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葆台汉墓一号墓(八)
贰 壹号墓
一 墓葬形制
二、随葬器物
(八)玳瑁、 玛瑙饰件
共17件。其中玳瑁饰件2件,玛瑙饰件15件。为嵌件,但嵌在什么器物上不太清楚。
玳瑁饰件 2件。出士于西面内回廊中。均为长条扁片。1件(293)墨绘飞凤(图版五三,4)。长14、宽2厘米。另1件(294)墨绘2只在云端飞翔的小鸟,1只翻身朝上飞翔(图六一:图版五三,5)。墨绘精巧别致。长11.6、宽1.4厘米。
缠丝玛瑙饰件 1件(143)。出土于后室北面内椁底板上。近似长方形,底平面微鼓,表面琢磨极其光滑平整,左侧有一片花形鸡血红,颜色艳丽。长6、 宽4.6、厚0.7厘米(图版五O, 1:彩版三,下)。
橙黄玛瑙饰件 1件(144)。出士于后室北面内椁底板上。近似三角形的扁片,背面磨平,表面高低不平呈凸起之葡萄珠状,周边灰白色,中央橙黄色。长9.5、宽 7.3、厚0.3-0.6厘米(图版五O,3)。
灰白玛瑙饰件 2件(145. 146)。出土于后室内椁底板上。长方扁形。一面光滑明亮,灰白色。其中1件并有数条白色平行斜线纹。标本(145)长 6-7、宽4、厚0.8-1厘米(图版五O,2,4右)。
桃形玛瑙饰件 9件(147- 155)。出土于后室北面内椁底板上和北面内回廊中。形如扁桃形,表面打磨光滑明亮,背面稍加打磨。有蜜黄、灰白和藕粉色三种颜色。长4.2-4.5,宽2.7-3.5,厚0.3-0.5厘米(图版五O,6)。
条形玛瑙饰件 2件(179、180)。残。长条扁形,表面打磨光滑平整,色橙黄,间有数条白色平行曲线。标本(179)长3.4、宽1.9、厚0.3厘米(图版五O,4左)。
(九)陶俑
约240个(356一596)。主要出土于外回廊和题凑门西侧。部分残缺。均为立俑。上身扁平下身椭圆,又分实心(图版六三, 1)与空心(图版六三,2)两种。俑衣纹刻划简练,造型简单古朴。有脸涂白粉,墨绘眉耳口鼻和胡须者。背部阴刻简练的衣纹、腰带。泥质灰陶,模手合制。高38-40厘米(图版六二、六三)。
(一〇) 钱币
约300余枚。出土于前室和外棺、内棺底板上。部分残碎锈蚀。均为五铢钱。不少因被火烧或锈蚀严重,字迹已不清晰。在内棺底板的北端,有些铜钱附着在纺织品上,分二式:
I式五字中间两画直而稍弯曲,中间两画与上下横相接的地方略向里收,铢字的金字头似一箭镞, 朱字头方折。其中有不少记号钱,如穿上横郭、穿下凸月牙穿上一小孔和磨郭(图版六四,1)等。体瘦长,紫铜,铸造技术较差。钱径2.5.穿宽0.9-1厘米(图六二,1- 5;图版六四,2)。
II式比I式有明显的变化,如五字中央两笔比I式弯曲,左右两笔几乎平行,铢字的金字头与I式同,但略小,背面周郭与穿郭均较显著。紫铜, 篆文书体较方整纤秀。也有不少记号钱,形式与I式同(图六二,6- 10;图版六四,3)。
(一一) 其它
粮食及食品在北面外回廊的大陶瓮里,发现有带壳的小米,现已仅剩空壳(图版六五,2)。在内棺南端和西面内回廊中,都发现有栗子皮(果已无存),栗子为山毛榉科板栗属的板栗(图版六五,3)。
动物食品在北面外回廊大陶瓮、陶壶以及前室中,都发现一些兽骨。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其中有猪、鸡、雉、兔鸿雁和鲤鱼等(见附录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