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二月二的风俗
童年的时候,在我的家乡所过的民族传统节日中,过了元宵节之后,最热闹的节日莫过于过“二月二”,即龙头节,我们家乡俗称“龙抬头”。每逢“二月二”前一天晚上,母亲就会先给我们炒“蟹爪”,就是炒黄豆。母亲把早已经用盐和花椒、大料水泡好的黄豆在锅里翻炒,随着锅内一粒粒黄豆由湿变干,散发出沁人心扉的豆香,再到传出“啪啪”清脆的爆裂声,我的口水早已经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等到把“蟹爪”炒熟了,还未等母亲把“蟹爪”从锅里盛出来,我早已经每个人飞快地抓一把在手中,冒着烫嘴的危险塞进口中:“咯嘣嘣……好香呀。”
第二天早饭后,我兜里都会揣满了“蟹爪”来到大街上,于是,小朋友们你给我一把,我给你一把,互相分享着美味,互相分享着幸福。
而母亲则会收拾完饭碗以后,开始包饺子,母亲常说,过完二月二年才算正式过完,这顿饺子非吃不可。“年饺撵脚”意思是吃了这顿饺子什么好事都落不下。
父亲就会装上满满一水泥袋子草木灰,在屋内、院里和大门口“打囤”。所谓的“打囤”就是用草木灰根据地方的大小画一个圆圈,圆圈中心压上一块砖或者石板,在其下面放上一分、二分的硬币或者五谷杂粮,预示着新的一年既有钱又粮食大丰收。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井边和家中的水缸周圈,叫“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
父亲“打囤”完毕,还不能歇息,还要“捣屋梁”。拿着一根细细的竹竿子,在屋内一下接着一下捣着屋梁,一边捣,口中还要念叨着:“二月二,捣屋梁,蝎子蚰蜒无处藏。”无论是人居住的屋还是牲畜用的屋,都要捣一遍。据老人说,二月二在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前后,此时各种昆虫包括毒虫的活动开始频繁,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
其实,每年的“二月二”最让我们小孩子开心的莫过于村子里“放饭”。这天上午,在我们村南桥上像开小吃部似的由南向北挨着支起一座座帐篷,帐篷下摆着一张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摞摞碗,旁边摆着一条条板凳……络绎不绝的吃饭人群,一会儿坐在这张桌上品尝,一会儿坐在那张桌上品味。无论哪张桌上的饭其实都是稠粥,都是用最优质的五谷杂粮熬成的。这种状况下绝对不会担心浪费粥或者不卫生。放饭的人给人盛的粥都是按照喝粥的人的要求来盛的,要多少,盛多少,而且决不能浪费了,否则下一家放饭的人就会有理由拒绝给他盛粥。盛粥的碗则会有专人负责刷洗。据说以前我们村比较穷,一些富裕人家就在这天把粥施舍给穷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二月二”放饭的习俗。现在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放饭的人早已经不是出于一种施舍,而是出于一些积善行德的目的;或者家里有了病人,病人恢复健康和曾经发誓许愿、最后目的达成而还愿的一种行为。
时光荏苒,转瞬间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好多东西都已经成了过眼烟云,但是家乡“二月二”的习俗却时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