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到底应不应该过万圣节?
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万圣节。
近年来,万圣节与圣诞节、情人节被人们并称为“三大洋节”,这些节日在疯狂“入侵”中国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儿童以及中青年群体的青睐。一年下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已“入侵”的一些“洋节”加起来非常之多,具体笔者还没有做过统计。
很多人经常都是从各种媒体或商家的宣传活动才会想起某个节日的到来,当然特别是那些种类繁多的“洋节”,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各大商家的活动策划才是这些“洋节”的“始作俑者”。
其实有节日是个好事情,能带给生活一些乐趣或生机,毕竟生活也需要仪式感,让大家拥有更多的快乐和小确幸,但是否所有节日都应该过呢?
以最近的“万圣节”为例,自前两天朋友圈就被各种儿童讨糖、鬼怪装扮的活动或派对占满,小朋友各种奇怪装扮确实也满可爱的,但如果让我晚上看到,我可能还是会害怕(请原谅我的胆小)。
同时问题也来了,小孩的家长们是否了解过这个节日的来历或者渊源呢?
一问“度娘”,解释如下: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 Saints' Day)。
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直白点表述,万圣节就是——鬼节!
其实,中国农历七月的中元节,也是这个意思。可是,中国的中元节你又是怎么过的呢?想必不少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个节日,而大多人还是有所忌讳的,会选择尽量远离晦气,尤其不想让小朋友们受到不必要的磁场能量的影响。
说到万圣节,不由得会让我想起电影《寻梦环游记》——一部把我看哭的动画片。它的创作灵感来自墨西哥亡灵节,讲述一个关于寻梦、误会、选择、死亡,还有爱与被爱的故事,片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人死亡后会在特定的日子里(亡灵节)回来与家人团聚,前提是“没有被人所遗忘”这一部分,因为人这一辈子一共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那么从生物的角度来说,你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那么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就死了;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后,那么你就是真的死了。
死亡不是永别,遗忘才是!
其实,在中国也有类似的习俗(据笔者所知,闽南地区还有此类习俗但没有专有的节日命名,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小时候就听奶奶说并亲历着,除了每年祖先们的忌日要进行祭拜外,每年农历七月半(中元节)、九月九、除夕、正月初一或初二,也要祭拜祖先,其中过年(除夕当天)还需要傍晚时到祖先牌位前烧香祭拜,方可开始吃年夜饭(闽南称之为“围炉”),我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明白这么做具体的含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情感的深度认知,也逐渐地能领悟到这些仪式背后的意义。
看着爸妈传承着这样的习俗,我也会自然而然地继续传承,这可能就是我们对逝去亲人寄托思念的一种方式,也是“但愿人长久,亲人长相聚”的美好愿望吧。
节日,能给生活添加色彩,带来欢乐,但是否每个节日都应该参与,应该好好地过节呢,这个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我们能对节日的来历或渊源先做个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懂得节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