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下乡,购买力在哪?| 救市下乡

不同于十年前小排量汽车的爆发,现在的情形是合资、豪华品牌份额增长,甚至是低速电动车的热销。

记者|杨晶

孟春三月,是忙碌的季节,是耕耘和播撒希望的季节。驱车越往乡村深处驶去,愈加觉得泥土更芳香,山花更烂漫,人烟却越稀少。春风多送暖,深处却微寒。

“我们镇上本来人就少,年轻人又往外跑,现在人就更少了。”1991年出生的张飞,通过公务员考试从外地来到华林山镇政府上班。虽然身为政府工作人员,经常接触各种政策,但被问及“汽车下乡”时,这位扎根基层的小伙却是一脸茫然。不过,他很快就理解了“下乡”的含义。然后,他反问了一句:汽车下乡要把车卖给谁?

在长期深入农村的他看来,劳动力外流就代表着失去了强有力的消费者基础。

 购买力在哪 

张飞2017年来到华林山镇,此地与他的老家相距不到150公里,换乘大巴却要5个小时才能到达。工作半年后,张飞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加上“村村通”工程实施后交通便利了很多,逢年过节回家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而记者来到这个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的这个小镇的当天,镇中心的街道几乎看不到过路人,只有路边零零散散的小店开着门。据张飞介绍,尽管这里在多年前开发了一个国家3A级景区,但由于地理位置过于偏僻,游客不多,劳动力依然大量往外流失。

所以,大学毕业后干过卖场销售,也在工厂做过流水线,但最终选择回江西老家的张飞在问出“购买力在哪里?”这句话的时候,就映射出低线村镇消费市场的现状。

在车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国家为了提振车市信心而颁布的“汽车下乡”政策,在实际落地的进展过程中,到了华林山镇这样的山村时,似乎有些鞭长莫及。

转眼间“汽车下乡”政策已经出台两个月,作为小镇信息的聚集地,镇上的居民饭后闲时喜欢聚集在各个小店里聊各种家长里短、天南地北。

一家杂货店的中年老板对政策也并不熟悉和在意:“汽车下乡不知道,车展倒是经常听说。”他坐在躺椅上悠悠地说道,“有段时间高安很多个品牌的4S店会来镇里发传单,可能是觉得这里人太少了吧,连停车展示都没有,发完就走了。后来,来发传单的都少了。”

“后生都出去打工了,到了过年就全都开车回来,乡下也能见到你们大城市的堵车。留下一些上了点年纪的,买车用不上。就算有人要买车,也是要等到下半年挣了点钱再说。”在他看来,在这里安了家,只在周边出行,有门口那辆三轮电动车就行了。天气开始变得阴暗起来,可能要下雨了,老板起身进门把一个帆布篷架在三轮车上,准备去接快放学的女儿。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现在从乡村出来的年轻一代基本上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纷纷踏上进城务工的旅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1,312万人。这其中青年向更高级别地域的人口流动占了极高的比例,乡村只剩下老人和儿童,成为新闻报道中的空心村。

不过在距离华林山镇38公里的上高县泗溪镇,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个在1968年就开始创办工业区的乡镇,在此后的几十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大量的、多种类的企业入驻。而这些企业的员工培育出了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能让多达9家汽贸店在这个镇上经营下去。

镇上有家陶瓷厂,厂里很多工友都买了车。在工厂围墙外的道路两边,不乏海马、金杯这些国产品牌的SUV,不过车型都很老。更多成色较新的车型,则是本田、日产等合资品牌。记者在一家汽贸店就碰到一位前来看车的工友,他现在正准备砍价,之前他已经对比了多家汽贸店的价格,最终没能到达心理价位。

所以,在得知“汽车下乡”这一政策消息后,他的心情比车企还要着急,急着等具体补贴什么时候能到位。“现在玩手机的次数都比以前多了,就是等着看什么时候出补贴。”话没说完,又掏出了手机,生怕错过任何一条新闻。

而陪他前来砍价的那位生过二胎、在某陶瓷厂上班的工友,一个月之前在朋友的建议下,最终选购了一款车价17万元左右的三菱欧蓝德。“其实补贴不补贴的,还是要看我手上有没有钱,也不想买差一点的车,钱不够就晚点再买。”

十年前的“汽车下乡”政策伴随着购置税减半政策,让中国以2009年1,364.48万辆一跃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同比增长45.46%。2010年更是达到了1,806.19万辆,同比增长32.37%。而十年后国家再次启动“汽车下乡”,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已经不是购买力的多少,而是购买力在哪里。

就像华林山镇和泗溪镇的差别,可以说,工业在哪,人就在哪,购买力就在哪。当然,还是有一部分消费者相信,现在资讯丰富、价格透明,砍价空间小,对购车补贴仍旧有不小的期待。

汽车下乡or豪车下乡

记者在江西中部多个地区探访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像张飞这样的乡镇或者县城的固定工作者,因为多种因素诱导,基本上已经是有车一族。

而且,更夸张的是,因为车越来越多,有部分住宅小区干脆把绿化推平,直接改建成了停车场。一位峡江县中学老师对记者表示,他所在教师小区的96户中,有88户有了车,而且有部分同事已经换了第二辆车。

在该小区,记者看到,除丰田、日产这些主流品牌外,最多的品牌则是大众以及“更便宜的大众”斯柯达。从中不难推测,购车的“跟风”、“从众”效应依然明显。这对汽车厂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在什么样的地区,什么样的车型能够成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值得所有车企思考的问题。比如有2500多辆五菱宝骏的“五菱宝骏村”,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所以,汽车能不能成功“下乡”,我们还不得而知。除了张飞说的购买力之外,关于“汽车下乡”下到哪里去,这个“乡”的概念到底有多大?农村?乡镇?县城?地级市?目前国家并没有给出明确规定,哪些群体属于“汽车下乡”补贴的范畴。

身在福建泉州打工的1989年出生的小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关注起汽车行情,但他对“汽车下乡”也只是一知半解。在问到这一政策会不会促使他购车的时候,他反问道:“我人在外地,也不想跑到老家去买车。顺便问下,我老婆是城镇户口,也能享受补贴吗?”

小伍还认为,政策只是一方面,现在经销商所谓的汽车下乡的免息和置换补贴,此前就有,现在用于宣传显得虚假。并且在宏观层面如果油价不降下来、电动车的配套设施没有做好,依然很难刺激他购车。以前花钱大手大脚的小伍如今已成家,来自家庭的生活压力让他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在他的手机APP里,打开率最高的是“汽车之家”,其次是“拼多多”。像小伍这种比较关注汽车的消费者,又比3~6线地区的消费者考虑得更为多方面。在楼市已经消耗掉大部分年轻人的购买力之后,精打细算成为一个家庭的重要课题。

不同于小伍,在浙江杭州与他人合伙办了一个小型工厂的90后小何,现在已经有一辆福克斯。他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汽车下乡是一个伪命题”,“豪车下乡”才是现在社会的正常现象。因为,他亲眼目睹了老家邻居在最近3年时间,从宝来到迈腾再到宝马X1的更换。

今年春节回乡更让小何意识到,外出闯荡的年轻一代不仅有着强劲的消费实力,并且消费理念的差异很大。可能在家乡人看来,有一辆车,或者说有一辆大一点的车就已经知足了。但是在小何看来,同样是在外面发展,当别人已经开上宝马时,自己是不是也要努力买辆好点的车?至少在同龄人里会更有面子。

正如今年《汽车公社》的车市调查结果,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豪华品牌出现在农村。不同于十年前,当时“汽车下乡”带动的是国内微型车销量增长超过80万辆,而2010年又较前一年增长28%。现在的情形却是合资、豪华品牌的增加,甚至是低速电动车开始热销。

“摩托车不好卖了,现在代理了一个电动车品牌做做。”一家专营豪爵铃木摩托车店的老板感叹,“现在的人想法很开明了,趁早享受,没有人愿意再骑摩托车了,一下雨就出不了门。”小何也表示,他爷爷看到周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上了低速电动车,去集市买东西也方便了很多,最近也在琢磨想买一辆。

此次汽车下乡,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明确表示“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但这一《方案》,目前还没有实施细则,所以还不够清晰透彻。

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了购买的不确定。虽然《方案》的大方向是“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更好满足居民出行需要”,而且与2009年的政策相比,政策内容也根据理论上的实际情况做出了调整,并且鼓励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但是,将目标再次指向农村,这个与十年前早已完全不一样的汽车消费市场,能否再次发生良好的化学反应?

本文节选自《汽车公社》杂志4月刊封面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