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国祚到底多少年,268年,还是296年,抑或和明朝一般276年?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享国268年。
清朝国祚268年这点是无可争议的,但最近清朝的国祚莫名其妙地被人“增加”了,有人以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算起,算出国祚为296年,有人从清太宗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清算起,算出国祚276年,甚至还说道明朝也是国祚276年,两朝国祚时间一般,真是巧合。
如此算法简直是乱弹琴之举,是凭个人喜好来无底线抬高。
那么为何清朝国祚要以入关的1644年算起,国祚为268年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明朝是1368年—1644年,如果按1616年或者1636年算起清朝国祚时间,这两个大一统朝代存在时间岂不是重合了?这是什么算法?你家数学和语文都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如果要照这种没有逻辑的加法,那么明朝往前可以按朱元璋称吴王的1364年算起,国祚是280年,往后明朝全国性政权结束以后,可还有南明呢,南明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可是占据南方半壁江山,比清朝没有入关的清太宗和清太祖时期大多了,也不多算,不算台湾明郑时期,就按南明最后一帝永历身死的1662年为结束时间,也有294年。
如果算上台湾明郑时期,以1683年为结束时间,那就是315年。
如果都按这种没逻辑的算法,那么大一统王朝的国祚时间就没法算了,彼此存在时间都重合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之所以以1644年为清朝开始时间,因为1644年是清朝入关成为全国性政权的开始,同样也是明朝全国性政权结束的时间,因为清朝是入关迁都北京,开始统一天下之路,而明朝则是帝都北京沦陷,崇祯帝自缢身死,北方半壁江山也落入李自成之手,不再是全国性政权。
如果南明争气,保住半壁江山,形成南北朝局势,那么明朝的国祚也可以像西晋和东晋加起来那般,也可以将南明存在时间加入国祚之内,奈何南明不争气,只是坚持了十几年就退出大陆,最后一帝永历帝逃到了缅甸,远远无法与超过百年的东晋和南宋相比,所以南明没有计入明朝国祚之中。
同理清朝在关外的清太祖和清太宗时期,只是属于割据政权,连朝代都不是,怎么算入国祚之中?
像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期虽然建立后金,但并非一个完善政权,他更多是大汗定位,连关外都没有统一,太祖庙号还是皇太极追封的,主谥号是“武”,等到清朝入关成为全国性政权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帝死后,汉大臣本想上谥号“高”,本来谥法中无“高”,以为开国立朝功最高,故特起此名,但是当时辅政四大臣之一鳌拜坚持将“高”谥号给努尔哈赤,进一步提高了努尔哈赤的地位,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关外时期的后金汗国也是清朝的一部分,于是最后是努尔哈赤历史地位无限提高,成为太祖高皇帝,顺治帝只能是世祖章皇帝。
清太宗皇太极时期,虽然统一了关外,征服了李氏朝鲜王朝和漠南蒙古,但依旧是割据政权,即使他称帝,也否定不了崇祯帝的合法性,也不能反客为主。
如果将关外的割据政权时期算入清朝国祚之中,那么同理,南明也可以算入明朝国祚之中,毕竟南明可比清朝关外时期大多了,如此算法岂不是乱套了?
都这样算,那学习历史是干嘛来了,不是以史为鉴,而是为了自己喜欢的无底线抬高?那就荒谬了!
可能还有人说了,都说清朝十二帝,为什么就不能算关外的2帝时期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之所以默认这种称呼,是为了方便叙事,严格意义上来说,清朝只有10帝,所以人才会说清朝以摄政王(多尔衮)+孤儿寡母(6岁顺治帝和孝庄太后)得国,又以摄政王(载沣)+孤儿寡母(6岁末代皇帝溥仪和隆裕太后)失国!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