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老街|时光不薄,邂逅九江那年那月那繁华……
遇见·老街
时光荏苒,城市变迁,
拐角处,老街依旧。
它们也许没有动人的景色,
却有着浓浓的人情。
它们也许没有迷人的风光,
却有着说不尽的城市故事。
本周开始,
南海君将带你一一走进南海的那些老街,
聆听它们的岁月往事。
今天,我们首先邂逅的是——
九江船栏街、万寿街、石马街……
南海九江镇儒林路-太平路一带,曾是九江的中心繁华地带,四周遍布着古老的街巷——船栏街、万寿街、石马街等。旧房子、老房子林立,虽很多已无人居住,但看到不时结伴路过的老街坊,还是能感受到这里的生活气息。
这是一次没有目的地的漫游,沿着九江涌的一河两岸,沿着太平路-儒林路,看到小巷便一头钻进去,周遭街景让我仿似回到了小时候,仿似发现了一个沉睡的世界。
▼船栏街上,建于清道光年间的三元桥,曾是附近街坊的必经之路。儒林书院位于桥的那一头,不少学子曾从此踏过,“三元桥”的名字,正蕴含了学子们能“连中三元”的希冀。现在,不时也有学生到此许愿。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她的故事,在老街矗立的一座座小洋房,仿似在说着这个华侨之乡曾经的辉煌。
▼“飞机楼”,指的就是隐藏在沙基巷的太平振发楼。这里曾经是九江华侨的大宅,在那动乱时间,曾被捐出来用作学校教育场所。即便周遭已被民居围绕,但仍能隐约看到当年的壮丽。
▼洋式建筑,古老的琉璃窗、防盗网,还有现在难得一见的砖式结构,无一不在展示她曾经的辉煌过去。
▼振发楼楼顶有两翼,形似飞机,故称“飞机楼”;另也有说法,称在抗战时期,周遭建筑物都被炸掉,只有这座楼得以保存,故周围街坊称这里为“飞机楼”。
▼石马街的孖井,是老街坊最美好的回忆。曾经,有归国华侨相约街坊在此相聚,回忆美好时光。“小时候,我们吃用都是打孖井的水,可以说,这两口井,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九江人。”老街坊黄先生说。
▼“每到下午三点左右,这里就会围满老街坊,他们都是来下棋的,可谓是风雨不改!”万寿街40号,这是万寿街在现代的一个标志,因为,这里就是老街坊相聚下棋的地方,要说街坊味、人情味,这里最够味!
▼是“大港”还是“港大”?过去的商业兴旺的万寿街繁华褪去,但这些刻画着时代记忆的老铺,仍保留着她最初的样子。站在铺头前,时间仿佛回到了过去。
▼九江,以渔业闻名,做渔具的人比比皆是。在船栏街里,遇到了92岁的陈婆婆和她的女儿,看她们穿线,绕线,都很是灵活。
▼“年轻人都不会做了,这小小的一个,也要织差不多2小时,而且一个也卖不了多少钱。现在只有我们这些老人家闲来无事会做的。”
▼或许,不久的将来,这种小手艺也会随着机器化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今天的他们,确实是九江渔业辉煌时期的见证者。
▼龙船,也是九江文化标记之一。万寿街上,“龙船桡”这个古老的招牌,惹人注目,但这个行当却已难觅踪影。
▼“铲刀磨铰剪!”在南海长大的人,对这句话肯定不陌生。但用于磨刀的铲,你还记得它的模样吗?位于太平路上的老铺潘灿利车刀剪中,还珍藏有这样一套铲,见证了两代人的手艺传承。
▼古老的磨刀技巧,已经陪伴了潘灿和儿子潘国华的大半辈子。“我们是九江第一家车刀剪,也是唯一一家,现在更是最后一家。1985-1995年是最兴旺时期,当时的关帝巷老铺前可是排满了人。”
▼砂轮飞转,火光四溅,这是现代磨刀的方法。旁人看着心惊,但一直用手来判断刀片温度的华哥却说,“习惯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熟能生巧,这种触感,也让我更能判断刀具是否到了需要进行退火处理的时候。”
▼店铺里的这张工作台,已经陪伴了店主两代人差不多60年!桌面不断磨损,新加的桌面已有三层之多。“它也是我们手艺的见证,几十年了,如果换掉它,我也不知道东西放在哪了。”华哥说。
九江,九曲十三湾,湾湾有故事,湾湾有商机。沿着九江涌,漫步路上,听老街老人说过去的故事,想象那些年这里一河两岸四排商铺的兴旺景象,或许,你会有更深的感觉,更美好的发现。
●漫游地点:九江儒林路-太平路片区老街(船栏街、石马街、万寿街等)。
●公交线路:江01、江03、江01B、江05B到人民桥(红棉公园)站下车即可。
南海发布编辑部;来源:南海旅游;图片:梁平、梁韵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