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名家荟萃之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方    剂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还应有黄芩)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条    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医案】

(胡希恕医案)

刘某,女,65岁。初诊日期1965年11月9日:胡老赴延庆巡回医疗,遇一老者用两轮车拉其老伴来诊,该患者病急中风三日。头晕不起,烦躁不得眠,左半身不遂,前医以大剂平肝潜阳之品,并加羚羊角粉五分冲服口患者服一剂,症不但不减,反更烦躁;整夜不眠,并感明显热气上冲、胸闷懊憹,舌苔黄腻,舌红,脉弦滑数。血压260/160亳米汞柱。其老伴问胡老:“能包治好吗?不包好就不治了,光羚羊角就花五元钱,治不起!”胡老回答:“包治不好说,但我开的药不过二角钱左右,您可试服一剂。”老者同意一试,于是胡老开方与大黄泻心汤加生石膏: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栀子三钱  生石膏一两半  大黄三钱

嘱:先以大黄浸汤,以其汤煎诸药。

结果:上药服一剂,第二天下午又来诊,老者进门即磕头作揖,并口中念道:“可遇到救命恩人了!”并请求再赐良方。胡老详问之,知其服药后,大便通一次,诸症明显减轻,血压为l50/100毫米汞柱。与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调理。

赵某,男,53 岁,病案号 154112。

初诊日期 1965 年 12 月 6 日:发现高血压已 20 多年,常头痛头晕、失眠,于 1965 年 4 月 2 日来门诊治疗。前医以平肝潜阳、活血益气、滋阴养心等法治疗半年未见明显变化。近一月常头晕、失眠、烦躁、易怒、心慌、鼻衄、大便干,左半身麻木,血压 170/130 毫米汞柱,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证属阳明里热,治以清泄里热,与泻心汤加生地炭:

大黄三钱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生地炭三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大便通畅,心烦、鼻衄已,睡眠好转,时有胸闷,改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服一月,头晕头痛等者症皆已。血压在150~160/100~110 毫米汞柱波动。

(谢巨荪医案)

己丑七月,帆房陈某,吐血,口干舌燥,面色痿黄,胸中滞痛,六脉涩而有力,予断为瘀热,用釜下抽薪之法。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愈。

(刘渡舟医案)

王某,男,41岁。患高血压病多年,久服复方降压片、降压灵等药,血压一直未能控制,近日因生气血压上升至190/130mmHg。自述:头目晕眩,如坐舟车,而且心烦急躁特甚,有时彻夜不眠,且口渴欲凉饮,舌红苔黄糙老,脉弦滑数而有力。病情加重后曾多方服药未效。索取前方观之,尽为平肝、息风、潜阳之剂。思之良久,断为阳亢火盛动风之证,乃处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水煎煮令服3剂。服后大便溏泻,但心烦减轻,且能入睡。继服2剂,诸证皆轻,血压降至150/110mmHg。

按语:高血压眩晕,多属阳亢风动之候,今人常以平肝潜阳息风法治之,虽能奏效一时,但终不能获其痊愈。刘老认为,心主血属火,肝藏血属木,心火盛则肝火旺,肝火旺则阳亢而风动。治疗与其平肝息风,莫如清泻血中之火热,火热得清,则阳平风灭。故对阳亢风动之眩晕证,但见阳盛化热之症状,即用本方每取卓效。

一患者,一年前突然昏仆在地,不省人事,经抢救虽然神志转清,但左侧肢体活动失灵。据述曾多服丹参、赤芍、红花等药,效果不显。近来终日烦躁不宁,大便秘结,数日不行,小便赤如浓茶。舌红边有瘀斑,苔糙老起芒刺,六脉滑数挺指。据此,诊为瘀热阻滞,血脉不通之证。遂处: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

服3剂后,患者欣然来告,自谓进1剂,大便通;3剂尽而心烦顿消.肢体活动明显好转。且当场示范,手足活动颇灵便。复视其舌,糙老之苔已退,其脉已趋平缓。

按语:偏枯,多起于情志不遂,气逆血瘀,《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因其气逆久瘀,必生瘀热,故治疗当抓住瘀热一环,用活血化瘀清热之法。刘老常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因方中“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再以连、芩清热,则瘀通热去,经脉调畅,其证必减。

张某,男,38岁。两月前,因家事纠纷,而致精神失常,本市某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服氯丙嗪、泰尔登等药无效,遂邀余诊治。就诊时,患者言语无羁,怒目视人,口味臭秽。又询,知其大便数日不行,舌红苔焦黄而干,脉滑疾,诊为气郁化火,心火内盛之证。处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水煎服3剂。

二诊,服上药3剂,大便已通,且能入睡,烦躁诸证亦有好转。又嘱其继服3剂,而告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又“重阳则狂”。因而本证每因情志不遂,或隐曲抑郁,五志郁而化火,扰乱心神。轻者烦躁不安,重者登高逾垣,打人毁物。据舌红脉疾等症,诊为气郁化火,使用本方清泻心火,火清神宁,诸症自愈。

于1985年曾治一男性患者,一年前出现零星脱发,多次服用首乌片等养血之品无效,近来病情加重,每日起床后,枕上脱发甚多,心烦特甚,心情急躁易怒,口渴舌红,脉数而有力。刘老诊为心火内盛,遂处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连服9剂而告愈。

按语:心主血,其华在面,其荣在发,发为血之余。若心火内盛,则因其血热而发不荣,使毛发枯脆脱落。今人多用养血补血之法,其效欠佳。刘渡舟教授常选用本方,令火热一清,则营血自充,其发得荣而自生。

【补述】本方仅大黄、黄连两味,林亿于方后加按语日:“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又《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黄芩”。足见本方可加黄芩,以增强清热消痞之功。

王某某,女,42岁,94年3月28日初诊。心下痞满,按之不痛,不欲饮食,小便短赤,大便偏干,心烦,口干,头晕耳鸣。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舌质红,苔白滑,脉来沉弦小数。此乃无形邪热痞于心下之证,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泄热消痞:大黄3克,黄连1 0克,沸水浸泡片刻,去滓而饮。服3剂后,则心下痞满诸证爽然而愈。

按语:“心下”位居中焦,乃阴阳气机升降之要道,火热邪气阻塞其间,气机不得畅通,而见心下痞,溲短、便干、口干、心烦,皆一派火热之象,故与本方泄热以消痞,乃正治之法也。

(黄耀人医案)

柯某,男,48岁,1962年5月21日入院。有与肺结核患者长期接触史,去春咳嗽,咯少量血。今年3月间,咳吐脓血痰,经X光透视,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诊见面色苍黄,两颧微赤,舌苔粗白微黄,溺白便秘,痰出白腻而带腥臭,发音微嘶。脉弦滑数,右手特大,甚则滑动搏指。入院5小时出血约500m1,当即灌服童便及十灰散,继与肃肺保金豁痰止血之剂。血止后觉胸中热痛,怔忡盗汗,音低而嘶。又进养阴清肺、咸寒降火宁心方5剂,仍大量出血,且较第一次更剧。经急救止血后,尚频频咳痰带血,脉洪数滑动,胸痛心烦,改投苦寒泻火方:大黄15克,黄芩9克,黄连12克,生栀子12克。连服12剂,血止,咳息,胸痛平,脉转缓滑,于6月11日出院。追访两月余,未见再出血,X光透视,病灶已愈合。

按语:本案多方治疗不效,观其频频咳血,胸痛心烦,脉洪数滑动,显系胃火刑金之候。胃火不平,则咳不止,与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以泄胃火而止血,方证丝扣,是获良验。

(刘景祺医案)

于某,女,37岁,1982年11月17日初诊。鼻衄腹泻已三月余。胃脘经常憋胀,饭后胀满较剧,纳呆,大便稀,每日七八次,每天夜间大便二三次,且有五更泄。血常规化验:RBC 285万/mm3,Hb 7%,WBC 5 600/mm3,屡治不愈。舌淡,苔薄白,脉左右关上滑。印象:鼻衄、下痢。辨证:邪热壅聚,上逆下迫。治则:泻热除痞。处方:大黄6克,苦参9克(代黄连),黄芩9克,炒莱服子15克,藿香叶12克,竹茹12克,6剂。

二诊:药后诸症大减,鼻衄止,纳增,大便每日一二次,成形,夜间已不大便。原方续服6剂,攻固疗效。

按语:两脉关以上滑,乃中、上焦有火热也,火热炽盛,迫血妄行,至鼻衄不止。以泻心汤之泻火凉血治之有良效,法师于仲景也。

(张从善医案)

高某某,女,51岁,1985年9月1 4日初诊。素体阴虚,痰热内蕴,口舌糜烂,每年间断发作数次。近日又复发,口鼻生疮、结痂、流黄涕。伴心烦、寐差,口干舌燥,苔薄黄欠津,脉细滑。证属心火上炎、肺壅温热,治宜清泻上焦郁热,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方:大黄3克,黄连3克,黄芩3克,每日一剂,沸水渍5分钟,去渣顿服。连服4剂即愈。

按语:邪热扰于上焦,上炎口鼻。以本方用麻汤渍服,取其清扬轻淡,以利涤上焦之邪。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也。

景某某,女,66岁,1985年10月24日初诊。主因吃花生引起胃脘疼痛,嗳气频作,大便干结,伴全身乏力,咳嗽,舌苔黄,脉沉缓。证属食滞胃脘,郁而化火,治宜清热泻火,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方:大黄3克,黄连3克,黄芩3克,日一剂,沸水渍5分钟,去渣顿服。1O月30日复诊:自述初诊取药后,感药少量轻,心甚疑之,既服4剂,气降腑通,肠润痛止,始信药证相投。

按语:本案不惟热壅,亦挟食滞,故其证不痞而痛,又大便干结,所幸方中有大黄一味,可去有形之实邪,邪气盛者,宜水煎服。

(吴鞠通医案)

治一人。五十岁,酒客,大吐血成盆,六脉洪数,面赤,三阳实火为病,与泻心汤一帖而止,二帖脉平。后七日又发,脉如故,又二帖。

大黄18克、黄连15克、黄芩15克。

寥笙注:本案为实热吐血症。患者实热大吐血盈盆,平素多酒,脉洪数,为三阳实火为病,故用本方治之而愈。泻心汤治痞,是攻补兼施,寒热并驰之剂。大黄黄连泻心汤则尽去温补,独任大黄之苦寒,泻营分之热,能除胃中之实,连、芩苦寒,能解离宫之火,泻气分之热,三味原方以麻沸汤渍之,须臾去渣,分温再服,取其气,不取其味,使不伤正气,此又煎法之最奇者。凡治下焦之补剂,当多煎,以熟为主。治上焦之泻剂,当不煎,以生为主。本汤原方治至高之热邪,故亦用生药百沸汤泡服。

名家论述

(黄煌论述)

泻心汤是人体上部出血的特效止血剂。《金匮要略》说本方治疗“心气不定,吐血,衄血”。清代名医陈修园说:“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本方可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及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中风和脑外伤造成的颅内出血)。黄芩黄连是泻心汤的方根,黄芩用于充血性出血,大黄能引血下行,使人体下部充血,调整体内血流的异常分布。大黄还含有鞣质,具有收敛作用,也有很强的局部止血作用。大黄的止血作用也得到了历代名医的验证。如孙思邈《千金方》记载吐血百治不愈,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大黄粉用生地黄汁吞服治疗呕血。用药关键是“以利为度”。明代龚廷贤用将军丸,即单味大黄酒拌,经九蒸九晒为末,水泛为丸,说“治吐血不止如神”。张锡纯有秘红丹一方,用大黄、肉桂研粉等分,用代赭石汤送下,用于吐血、衄血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效。

我用泻心汤治疗3例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满意。治疗多例高血压、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也有起到稳定血压、改善症状等效果。适用本方的患者,大多面色潮红、脉实有力,往往伴有烦躁不安或失眠,或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其大便倒不一定是秘结者,相反有不少大便一天几次,或粘滞不爽,本方中大黄可用制大黄,药后相反大便转干而顺畅。鼻衄,不论何人,只要无严重贫血或全身虚弱状态,就可考虑使用本方,而且,原方就有效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属于衄血的范畴,是所谓的“肌衄”,可用本方合牛角地黄汤,另服用阿胶等。月经过多,色红有血块,腹痛腰坠者,不必用补血活血药,可用本方,重用黄芩,大黄用制。不过,血色鲜红,无血块者,不宜使用。

本方还能用于治疗肺部感染。如哮喘患者,见咳喘多黄痰,唇红舌红,大便干燥难解者,我多用大柴胡汤加黄连、连翘、生石膏等,也就是泻心汤合大柴胡汤。本方也有抑制异常心律的作用,曾治疗1例中年妇女早搏频发,尤其是饱餐以后,观其面色红润,唇红舌红,且大便干,用本方合大柴胡汤,半月后西药心得安便停服。

本方可作为保健药使用。《千金方》记载,巴郡太守上奏“加减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说“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马”。加减三黄丸,即是本方的另外剂型。黄连清热除烦,大黄推陈致新,以通为补,对于现代社会的那些大腹便便,面红目赤,舌红苔厚,活动则气喘,营养过剩的人们,泻心汤恰是他们最好的保健药。这方面的成药也很多,如三黄片、一清胶囊、黄连上清丸等,其中均有泻心汤。

(李冠杰讲述)

泻心汤

也就是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这个方子用的机会也挺多的。现在临床当中,有半表半里的热,有一些孔窍方面的症状的,黄连解毒汤的那些症状,同时又有里实倾向,最起码肠胃功能很好的,这样的人给他吃,比黄连解毒汤效果要好。因为有大黄,大黄是跟什么下什么,所以下热的力量比较大。平时我们临床中治衄血,特别是小孩子破鼻子,用这个方子一般一次就能解决问题,只要破了鼻子,你就让他赶紧喝,喝了以后,基本上鼻子就不破了。再用小剂量给他喝,或者有别的方证,再跟别的方证一块儿喝。

(0)

相关推荐

  • 半夏泻心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1],却发 ...

  • 痞满,痞闷,吐血便血,上热下寒——附子泻心汤

    4上热下寒--刘渡舟医案 佟某,女,26岁.患大便干结,数日一次,腹不满,牙床肿痛,口腔溃烂,口渴欲饮,小便黄赤.至午后日暮之时则头面烘热而赤,此证每月一发,多在月经来潮之前,病已一年.始以为胃肠燥热 ...

  • 《金匮要略》——泻心汤,专治各种火热证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心气不足[1],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吐血:17)泻心汤方: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注释: ...

  • 大黄黄连泻心汤——肾炎,胃胀,丹药中毒,带状泡疹,三叉神经痛

    38肾炎--张琪医案 赫某,男,65岁,退休干部,1997年4月10日初诊.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5年余,近半年来,出现食欲减退,有时恶心,口中氨味,胃脘胀满,大便秘结,检查:血肌酐475umol/L,尿 ...

  • 附子泻心汤——胃痛,吐血,久痢下血,慢性胃炎

    9胃痛吐血--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六十二岁.初诊:一九七七年二月十六日.有胃病史多年,春节期间操劳过度,加上婆媳不和,胃病又发作.昨天突然呕吐咖啡色胃内物,大便黑色,继而时吐鲜血,要求出诊.患者卧床 ...

  • 《金匮》泻心汤

    一.条文字眼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心气不足:心气不定,即是心下动悸. 二.组成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三.方解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 ...

  •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解

    [方剂组成]大黄9克,黄连5克. [用法]以沸水一杯渍之片刻,去滓,顿服. [方解]此于泻心汤去黄芩,固亦泻心,但以沸水溃之不煎,气味俱薄,故只能泻热而解心下痞, [仲景原文解析] <伤寒论&g ...

  • 经方名家荟萃之栀子豉汤方

    方    剂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条    文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 ...

  • 经方名家荟萃之大半夏汤方

       大半夏汤方 方    剂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条    文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

  • 经方名家荟萃之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方    剂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条    文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名家论述 (李冠杰讲 ...

  • 经方名家荟萃之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粳米汤方 方    剂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条    文 腹中寒气,雷鸣切 ...

  • 经方名家荟萃之肾着汤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肾着汤方 方    剂 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条    文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 ...

  • 《伤寒论》113方——四十七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第四十七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三图皆为黄连 太阳百二十四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表,当先解表,表解方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且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二两(30克 ...

  • 经方心裁(33)大黄黄连泻心汤:妊娠恶阻

     大黄黄连泻心汤 [原文] 1.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54) 2.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

  • 经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原文]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 1.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