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趣味诗(45)

01.同头诗 02.绕头诗 03.数谜诗 04.拆字诗 05.字谜诗

06.联边诗 07.连环诗 08.宝塔诗 09.藏头诗 10.一字诗

11.嵌字诗 12.叠字诗 13.复字诗 14.数名诗 15.十字图诗

16.联珠诗 17.离合诗 18.独韵诗 19.翻韵诗 20.八音诗

21.盘中诗 22.回文诗 23.回文词 24.回文曲 25.药名诗

26.歇后诗 27.独桥诗 28.间韵诗 29.促句诗 30.幽默诗

31.谜语诗 32.缀名诗 33.集句诗 34.偷声诗 35.柏梁诗

36.同调诗 37.哲理诗 38.尖塔诗 39.神智体 40.韵字诗

41.掉脚诗 42.吃语诗 43.叠韵诗 44.同声诗 45.双声诗

46.穴名诗 47.星名诗 48.姓名诗 49.地名诗 50.五行诗

51.转韵诗 52.排比诗 53.卦名诗 54.节气诗 55.四季诗

56.六忆诗 57.八音诗 58.十二时 59.建除诗 60.粘对诗

45.双声诗

汉字的发音是可以切分为前后两半的,人们把前半叫作“声”,把后半叫“韵”。这样,竟促成了汉字标音法的大革命——反切的发明。这是发生在东汉的事,到了六朝,反切注音法风靡一时,大多数的书都采用了反切注音。诗歌本来是押韵的,在六朝也有人异想天开,写了一些“双声诗”。诗中用双声词,诘屈聱牙,别有风趣。今天看来,这些双声叠韵诗可借鉴之处并不多,内容贫乏是一方面,形式上也觉拗口拗舌。我们只能把它看作一种文字游戏,但诗人们熟练运用语音知识的高超技巧,却是可以学习的。

双声诗要求一句或整首诗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以期造成绕口令般的效果,因而也被称为吃语诗、口吃诗、结巴诗、拗口诗、绕口令诗。

双声诗创自南北朝,像王融的双声诗:

双声诗

齐·王融

园蘅眩红叙,湖荇黄华。

回鹤横淮翰,远越合云霞。

嘲刘郎

何逊

房栊灭夜火。窗户映朝光。

妖女褰帷去。躞蹀初下床。

雀钗横晓鬓。蛾眉艳宿

稍闻玉钏远。犹怜翠被香。

宁知早朝客。差池已雁行。

别沈助教

何逊

可怜玉匣剑。复此飞凫舄。

未觉爱生憎。忽见双成支。

一朝别笑语。万事成畴昔。

道遒若波澜。人生异金石。

愿君深自爱。共念悲无益。

问疾封中录

南北朝·庾信

形骸违学宦,狭巷幸为闲,

虹回或有雨,云合又含寒.

横湖韵鹤下,回溪狭猿还,

怀贤为荣卫,和缓惠绮纨.

示封中录诗二首

南北朝·庾信

贵馆居金谷。关扃隔藁街。

冀君见果顾。交间光景佳。

 

高阶既激涧。广阁更交柯。

葛巾久乖角。菊径简经过。

 

现在用普通话念起来,有些字念g声母,有些字念j声母,但在庾信的时代,它们全是念g声母的字。

《北史·魏收传》载:“崔严以双声诗嘲魏收云:“遇魏收衰日思魏。”魏收即以《双声诗》答云:

“颜严腥瘦,是谁所生。关颐狗颊,头团鼻平。饭房苓茏,著孔嘲钉。”

蒲萄架

唐·姚合

萄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

皎洁铭高挂,玲珑影落寮。

阴烟压幽屋,蒙密梦冥苗。

清秋青且翠,多到冻都凋。

一句一声母,这是双声诗的又一形式。

望僧舍宝刹

唐·温庭筠

栖息消气象,檐楹溢艳阳。

帘桡兰露落,邻里柳阴凉。

高阁过空谷,孤竿个古岗。

潭庐同淡荡,仿佛复芬芳。

双声溪上思

唐·陆龟蒙

溪空唯容云,木密不陨雨。

迎渔隐映间,安问讴雅橹。

奉和鲁望叠韵双声诗

溪上思

唐·皮日休

疏杉低通滩,冷鹭立乱浪。

草彩欲夷犹,云容空淡荡。

苏诗喜用双声。宋神宗元丰五年六月,公(苏轼)在黄州贬所,黄州对岸武昌西山,松柏之间,羊肠九曲,有亭址甚狭,旁有古木数十章,不可加以斧斤。公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夕,大风雷雨,拔去其一,亭得以广,乃重建九曲亭。公有戏题武昌王居士诗云:予往在武昌西山九曲亭,上有题一句云:“玄鸿横号黄槲岘。”九曲亭即吴王岘山,一山皆槲叶,其旁即元结陂湖也,荷花极盛,因为对云:“皓鹤下浴红荷湖。”座客皆笑,同请赋此诗:

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

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

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

又宋哲宗绍圣二年,苏公六十岁,在惠州贬所,三月,公的表兄,也是他的姐夫程之才,以提刑使将至惠州,两表兄弟相聚,相得甚欢,尽释数十年的前嫌。程之才寄一字韵之作,公《尖叉韵戏和正辅一字韵》诗云;

故居剑阁隔锦官。柑果姜蕨交荆菅。

奇孤甘桂汲古梗,侥敢揭钩金竿。

已归耕稼供稿秸,公贵干蛊高中冠。

改更句格各謇吃,姑固狡狯加间关。

苏轼专为此双声叠韵体命名为“—字韵”,与福唐体又名一字韵混。

解释尖叉体,或叫险僻韵。宋代苏轼《雪后书北台壁》其一云:“黄昏尤作雨纤纤,夜静无声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其二云:“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老去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前一诗韵押“十四盐”,属窄韵;后一首叶“六麻”韵,却用了“叉”这样的险字,由于用韵险僻狭窄,后人纷纷效法以为能,并多以次韵和之,从而形成所谓的“尖叉体”或称“尖叉诗”,有时也称此类押窄韵险字之作为险僻韵。实则于东坡以前,唐代刘叉等人已有类似诗作。亦有认为此类诗作应归属禁体诗范畴。

口吃诗

明·徐兴公

绿柳龙楼老,林萝岭路凉。

露来莲露冷,两泪落刘郎。

 

黎岭连连路,兰陵累累楼。

流离怜怜落,李郎懒来留。

 

留恋兰陵令,淋漓雨泪流。

岭萝凉弄濑,路柳绿连楼。

 

明代某孝康刘某口吃,有时竟因语塞而急出眼泪。但与谢在杭、徐兴公常相戏谐,谢、徐因此赠诗以嘲戏之。谢作二首,第三首是徐作。

 

明·刘厚坤

莲漏难留恋,南楼辇路凉。

年年来念汝,两泪落牛郎。

纪晓岚不但很爱拿别人的相貌特征开玩笑,而且也喜欢拿南方人的口音出笑话。那年督学福建时,出了个"睡草屋闭户演字;卧樵榻弄笛书符"的时候,一直被人传为笑谈。这次侍驾南巡,又有机会到南方,他在舟中无事时,就在这副对联的基础上,写了一首诗,是专门用来应付南方官员求赠的。

题目是:“草屋闭户言志。”仅看这题目,就让人够受的了,他那诗文,更叫人读起来非牛非马,诘屈聱牙,诗文是:

馆阁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宠出重城。

散心松寺寻宵宿,喜幸花轩候晓行。

情切慈亲催寸草,撇蓬荜譬飘萍。

身逢盛世述书史,蛮貊氓民慕灵名。

当时,皇上听南方官员一读这首“双声体”诗,一个个都成了“大舌头”,笑得有些支撑不住,靠在椅背上,险些倒了下去。在场的彭元瑞等人,也笑得姿态不整,失了官体。每逢南方官员求请题留,纪晓岚就将此诗抄录一份,送给人家,导演出一幕幕活剧。起初确实让乾隆皇帝很开心,但后来皇上见这样太不象话,就制止了他这种做法,不许他再给地方官员题赠什么。所以有人说纪晓岚侍驾过巡数省,看了许多风景名胜,却没有留下更多的诗文,可能是受到皇上限制的缘故。(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