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的造字,从中医远古医家的系统解剖而来

五脏的篆书写法
肺       肾         肝          脾          心
去掉“肉”旁后得到下面的“字”
“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六合的系统认识从《内经》而来,这段文献如果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来加以认识,则发现这是一个经过古代医家对人体反复解剖后,得到的系统解剖学记录。
(注:古中医解剖用的可不是手术刀,而是内观。)

本章图文整理来自周波的《<内经>脏腑经脉条文与现代系统解剖学实体关系的探讨》一文。此文发表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第五期上,后附原文截图。

该文认为:五脏的造字原先是以某一实体脏器为中心,由相关器官构成的“象形简图”, 后来在图上加 “肉”旁(除“心”外,因它是君主之官),演变为专指象形简图中,某个突出的实体脏器——即“藏”的文字。即只切断血管,就可以把各个系统取出,并描绘成“字”。

体腔内血循环示意图

下面按系统切断血管,各图中以“一横”代表切断处

肺系统与肺字

肾系统与肾字

肝系统与肝字

肝胆系统

脾“系统”与脾字,这个是作者多年的心血所得。请注意,如果先取出脾再取出肝,那么肝门静脉就是与简图中的那个“手”一样,是分开的。古人正是一开始不明白肝门静脉应该与那一个脏归纳在一起,最后发现脾没有附属的器官,所以就把它归纳进脾了,所以那个“手”与脾,是分开来的。

心系统与心字

三焦的实体

【附作者原文截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