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华||感恩"奶婆"

陈章华||感恩"奶婆"

一个形状大而特别的玻璃制品,样子像个长脖子白天鹅,嘴巴却像鸭子的大瘪嘴。而且做工精巧细腻,浑然天成,里外都光滑透亮。这就是我家的“奶婆”。也就是一只玻璃奶瓶而已,可我家里的人竟然如此称呼。乍听起来既亲热又亲切后来,我才发现管奶瓶叫奶婆并非我家的专利,黄梅的老人都这样叫。

听奶奶讲,家里那个瘪嘴奶婆,是我家的传家宝,喂养了包括我在内的几代人。我出生在七十年代中期,那时的农村尚未分田到户,是集体所有制,吃大锅饭。能吃饱饭,是那是人们最大的奢望。产妇能得到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几斤油面,和偶尔从鸡屁股下抠出的鸡蛋。鱼肉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半年能吃上一次就很不错了。我出生的那天一大早,爹拿着压在箱底的肉票,赶了十几里路去排队,才买回两斤五花肉。我生下来好几天,妈妈就是不下奶水。尺把长的我饿得总是大哭不止,还不停地吮吸手指头。奶奶爬到阁楼上拿出包了几层纱的奶婆。用红塘泡水灌到里面,我一口气喝了一大瓶。后来,爹打死了那只最听话的狗,煮给妈妈,我才渐渐有奶吃了。但总是没有吃饱,所以我每到半夜就饿醒了,很吵。我的屁股蛋上为此总要留下妈妈的手印。大人们晚上没睡好,白天劳动自然要落后,挨批评还要少拿工分。每次我吵夜的时候,奶奶就抱我去她的房间,拿出奶婆往我嘴里一塞,我的哭声就止住了。不知道多少个寒冬的夜晚我是吮着奶婆抱着奶奶进入梦乡的。直到记事的时候,我还特别依恋奶奶,尤其是炎热的夏夜我总是睡在奶奶的大竹床上,让她一边讲着老掉牙的故事,一边拿大蒲扇为我驱蚊子扇风。

白天,大人们辛苦地在田地干活,整天陪伴我们的就只剩那个奶婆了。奶奶那时已经50多岁了,但她仍然不肯歇着,往地里挑塘泥肥田,或者割谷插秧等体力活,一点也不输给年轻后生。歇伙的时候,奶奶就和妈妈一同回家看我,妈妈给我喂奶,奶奶给我泡糖水,等我吃完奶,一瓶热乎乎的糖水也同时塞在我的枕头下。她们各自在我的脸蛋上亲一口,就又匆匆出工去了。

躺在摇窠里睡觉或者独自玩耍,在我走路之前几乎是天天雷打不动的。长大后,我一直在想像自己当时的样子。我睡在摇窠里,煦暖的阳光从窗口透射进来,照着我的小脸蛋,我手舞足蹈,或鼓着腮帮吮吸着奶婆里的糖水,或斜着眼睛打量着外面陌生的世界。公鸡站在院子里打鸣,追逐着母鸡;小猫咪咪地站在屋顶上伸着懒腰;麻雀在木梓树上啁啾;小河水静静地从屋前的小石桥下流过。

在那个时候,村里的孩子都长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妈妈和那些真正的奶婆们胸前那对丰满的奶子早已因营养不良而干涸,被孩子们掏空、揉捏得成了贴肉的干瘪皮囊。但是我和妹妹却长得水灵灵的,粉雕玉砌似的。奶奶说这都是家里瘪嘴奶婆的功劳。

可惜的是奶婆后来被村里一个死了女人家里借去了,被他家的瞎子娘摔得粉碎。奶奶伤心了好多天,总是唠叨不该借。我对奶婆一点也没有印象,但同样觉得惋惜。时至今日,我的奶奶离开人世,也已经十年了。岁月就是一个无情的鞭子,时时刻刻在抽打着多情的人类。它把我们的心都磨成了老茧,可每个人心底总隐藏着一些最敏感的弦,一经触碰就会蜂鸣不已。

在时下的农村,青年父母们几乎一放下年饭碗就出去打工了,被撂下的幼儿,全部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在乡下随处可见这样一幅情景:一个衣着破烂的老人手里牵一个,背上驮一个,怀里还抱一个。他们脚步踉跄,满脸沧桑和疲惫地带着孙儿孙女出现在田间地头,因为他们不忍心让子女们扔下的田地荒芜。所以他们还要起早贪黑地干活。他们和我的奶奶父母一样,普通得就像故乡的一抔黄土,但是他们会一直劳作到死,到最后闭眼的那一刻。

一次我回老家,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婆婆弓着背啜着嘴,给坐在小矮凳上的两个孙儿你一口我一口地喂米糊糊。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在临死前还在给我细爹的孩子喂饭。她重病的时候我还在大学里,没有见到我她就是不闭眼。我请假回来看她,她见到我眼睛亮了一下,从枕头下摸出手帕里包着的仅有的70元钱放到我的手里,然后安静地走了。

像奶奶一样的老人在农村比比皆是,他们不就是每家活生生的忠实“奶婆”吗?

写于2008年6月4日

 作者:陈章华  湖北省作协会员、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签约作家、黄梅县作协副主席。曾在《诗刊》、《绿风》、《散文诗》、《光明日报》、《诗歌月刊》、《东坡文艺》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60余万字。获山东省首届网络小说大赛一等奖;湖北省首届网络小说大赛三等奖;广州市“迎亚运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西北大学第六、第七届“紫香槐杯”全国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二等奖;《小说选刊》第二届笔会三等奖等六十余次奖项。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我有围炉  你有故事吗?

围炉广泛征集黄梅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都可,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3月1日起,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暂定名)一书,将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在55元一本左右,印数2000本。作者有国家级作协会员、省市县作协会员、文学博士、文学爱好者以及摄影家、美术家、书法家、诗词楹联会员。欢迎企业、商家、个人提供赞助。新书征订已全面启动!

或者在围炉文章下面赞赏,详细留言即可,谢谢!

(0)

相关推荐

  • 陈章华:孔垄的味道

    投稿邮箱 [1] 过细观看孔垄.打量孔垄.品味孔垄,源于我们去年底组织的一次乡镇文化采风活动.在孔垄镇文化站,我们找了几位文化老人座谈,然后一起绕筷子巷走了一圈,看了关帝庙.滩湖桥.万年台旧址和邢大墩 ...

  • 陈章华:在丹桐,我们尽情追逐一朵玫瑰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1 疫后的大地 一如康复的病人   从桐花怒放到丹叶漫天 我几乎足不出户   一个人,一只口罩 相互厮守 沉默.仿徨 呼号和呐喊 走过那段被掏空的日子   ...

  • 陈章华:一树不说梅花心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倘若真要追根溯源,那片叫黄梅山的山.那条叫黄梅水的河.那座叫黄梅寺的庙.那个叫黄梅村的庄子都归于我的老家大河镇.翻遍黄梅志书和相关野料,能找到对黄梅县 ...

  • 陈章华:在遗爱湖的身体里漫步 ——致R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到黄州,我喜欢去湖边转转 一座桥,一簇花,一个亭子 翻卷成水墨的书页,在月光下 她轻得像一缕炊烟 触手可及却遥不可及. 光滑的脊背 如同,这身后的万家灯火. ...

  • 曹锦军:印象陈章华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中等身材, 皮肤白皙.面带微笑,头发花白,说话轻声细语,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那镜片后的双眼不时透出一种智慧的光......这就是我对陈章华的第一印 ...

  • 陈章华:俏村新歌(鼓词)

    加关注 微信号:caojingjun19731216 一 甲:姐妹们快看,这里就是我们的五祖禅文化旅游景区. 众:哇,风景好美呀! 乙:姐妹们,这里就是我们的小池滨江新区. 众:哇噻,我还以为到了大城 ...

  • 陈章华:古驿漫道宿草孤 ——怀念湛志龙

    [1] 天怕甲子,人怕八字.老家的这句俗语一度让我嗤之以鼻,以为是个很迷信的说法,可是等人到中年见证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又反过来对自己当初的年少轻狂嗤之以鼻.正如同这清明的天气,下雨似乎成了雷打不动的 ...

  • 陈章华:蔡山看梅(组诗)

    蔡山看梅 人间说暖就暖了 像怀春的灯盏,蔡山的梅花 开得滚烫. 春来无事,不如去看梅. 不如抓一把春光自燃 点亮这一尺之外的烂漫花事. 绿的.白的.黄的 每一种花都是孕育我的染色体. 走在刻骨的香气里 ...

  • 《大美黄梅》编委陈章华成为黄梅县首位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签约作家

    <大美黄梅>编委陈章华成为黄梅县首位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签约作家 近日,湖北省作家协会公布省作协文学院第十二届签约作家入选人员名单,<大美黄梅>编委.黄梅县戏剧创作室主任.黄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