、氢氧化铁及绿泥石;微量矿物有电气石和锆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