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同学请注意两大变化,专硕增加,非全日制增加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不少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没有了,改成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了。
我看了下,应该再加上一句,不少专业的学硕没有了,改成专硕;不少专硕的全日制研究生没有了,改成非全日制的专硕了。
这几年,考研非常热,规模堪比小型高考,2021年报名人数是377万,今年估计会更多,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高考人数。
考研的难度要大于高考,录取率差不多是30%,2021年一共录取了111.4万。
学硕规模缩小,专硕规模扩大
为了应对考研热,教育部明确,研究生扩招。但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扩招主要的方向是专硕。到2025年,专硕将要占总研究生数量的2/3。不单单是专硕扩招,学硕还要缩减名额。
在2020年,复旦大学宣称,2022年开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只招专硕。
其他学校也类似。北大的经济学院招的全是专硕,没有学硕。光华管理学院没有全部不招,但学硕已经很少了,学硕一共才招8人,一个金融学专硕招了96人。下面两张图是北大经院和光华管理学院的招生人数,招生代码中第三位的”5“表示是专硕。
非全日制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非全比例的招生规模扩大。南开大学在2020年宣布,应用心理学专硕取消全日制招生,只招非全日制,不过南开大学的非全要求非应届生。
人大也同样在2020年宣布,新闻与传播的全日制专硕只招推免生,通过全国考研的只能上非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新闻传播学全国排名第一,一般复试线需要390分以上,但以后只有非全日制研究生了。
有些学校虽然没有完全不招,但非全的比例要远远超过全日制。下图是北师大的2020年招生计划。应用心理学专硕全是非全日制,北京招300人,珠海招100人,总共招400人。公共管理硕士,全日制的专硕招40人,非全招265人。
学硕、专硕、全日制、非全日制
大家看了这个,肯定会关心这些学硕、专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什么区别。
学硕是以科研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一般是学制3年,可以直接转硕博连读。
专硕就是硕士研究生中的应用人才,其实要求比学硕低一些,主要是论文要求低一些,学制短一些,大部分是2年,不能硕博连读,只能再考博。
专硕兴起主要是2009年,研究生第一次大扩招的时候提起来的,原先是非应届生,现在大部分都是应届生。
专硕的学费比学硕要贵,而且现在不少学校不给专硕提供宿舍。
全日制研究生是脱产读研,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6年前,基本是在职研究生,但在2016年后,内涵就变了。
2016年后,国家出台了一个政策,统筹管理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办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除了上课时间比较灵活外,其他都一样,统一下达招生计划,统一录取,统一教育标准。意思是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一样的。
后来国家还出台了一个通知,要求各级单位不能歧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因为大家原来的概念非全是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考试水,毕业水,所以没人把非全作为一个正经的学历来看。
但现在上非全的人越来越多。其实很多人本来是想全脱产上研究生的,但没有名额,只能上非全。因此,随着时间推移,估计非全会被大家认可。
专硕也是如此,一开始大家觉得学硕水平高。现在看下来,大家觉得差别不大,用人单位基本不分是专硕还是学硕。
钱包的影响
这几年,社会对非全还是不那么接纳,但过几年应该就好了。因为有些专业只有非全日制研究生,大家想读全日制都不能,社会也就认了。
除了这个影响,还有哪些影响呢?对学生来说,主要是钱包的影响。
学硕一般学费是8000元每年,而专硕就贵很多。像复旦的金融专硕,需要22万元,而且需要自己租房子,这没有30万的花费下不来。
非全日制比全日制要贵。全日制的专硕本来就比学硕要贵,而非全日制的专硕则更贵。下图是北师大的收费标准。公共管理的全日制硕士学费是5万元,而非全是7.8万元。
非全日制假定学生都是在职的,所以肯定不提供宿舍,而且没有国家奖学金,全日制的是可以申请奖学金的。总之,非全需要的钱要更多一些。
国家这么做的原因
其实我也不知道原因,瞎猜的。
第一,研究生教育是自我提升的事情,除了少量的学硕,国家补贴,其他的国家和学校要从中赚点钱了。
第二,硕士学历越来越成为一个过渡学历,国家认识到真正培养科研的主力应该是博士。原先因为国内人才匮乏,连博导都很少,所以把硕士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现在不需要了。
第三,大力发展非全,也是希望学生不要完全闷头学习了,需要为进入社会做准备。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