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聚沙成塔,散作满天星
中东是一片诱人的土地,有文明的第一现场:
伊拉克地区曾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两河文明
伊朗地区起源于埃兰文明,并曾诞生人类第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波斯帝国
土耳其地区源于赫梯文明,历史上以另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著称——奥斯曼帝国
沙特阿拉伯,阿拉伯人的起源之地,其所创建的阿拉伯帝国曾一统中东,并改变了整个中东的信仰
但不幸的是这里也是永久的战场:
百年过去了,地跨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连同哈里发一起被历史的滚滚巨浪裹挟而去,留下美丽的土耳其屹立在博斯普路斯海峡两岸,古老的千年名都君士坦丁堡,沉默而苍凉的面对着改朝换代、金戈铁马、阴谋罪恶、几度兴衰......
一个遥远的并且已经消失了的帝国总会让人感到陌生,但奥斯曼帝国却是和中国非常相似的国家,如果把中国的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放在一起比较,你会发现这两个帝国简直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在亚洲东边,一个在亚洲的西边,他们的发家史几乎一样,祖上都是来自草原的部落,能征善战都以武力打天下,他们都曾经面临类似的统治难题,那就是要从过去游牧部落的牧羊人变成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大帝国的管理员,而到了后期他们也都被来自欧洲的列强蹂躏,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之下,割地求和,丧权辱国孪生兄弟就这样变成了难兄难弟。
在1600年前后奥斯曼土耳其这个国家到底有多强大?
如果按照当时的视角来分析,拼的就是国土面积大或者是人口众多,种族比较丰富,那么从这个视角你就会发现整个欧洲在奥斯曼土耳其面前不值一提。
首先在强盛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打败了欧洲不可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并且打垮了好几次,甚至曾经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匈牙利这个国家也被奥斯曼帝国所统治,整个奥斯曼的先锋部队最远到达了欧洲腹地就是德国的巴伐利亚地区;
高加索地区的三个国家亚美尼亚,格鲁吉亚还有阿塞拜疆都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曾经新闻当中比较热门的一个地区—克里米亚都是奥斯曼的,黑海作为多个国家的公海领域,被奥斯曼土耳其变成了自己国家的内湖;
说到中东地区,包括伊拉克、伊朗、沙特汉志地区、也门、阿联酋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奥斯曼土耳其的;
非洲西至摩洛哥东至埃及,全部都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奥斯曼土耳其当时发展出来强大的海军比那时英国的海军强大很多倍,一直打到东南亚地区的苏门答腊支持当地的穆斯林反抗当地政府。
奥斯曼帝国扩张图
奥斯曼帝国是草原上兴起的部落,
整个历史持续610多(1299年—1918年)
期间执政苏丹35位,其中有的英明盖世,有的能征善战,
但也不乏酒鬼、色鬼,甚至精神病患,
这段历史太复杂综错,
牵扯的历史人物太多,
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
所以想换个角度来说,
5位关键人物来看帝国发展脉络。
第一位:奥斯曼一世(开国之君)
奥斯曼他是个勇士,足智多谋,他狂热信仰伊斯兰教,也是他把伊斯兰教带给了这个部落国家,开始了政教合一,也就是政治和宗教合而为一的国家传统。
新生的奥斯曼帝国国名由来即是以奠基者奥斯曼一世的名字所命名(刚建立的奥斯曼帝国当时被称为“奥斯曼侯国”)。在奥斯曼的统治时期,初生的奥斯曼侯国只是位于安那托利亚地区的一个小国家。
第二位:穆拉德一世(帝国政府架构的总设计师)
他设计的政策把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语言的人融合在了一起。
穆拉德一世统治时期禁卫军成为常备军。
战争狂人穆拉德一世在位期间,他的帝国的领土扩大了五倍之多,并一度远达多瑙河流域。此外,他还迫使其他国家成为帝国的附属国。
他通过武力、联姻和买卖,极大地扩张了奥斯曼帝国在亚洲的疆土;同时,他也利用拜占庭帝国内部的不和与统治者的懦弱为自己谋利,征服了大色雷斯地区以及与其毗连的领土。穆拉德一世在位29年,全力推行领土扩张政策,征服了东南欧和西亚的许多国家,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他之前,奥斯曼帝国只能称之为奥斯曼王国,但在他之后,奥斯曼帝国之名名副其实。
第三位:穆罕默德二世(欧洲中世纪终结者)
穆罕默德二世人称征服者,他执政30年御驾亲征了26次,他是欧洲中世纪的终结者,1453年他带兵攻克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那一年,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率领骑兵和战舰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从而结束了东罗马帝国一千多年的统治,将奥斯曼帝国建立成一个地跨欧亚的国家,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
在位期间,还编制法典,奖励文艺,兴建诸多建筑物,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面施行的一系列政策,维持了奥斯曼帝国的稳定。
电影《征服1453》是根据历史上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战役改编,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军队包围。由于帝国的国库逐渐空虚此时的君士坦丁堡只是曾经荣耀的影子,相对而言奥斯曼帝国却逐渐强大起来。在忍受了东罗马帝国这么多年后,野心勃勃的苏丹穆罕穆德二世发起了终结东罗马帝国的战役,以土耳其人的名义征服君士坦丁堡。
第四位:塞利姆一世(拓展领域,扩大版图 )
人们记得他是一个冷酷的征服者,他极大地扩展了奥斯曼帝国的疆域。
在塞利姆一世统治时期,中东许多传统的伊斯兰教领土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随着奥斯曼帝国成为伊斯兰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其苏丹成为朝觐和伊斯兰教圣地的保护者,塞利姆一世被视为第一个奥斯曼哈里发。从此赛利姆一世不仅仅是奥斯曼的伟大苏丹,同时也是伊斯兰世界的最高精神领袖,带领着奥斯曼土耳其朝着政教合一国家的趋势发展。
第五位:苏莱曼一世(确定“四梁八柱”)
他是奥斯曼人心目中的立法者,他为帝国确定的法律,经济,军事以及社会制度构成了国家的四梁八柱,后世几百年都在这个基础上运行,在他执政的46年前,奥斯曼帝国盛极一时,有多兴盛呢,据说苏莱曼白天午睡后,会从欧洲一侧坐船路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到亚洲一侧的花园里活动活动经过,亚欧大陆都在他的脚下。
从这5个人的经历中,我们大概能看出奥斯曼帝国先是有宗教,也就是伊斯兰教,把不同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帝国,然后再对外扩张的同时一面占领土,同时又将不同民族信仰的人吸纳进自己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奥斯曼帝国也在积极的开展制度改革,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故事,除了这些角色以外,还有情节、有矛盾、有斗争,而历史的智慧就藏在这些矛盾里。
奥斯曼历史上最集中的矛盾冲突有三个:
一,旧传统与新国家的制度冲突
奥斯曼帝国是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奥斯曼土耳其人是奥斯曼国家的主体民族,但随着帝国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其他民族加入进来,加入其中的这些新朋友,不但人多,而且很多还都不是穆斯林,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如何统治越来越多的非穆斯林人口,这就是早期奥斯曼帝国崛起时的制度冲突。实际上奥斯曼人最后不但解决了这些统治难题,而且他们还是怀柔政策的高手,他们的解决方法是先怀柔同化,然后在奥斯曼化。
▷怀柔同化:加冕俘虏学者为新牧首,宗教团体实现自我管理
攻陷君士坦丁堡时的穆罕默德二世不过21岁,在21岁这个我们即将大学毕业,还没有经历社会毒打,也没有体会到生活残酷的年纪,穆罕默德二世已经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平乱拨正,究其原因是其在12岁就出道,在波谲云诡的政治环境中学到的基本生存技巧,19岁时清除内乱,乘风破浪成团再次出道。
穆罕默德二世个性冷酷内敛,据说他领兵打仗时经常在午夜时分微服私访,如果有人认出他,向他敬礼,他会立刻赐死这个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对杀人像杀瓜一样的君王,在他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后,却展现了极度的开明和包容,君士坦丁堡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奥斯曼人征服了这里以后,把它改成了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这里希腊族裔人数众多,他们很富裕有文化,在手工业、商业和航海方面都比土耳其人更有天赋,但这些人不是穆斯林,他们大部分人都信仰东正教,在奥斯曼人打进来之前,东正教的牧首(领袖)这个职位已经空缺了好几年,本来穆罕默德二世是有机会废除这个宗教职位的,但那样做就意味着城中所有的东正教信徒会一盘散沙,由于当时奥斯曼帝国和天主教廷斗得不可开交,请求教皇再派一个新的牧首也不可能,那怎么办呢?穆罕默德二世最后另起炉灶,他自己找了一个有名望的学者,来当这个新牧首。这个学者,在战争中当了俘虏,变成了奴隶,穆罕默德二世为他赎身,对他礼遇有加,劝说他接受牧首的职位,还和他讨论怎么管理城中的东正教族群。在这个新牧首的加冕仪式上,穆罕默德二世亲自将牧首的象征物长袍和木杖授予他,还送他一匹白马,安排他骑马游街,新牧首不但被授予宗教权利,他还在城中的希腊人社区拥有自己的民事法庭和监狱,新牧首的权力和声望超过了东罗马帝国晚期的任何一枚牧首。穆罕默德二世通过这样的方法安抚了城内的东正教派,这位年轻的苏丹后来规定各个教会都可以在伊斯坦布尔城内共存,这些教会可以继续享有信仰自由并且保留他们的仪式和生活传统,只要他们接受国家的管理,向国家交税,这就是奥斯曼帝国特殊的宗教管理体系,简单来说就是给每一个宗教团体充分授权实行自我管理。
▷奥斯曼化:通过法律,政治和经济手段,引导非穆斯林改信穆斯林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这么宽容,归顺的人会越来越多,那穆斯林会不会变成这个国家的少数派的,实际上宽容只是一个方面统治者还有一套办法来壮大穆斯林群体,这套办法可以概括为奥斯曼化,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政治和经济手段引导非穆斯林改信伊斯兰教,比如随着战争中被帝国抓住的基督徒俘虏越来越多,国家立法规定除非俘虏宣布自己改信仰伊斯兰教,否则他们就要成为士兵的奴隶,士兵可以让俘虏干活,也可以像卖奴隶一样把他们卖掉,对基督徒俘虏来说这可受不了,因为他们原本已经有了人身自由,因此很多基督徒两害相权取其轻,宁愿改变信仰,也不要再变回奴隶。相反呢,如果一个俘虏愿意改信伊斯兰教,那他既可以成为奥斯曼人,也可以减免赋税,还有权拥有土地,有机会获得晋升,比如有些改信伊斯兰教的基督徒俘虏,后来还当上了奥斯曼帝国的宰相,就这样一打一拉之间,奥斯曼人很快达到了同化的效果,很多异教徒愿意投身到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人口从3 、4万增加到了50万人,通过这种奥斯曼化奥斯曼帝国解决了他们崛起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二,近卫军的目标冲突
▷国家进入和平时期,近卫军洗劫平民区,造成恶劣影响
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军曾经让欧洲国家闻风丧胆,这个军队可以说是当时战斗力最强最专业的军队之一,当时的欧洲十字军基本上都还是散兵游勇临时拼凑,而奥斯曼人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军事素养高,而且守纪律。但是成也近卫军败也近卫军,因为近卫军最后变成了帝国的敌人,奥斯曼帝国本质是一种军事贵族集团的统治,战争是帝国发展的驱动力,但扩张总有极限,战争总会停歇,奥斯曼的统治者曾经为了激发近卫军的斗志,允许他们在战场上抢劫,但是想也知道这种激励方式肯定长不了,因为一旦国家进入和平时期,士兵们就没法继续打家劫舍,也就失去了生财之道。比如1522年在苏莱曼大帝征服了地中海,罗德岛以后国家休养生息,三年无战事,虽然只有三年,但近卫军忍不住了,到了第3年他们突然洗劫了伊斯坦布尔的海关和犹太人居住区,一支专业军队就这么洗劫平民区你可以想象这件事当时的影响有多恶劣,苏莱曼紧急赶来处理此事,结果有一群近卫军士兵根本不买国王的面子,居然收持利刃冲到了苏莱曼的面前,最终这次近卫军哗变虽然被镇压,但是苏兰曼也做出了妥协,他出了一大笔钱安抚这些禁卫军。
▷ 在帝国改革崛起的过程中,近卫军反对,阻碍国家发展
三,帝国改革冲突
▷ 苏丹塞利姆三世:支持新秩序革命,但威胁了近卫军利益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同样,从18世纪上半叶开始,奥斯曼人为了应对欧洲资本主义的挑战,同样有一批仁人志士推动变法改革,其中有两场改革很精彩,但结果很凄惨,这一场改革的名字叫新秩序,领导这场改革的是一位年轻的苏丹,塞利姆三世他继承苏丹大位的那一年刚好是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年,塞利姆三世为国家设计了一揽子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外交教育税收以及地方管理,其中军事改革实际上改革的重心,但问题恰恰就出在军事改革上,保守派想要回归古老的奥斯曼军事传统,认为那样才能重振帝国的雄风,中间派主张学习西欧的军事训练方法进行改良,但萨利姆三世则支持第三种观点,那就是彻底改革,他认为旧军队已经没有改革的价值,应当另起炉灶,这位苏丹当时还没意识到他正在把自己推上火山口,改革威胁了旧军队,也就是近卫军的利益,近卫军联合另外两派保守势力,包括宗教和行政上的保守派发动了政变,废黜了这位苏丹。
▷ 马哈茂德二世:精心部署三支力量,消灭兵营,制定改革方案
在奥斯曼帝国的这个历史阶段,帝国的基础体系依然完整而且坚韧,不太容易撼动,当然虽然改革很艰难,但这件事最后还是有人做成了,这就是晚期奥斯曼帝国的第二位改革者叫马哈茂德二世,他头脑清晰,冷静而且有耐心,他吸取前任改革失败的教训,用17年的时间一点一点培育、巩固和扩大权力,直到任何人都挑战不了他。在隐忍了17年之后,他迈出了消灭近卫军的第一步。在动手之前他提前部署了三支力量:第一准备了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第二扩充炮兵的人数,第三安排自己的亲信把持了帝国的行政中枢,在万事俱备之后,这些亲信根据苏丹的意志发布了组建新军的命令,近卫军必须服从,所有人都静静等待即将发生的叛乱。
不出所料,这份命令被近卫军拒绝,他们又一次按照传统的方式把军营里吃饭的锅倒扣以示造反。像之间造反的流程一样,近卫军涌进了伊斯坦布尔的大竞技场,然后杀气腾腾的冲向皇宫。
马哈莫德二世这一次是有备而来,他的部队和火炮蓄势待发,他展开了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的神圣旗帜,呼吁所有的信徒聚集在大旗周围,就在成群的近卫军逼近皇宫的时候,枪炮大作,近卫军被炮火赶回的大竞技场上,又退回到了兵营,于是炮兵重炮齐发,将兵营化成了一片火海,半个小时内将有着500多年历史,曾经威震欧洲的武装力量被消灭殆尽。
马哈茂德二世用无情的行动夺回了奥斯曼家族祖先们曾经拥有的专断大权,他后来制定了一整套改革方案,对外他要重塑国家的凝聚力,以应对外部威胁,对内他希望缔造一个全新的世俗君权体系,逐渐实现政教分离,在他死后他的这些改革主张为后世之君所继承。
奥斯曼人在崛起的过程中成功应对了现实的挑战,他们一边怀柔同化,一边奥斯曼化,让众多的异教徒接受了奥斯曼的统治,而在帝国崛起的过程中,近卫军反过来阻碍国家的发展,两位改革者前赴后继,为延续这个帝国的命运作出了巨大牺牲。
既然奥斯曼帝国已经开始改革了,为什么还是会走向灭亡呢?
奥斯曼帝国灭亡之后给今天的土耳其和中东地区留下了哪些后遗症呢?
这后面有两个深层次的原因:
一,奥斯曼人对改革以后欧洲资本主义的冲击估计不足
马哈默德二世也就是剿灭近卫军的那个苏丹,他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和英国、法国还有荷兰先后签订了贸易协定,取消了许多贸易限制,从此以后欧洲的工业品很快占领了奥斯曼的市场,奥斯曼帝国的民族手工业经受不住这个冲击,古老村镇中的传统手工业加速衰落,工匠和农民开始生计艰难,拥到城市中的农民在商业方面又竞争不过来自欧洲的商人,他们既离开了土地又在城市里丢了饭碗,更严重的问题是在金融领域,19世纪后半叶,随着奥斯曼人的门户开放政策,欧洲的贸易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等涌进了奥斯曼帝国,但现实问题是奥斯曼人并不擅长金融管理,他们过去管理本国财政都常常是一塌糊涂,比如他们的政府在遇到财政赤字的时候,几乎无计可施,他们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让货币贬值,甚至直接焕发一种新货币,但却是对人民赤裸裸的掠夺,为了维持国家的运转,他们甚至把向外国借债渡日当成一种常态。19世纪的下半叶,帝国的债务在20年间增加了50倍,而且越滚越大,政府年收入的一半,都被债务利息吞噬掉。到了1876年奥斯曼政府更是公开宣布债务违约,这让他国际信誉扫地,欧洲列强以帮助奥斯曼帝国解决债务危机为名,又深度侵犯了帝国的经济主权,列强们私底下各种合纵连横,想瓜分奥斯曼帝国。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人倒向了德国,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了同盟国,这就是奥斯曼的统治者对资本主义冲击的攻击不足。
二,欧洲对奥斯曼帝国退场以后的中东乱局估计不足
欧洲对奥斯曼帝国的心情是矛盾的,对欧洲国家来说,奥斯曼帝国的扩张称霸是危险的,而奥斯曼帝国突然崩溃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也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奥斯曼帝国是距离今天最近的一个中东伊斯兰教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瓦解给中东留下了一个大国退场的权力真空,这些曾经在奥斯曼控制之下的中东地区,比如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还有埃及,利比亚等等一下子群龙无首,他们散作满天星。在这个乱局中恐怖主义开始滋生壮大,而今天没有哪个大国有机会重演历史,再像奥斯曼帝国那样积沙成塔,制衡这么多的中东国家,从这点上来说,奥斯曼帝国的瓦解是今天中东乱局的根源之一。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1830年希腊经过9年的浴血奋战,结束了土耳其对希腊近400年的军事专制统治,这是希腊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希腊独立战争不仅为希腊赢得了独立,而且促进巴尔干其他地区民族解放斗争,加速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和崩溃。之后这个昔日的老帝国便在内部的民族矛盾和外部欧洲列强的进攻下走向衰落,领土也大片丧失,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这个僵尸一般的国家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
法国控制大叙利亚地区(后分割为叙利亚和黎巴嫩),英国控制伊拉克(后分割为伊拉克和科威特),巴勒斯坦地区与约旦(后允许约旦哈希姆王国独立建国)。
中东,一个宗教,两个教派,四个民族,八方插手的群战之地。
战斗了上千年,相互伤害了上千年,如果没有石油的发现,这个地区也许会一直贫穷到被统一。内部因为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资源问题争论不休,关系时而对立时而合作;外加大国博弈,利益诉求,时而剑拔弩张时而又关系缓和。内部每个碎片都想碾碎其他碎片,外部力量为了持续自己的利益都想其保持适度碎片化,既不要形成绝对势力,又不要碎成粉末。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