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心裁:风引汤

风引汤

【原文】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风引汤  除热瘫痫。《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组成与用法】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 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

【功效】清热熄风镇潜。

【医案】

1.经行头痛

初诊:2006年5月8日。周某,33岁,因两次过期流产前来就诊。末次月经4月30日来潮,伴发两侧颞部及头顶部掣痛一周未愈,寐难,大便日解2次,但成形。平时月经周期25~28天,经量先多渐少,经色紫暗,夹血块,4~5天净。经前小腹胀,腰酸痛,经期小腹连及腰部下坠,带下不多,纳便正常。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大小约9mm×8mm,8mm×6mm。丈夫血型“A”,患者血型“O”,抗A效价1:8,Rh因子夫妇均属阳性。抗心磷脂抗体IgG、IgM、IgA均在正常范围。生育史:0-0-0-0。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热熄风镇潜。

方剂:风引汤加减。

炙大黄6g  干姜5g  龙骨20g  桂枝3g  甘草6g  牡蛎30g  寒水石10g  滑石15g  赤石脂10g  紫石英15g  石膏15g  菊花12g  蔓荆子10g  酸枣仁12g,3剂。

二诊:2006年5月11日。进药一剂,头痛即除,大便日解一次,寐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继续对症治疗不孕症。

三诊:2006年7月11日。连续随访至今,经行头痛未再发生。

2.经前烦躁头痛

初诊:2006年7月14日。张某,30岁,经前一周开始烦躁,经前一天出现头痛已经10多年,或伴有乳房发胀,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可,经色鲜红,夹有血块,小腹隐痛,6天净,有胃痛病史。B超检查:子宫三径之和17.2cm。生育史:1-0-1-1。末次月经6月28日来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热熄风,疏肝调气。

方剂:风引汤加减。

炙大黄6g  干姜3g  龙骨20g  牡蛎20g  寒水石10g  滑石15g  赤石脂10g  紫石英10g  石膏10g  桂枝6g  甘草6g  甘松10g  佛手10g  娑罗子10g,7剂。

二诊:2006年7月17日。经期将近,未出现烦躁、头痛等症状,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九香虫10g,7剂。

三诊:2006年8月1日。月经7月23日~7月28日,经前烦躁、头痛诸症状均消失,胃脘隐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疏肝理气。

方剂:越鞠丸(《丹溪心法》)加甘松10g、九香虫10g、炒白芍10g、炙甘草5g,6剂。

3.经行头痛

初诊:2006年8月17日。苏某,26岁,经前头胀,经行量少头痛寐差5年,伴恶心,经量转多之后头痛缓解。月经于8月11日来潮,经量是以往的一半,经色鲜红,夹块,头痛不止。平时月经周期基本规则,8天净,带下不多,常发口腔溃疡,纳可,大便溏。B超发现子宫肌瘤约12mm×12mm×14mm,伴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生育史:0-0-0-0。碘油子宫造影提示:右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左侧输卵管不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1)经期紧张综合征。(2)子宫肌瘤。(3)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4)两侧输卵管炎症阻塞。

治法:清热止痛,熄风镇潜。

方剂:风引汤加减。

干姜3g  龙骨30g  桂枝3g  甘草6g  牡蛎30g  寒水石15g  滑石15g  赤石脂15g  紫石英15g  石膏15g  蔓荆子10g  僵蚕10g,4剂。

二诊:2006年8月30日。经期将近,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再进7剂。

三诊:2006年9月12日。月经9月8日来潮,头痛若失,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4剂,以巩固疗效。

四诊:2006年10月7日。经期将近,舌糜,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热止痛,熄风镇潜。

方剂:风引汤加减。

干姜3g  龙骨30g  桂枝3g  甘草6g  牡蛎30g  寒水石15g  滑石15g  赤石脂15g  紫石英15g  石膏15g  菊花10g  黄芩5g,7剂。

五诊:2006年10月17日。月经10月8日来潮,月经前后头痛未再发生。

4.妊娠合并癫痫

初诊:2006年12月26日。李某,24岁,妊娠6个月,有癫痫病史已10年,一直在服用丙戊酸钠片,近3个月来病情发作频繁,一周发作2~3次左右,每次发作持续1分钟,不省人事,昏仆在地,全身抽搐,口出白沫,喉中痰鸣,记忆力逐渐下降,反应迟钝,纳差,寐欠安,二便正常。生育史:0-0-1-0。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1)癫痫。(2)中期妊娠。

治法:平肝熄风,清化痰热。

方剂:风引汤加减。

炙大黄5g  干姜3g  龙骨20g  桂枝3g  甘草5g  牡蛎20g  寒水石20g  滑石10g  赤石脂15g  紫石英20g  石膏20g  半夏10g  天竺黄5g  茯苓10g,7剂。

2007年1月17日电话随访,由于患者身处僻壤,路途遥远,无人陪诊,更由于病情稳定,癫痫未再发作,故未续诊。

5.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出汗)

初诊:2006年5月11日。郑某,43岁,月经衍期1个多月未潮,潮热出汗,一天10多次,严重影响工作,性情急躁,易醒,头顶、颞部及颈部疼痛,头晕,恶心口苦,体倦形瘦,短气无力。末次月经4月18日来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平肝潜阳,养阴止汗。

方剂:风引汤加减。

干姜3g  龙骨15g  桂枝3g  甘草6g  牡蛎15g  寒水石15g  滑石15g  赤石脂15g  紫石英15g  石膏10g  糯稻根20g  白薇10g  半夏10g  五味子5g,4剂。

二诊:2006年5月16日。潮热出汗发作次数减少至每天1~2次,程度也减轻,头、颞、颈痛已除,寐短,一夜仅睡3~4小时,头晕,口苦,舌脉如上。

干姜3g  龙骨15g  桂枝3g  甘草6g  牡蛎15g  寒水石15g  滑石15g  赤石脂15g  紫石英15g  石膏10g  糯稻根20g  鳖甲10g  酸枣仁15g  太子参12g,5剂。

三诊:2006年6月13日。潮热出汗诸症未再发生。

6.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出汗)

初诊:2006年5月23日。蔡某,40岁,3月14日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双侧子宫动脉介入疗法,末次月经2月26日来潮,现停经近3个月未转,性激素检测:促黄体生成素131.38mIU/ml,促卵泡生成素53.67mIU/ml,雌二醇25.0pmol/L。B超检查提示,最大肌瘤29mm×30mm×31mm,子宫内膜厚度3mm。一个多月来面部及上半身经常感到潮热出汗,夜间尤甚,盗汗,寐欠安,纳可。生育史:1-0-0-1。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1)更年期综合征。(2)多发性子宫肌瘤。

治法:平肝潜阳,养阴止汗。

方剂:风引汤加减。

干姜3g  龙骨15g  桂枝3g  甘草6g  牡蛎15g  寒水石15g  滑石15g  赤石脂15g  紫石英15g  石膏10g  炙大黄9g  鳖甲12g  龟版胶(烊冲)10g  糯稻根20g  白薇12g,7剂。

二诊:2006年5月29日。潮热次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仅局限在面部,出汗减少,寐佳,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

三诊:2006年6月5日。潮热消失,无不适,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

【按语】

《中风斠诠》曰:“此方以石药六者为主,而合之龙牡,明明专治内热生风,风火上升之病,清热镇重,收摄浮阳,其意极显。” 可见风引汤是一张清热熄风镇潜的方剂,当然,此风系内风而非外风,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者同。

案1、案2、案3均为经期紧张综合征,表现为月经前后头痛。案1经行头顶及颞部掣痛,寐难,便难,舌红,系血行于下,火盛于上之象,即《素问·方盛衰论》“气上不下,头痛颠疾”之证。此方的特点是石类药物居多,方中寒水石味辛、咸,性寒,具有清热降火,利窍的作用;滑石味甘、淡,性寒,《药性论》称其可“除烦热心躁”;赤石脂味甘、涩、酸,性温,《日华子》称其可“疗惊悸”;紫石英味甘、辛,性温,《药性论》称其“治惊痫”;石膏味辛、甘,性寒,《日华子》称其可治“心烦躁”,诸药共奏清热镇降熄风之效,龙、牡介类潜纳,大黄、菊花、蔓荆子清火平肝利头目,酸枣仁安神,姜、桂、草温中和胃,以防石药等过寒伤胃之弊。案2经前烦躁头痛,乳房发胀,经血夹块,小腹隐痛,胃脘疼痛,一派肝气郁结,肝火上升,肝木克脾的征象,故以风引汤清热熄风,加甘松、佛手、娑罗子、九香虫疏肝调气,肝气疏利,热清阳潜,十载顽疾,去如风卷残云。案3为经前头胀,经期量少头痛寐差,伴恶心,此为肝阳挟血上行,待经量转多之后头痛缓解,乃火随血泻之象,口疮便溏乃胃热脾虚,故以风引汤去大黄、白石脂,加蔓荆子、僵蚕以清利头目。

案4为妊娠合并癫痫,虽然病史10载,服用丙戊酸钠片未曾停辍,但随着妊娠月份增大,气机逐渐不利,痰气易塞,致使病情发作频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风胜则动”,根据患者发病时昏仆抽搐,口出白沫,喉中痰鸣,此为风痰裹热,清窍蒙蔽所致。风引汤正为“除热瘫痫”而设,故此方加半夏、天竺黄、茯苓,平肝熄风,清化痰热,一诊而安。虽对患者病情叨念不绝,并勉其续诊,但终因恐其路途劳顿,再因病情不发,未能续诊,殊为可惜。因治疗有效,仍录之,以资参考。

案5、案6均系更年期综合征,案5为自然发生,出现头痛头晕,性情烦躁,潮热出汗,倦怠无力,恶心口苦,脉细,与《灵枢·厥病》中的“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的描述近似,为阴虚内热,肝阳上亢之征,故以风引汤平肝潜阳,糯稻根、鳖甲、白薇、五味子清热养阴敛汗,半夏和胃。案6为早发更年期,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双侧子宫动脉介入疗法之后,诱发卵巢功能减退所致,并经性激素定量检测确诊。患者面部、上半身潮热出汗,夜间尤甚,盗汗,仍属阴虚内热,肝阳上亢之征,故以风引汤平肝潜阳,由于阴虚较重,故以鳖甲、龟版胶、糯稻根、白薇滋阴潜阳,清热敛汗。

总而言之,风引汤平肝潜阳有余,而滋阴润燥不足,治疗经期头痛,加菊花、蔓荆、僵蚕之属可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必佐以鳖甲、龟版、白薇之类方可,以水盛方能涵木也。

喻嘉言称“候氏黑散专主补虚以熄其风,此方兼主清热火湿以除其风也。”这是仲景治疗风邪两张方剂的不同之处。

来自:传播中医馆  > 《经方心裁》

(0)

相关推荐

  • 中医方剂太多了,方剂怎么记?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中医方剂确实挺多的,在医学上比较常用的大概有11大类方剂,共计160多种方剂,分别是: 谢表剂:辛温谢表6种方剂.心凉谢表4种方剂.扶正谢表2种方剂; 泻下剂:寒下2种方剂.温下1种方剂.润下2种方剂 ...

  • 解读​风引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风引汤的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风引汤. [ ...

  • 更年期女性烦躁失眠,对比着张表判断是否严重,附中医调理方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更年期的女性就像一个随时能够被引爆的"炸弹",一点点小事情都会让人大发脾气.反复无常,甚至连老公.儿女都觉得不可理喻. 其实正在经历更年期的女性朋友们所经历的绝不 ...

  • 你注意过《金匮》这个方吗?会用的都是大师

    - 风引汤 [来源] 风引汤,源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组成]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 ...

  • 经方:风引汤(中风小便失禁)

    风引汤 [原文]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 牡蛎各二两,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 ...

  • 【韩其茂用经方】风引汤治疗Graves病甲亢案

    <经方>杂志第20201203期作者/韩其茂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 Z女士,50岁,身高:164cm,体重:78kg初诊时间:2020年9月26日主诉:失眠伴心悸烦躁2周.现 ...

  • 经方心裁(52)风引汤:经行头痛、经前烦躁头痛、妊娠合并癫痫、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出汗)

     风引汤 [原文]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风引汤  除热瘫痫.<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 ...

  • 风引汤治疗Graves病甲亢案 – 经方派

    Z女士,50岁,身高:164cm,体重:78kg 初诊时间:2020年9月26日 主诉:失眠伴心悸烦躁2周. 现病史:患者于2019年6月份无明显诱因出现突眼.甲状腺肿.手抖.心悸.汗出甚,查心率:1 ...

  • 风引汤治疗躁狂症医案 – 经方派

    <金匮要略>风引汤 :治除热瘫痫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沸, ...

  • 风引汤:除热、瘫、痫 – 经方派

    导读:风引汤中黄姜龙,桂甘牡蛎寒滑石,赤石白石紫石膏,潜阳熄风益肝阴.风引汤出自<金匮要略>,主热.瘫.痫,临床辨证属肝热动风者,用之,疗效显著.(编辑/宁佳佳) 怎么学好风引汤 张仲景在 ...

  • 中医经方在中风病中的辨治 侯氏黑散 风引汤 大续命汤

    经方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有承气类.柴胡类.抵当类.四逆类及<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的风引汤.侯氏黑散和大续命汤三方.侯氏黑散用于心脾不足,风痰阻络证:风引汤用于热 ...

  • 帕金森病 经方风引汤案例

    邓某,男,62岁.有6年帕金森病病史,虽服用中西药,可病证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上肢颤动,头晕头昏,表情淡薄,因情绪异常或劳累加重,行走步小,心烦急躁,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 ...

  • 风引汤,一首治疗“抽搐”的经方【一点资讯】

    风引汤 [方剂组成] 桂枝10克,甘草.牡蛎各6克,大黄.干姜.龙骨各12克,寒水石.骨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脂.石膏各18克. [方歌] 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寒滑赤石紫膏六,瘫痫诸风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