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低温时段,更渴望春天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距离太过遥远,所以星空也并不温暖。图片来源:网络

心灵的枯燥掩盖在感情洋溢的风格背后。

——卡夫卡

1/

刚从楼下经过小区路边的休闲椅,见上边斑斑驳驳落满灰尘,许久没有人坐过了。在冬天过去,春天还没有最终来临的时刻,这是多么正常的事。寒冷让万物把温度降到最低,这些椅子也在拼命抵抗严冬,它们的体温再也无力温暖那些同样惧怕寒冷的老人,或偶然落座的年轻人。不用急,随着春风,随着春雨,随着花开柳绿,这些椅子还会容光焕发,等待那些迎接春天和温暖的人。

有些人,在生命的低温时段,多像这些椅子。

徐志摩曾经跟他的朋友争论:“我并不否认黑影、云雾与恶,我只是不怀疑阳光与青天与善的实在;暂时的掩蔽与侵蚀,不能使我们绝望。我是一个生命的信徒,起初是的,今天还是的,将来我敢说也是的。”

事实上,在这样一个被过度娱乐化的春天,我们距离纯粹和诗歌都越来越远,即便徐志摩,也仅仅沦落成一个概念,又有谁理解他的内心呢!作家和诗人越来越多,可是我们的精神却越来越苍白肤浅,这说明什么?

2/

喜欢一个人的文字,有很大的偶然性,就像千万人中,你突然唯独看见TA,那么恰如其分的符合你的心意。喜欢这个人的文字,就会自然记住创造这些文字的人,即便很久之后,即便很长时间不再阅读TA的文字之后,你还会记着TA。

毫无疑问,这些文字打动了你。

每经历一次这样的阅读,就会助长你对文字越来越挑剔的心理。据说,喝惯了好茶的人,一旦换了劣茶,就会喝汤药一样难以下咽。我没有喝茶的习惯,也无从体验,但还是大概能领会喝茶者这种感受与反应。其实,这根阅读有相像之处。

好的文字看得多了,再看不好的文字,自然就会心生厌恶之感。至于文字好坏的标准,最简单的一点——打动你的文字,必然不会坏到哪里去。当然,阅读者品位和见识的不同,这种被打动的体验自然也不同。

有人会被大家闺秀的一条轻拢秀发的丝带打动,有人自然也会被懒婆娘的裹脚布子打动;有人喜欢花朵,自然也有人喜欢臭豆腐。这没什么话好说。

3/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曼陀罗、水仙、夹竹桃、断肠草、一品红,这些花朵也许更美在它们的毒。故事也是一种毒,文字也是一种毒,你中毒越深,越无法抽身。

一个人告诫我说,你读过的书已经够多,该是跳出理论下田劳作的时候了。这让我陷入迷茫,一觉醒来,就像一个故事终于在震撼或惋惜中结局,我突然不知道自己置身哪里。

有时,情绪会一下子失控,不是那种莫名其妙突发的歇斯底里,是被无边无际的落寞笼罩。这让我恐慌,有点像误入歧途却发现景致异常美丽,因而走得越来越远,彻底找不到来时的路。殊途同归,是见识中多大的一个坑,一不小心掉进来,心甘情愿的就把自己葬送。

就像温凉河畔那个雨后阴冷的夜晚,想喝上一杯,却不可能找到一个陪你喝酒的人,明知找不到,却那么渴望。想一想,人生其实本来就是这个模样。

4/

许知远认为博尔赫斯不喜欢镜子,按照他的逻辑,博尔赫斯不敢面对自己。这多少有点自以为是的嫌疑。刚好一个朋友也同样喜欢博尔赫斯,态度和看法却风格迥异,她希望在一个地方与博尔赫斯偶遇,这个地方只能是内心和思想的高处,常人难以企及。

我想,这个朋友同样中了文字的毒,而博尔赫斯就是毒枭。这有点与传说中的爱情雷同,爱一个人也是中毒的一种惯常体现,激动,患得患失,以致出现幻觉。不过,爱情的毒性会轻易被时间化解,毒性一失,所有海誓山盟的诺言,以及曾经的风花雪月,都瞬间冰消瓦解,当初爱情里的主角,也都立刻恢复正常,仿佛君子,仿佛淑女,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实际上,永远没有一个人会博尔赫斯那些文字一样被另外一个人爱的死心塌地,这未免让憧憬爱情的人失望,可是这又多么富于理性。

5/

每一位用心陪伴孩子读绘本的家长,TA的孩子将来即便成不了伟人,也必将成为一个健康、乐观,充满爱心与正义的人。因为TA在孩子的心里撒满了春天、阳光和快乐的种子,23本中国原创绘本,就是23粒等待播撒的种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