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尽头,终归难免背道而驰
阅读一本书,你不知道哪一句话或者哪一段话突然就会击中你。
有时候,这种被击中的感觉比疼痛还让人难以忍受,甚至会不自觉的流下眼泪,或者在那一刻死去多年的雄心壮志再次复活,也难免还会有『人生不过如此』的感慨。
有的时候,会因为这样一句或者一段话,不可遏制的想起曾经无数次一起推杯换盏开怀畅饮的大哥或兄弟。那一刻,很想喝酒,却又明明知道彼此距离何止相隔千里。
读《克莱的桥》,读到这一段,就有了这样的感触。
她唱出的歌词饱含爱意,但也能听出些自我厌恶的情绪,以至于当整首歌唱完后,他们中很多人都哭了起来。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再见到家人。他们是应该心怀感激还是自责?他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当下发生的一切已经不再受自己控制。一切已经开始,只能迈步走向终点。
抛开所有铺陈,我从这段话中就像终于看清自己的真实面貌一样看清了自己的内心。
一切已经开始,只能迈步走向终点。
其实,这就是人生不可逆转的过程。每一次举足无措,每一次焦头烂额,每一次山穷水尽,每一次违约食言,每一次自责悔悟,每一次绝地重生……都不可避免的成为这过程里细微的一部分。
人生因此不易,也因此值得。
越来越真切感受到一本书,确切的说是文字的触动。有些文字无声无息,却又有雷霆万钧之势。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平静,同样就会有多么波澜壮阔。
不是这些文字本身具备锋芒,而是这些文字所承载和表达的内容、观点与情绪,刚好呼应了自己内心深处埋藏、积淀和发酵已久的记忆。
这种感受和体验,让阅读充满一种诡异的力量,让读者欲罢不能深陷其中。
比如,继续读《克莱的桥》,还是无法躲避这种文字的冲击:
一切是渐渐堆积起来的:两个一拍即合的人一起并肩前行,一直走到了路的尽头,然后背道而驰。
你看,在第一次被冲击的情绪还没有平复,又一次冲击倏忽而至。
我不认为这是作者刻意为之,在作者多少有些凌乱的叙述中,我并不会被作者的思绪牵着走,也不会被作者用文字塑造出来的人物情绪牵着走。我只是在某一刻,单纯被这样的文字打动,然后把被打动之后的情绪用文字尽可能完整准确的描述和记录下来。
说心里话,这些文字连『读后感』都算不上。
2020年11月23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