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裆走后弧”是在干嘛?
太极拳的“裆走后弧”是在干嘛?(文字版合)
IT太极
太极拳的“裆走后弧”是在干嘛?
其实就是在模拟骑马作战!
“太极拳”和“咏春拳”等诸多诞生于满清统治时期的拳种一样,是时代的产物,是习武者被迫做出的隐藏,是清政府当局对汉族民间武术进行严厉监管的结果!
先来聊聊“咏春拳”,它本来是练习用匕首刺杀的近身搏命技,它有简单易学的表象,却有着玉石俱焚的内核。“咏春拳”更多的是为了快速培训刺客,传说是女性创拳,这可能跟女性更容易接近目标有关。它招式的一切只为了做出致命一击,而对于自身的保护少之又少,只要刺杀成功,自身的性命就不值一提。
我们如今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咏春拳”所用兵器,是不是像极了菜刀和砍柴刀的变种,那正是在满清统治下每家每户,不多的能合法拥有的“利刃”!而菜刀在这的用法是“刺”而不是“砍”,用这些替代品来练习就是为了躲避监管的无奈之举。但在一代代的传承和不断地融合中,匕首被淡忘了!
据说在东南亚至今还流传着“咏春拳”的变种,他们现在教学就还是在用匕首!我猜是那些逃出清朝版图的“南明余孽”们传下来的吧(苦笑)!
“太极拳”和“咏春拳”一样,也在极力隐藏着它的真实用意。而藏在其中的不只是兵器的用法,还有御马之术!
在隐藏方面“太极拳”和“咏春拳”如出一辙,清政府不光不准民间拥有兵器,作为重要的战争物资更不准私养马匹,有个骡子骑就很好了,更何况中原本来就不产战马!普通农户能接触到马匹的机会几乎为零!
明末出生的陈王廷作为县里的“武庠生”,本来是要从军为将的,自然也练就了弓马骑射一身武艺,其所学极有可能就是戚继光归纳总结的《练兵实纪》!满清入关之后陈王廷应该也曾想保君救国,虽然传说他经历了校场舞弊,对明王朝应该是心怀不满,但外族入侵之时相信他也是会以大局为重!可惜国运至此,一个小人物也只是螳臂当车,北方瞬间沦陷,他只能暗暗地把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梦,编成拳谱传于后人,期待有一天他们能在天下大乱之时,披挂上阵完成自己未尽之业!
想要驰骋沙场必须要会骑马!可没有马怎么练!其实就算有马他们也不敢练,清朝初期对民间可谓草木皆兵,练武的都只敢比划比划拳脚,兵器都碰不得,更别说上马了!
怎么能在平地上模仿骑马呢?如何在无马时模仿坐在马鞍上的各种动作呢?“陈氏太极拳”有了明确的示范——“马步”加“裆走后弧”。作为传统武术的一种,“陈氏太极拳”与自古以来的其他武术一样,用“马步”,“马步”是什么?真的就是在练习骑马而已!而“裆走后弧”就是在马鞍上左右拧转发力的必须动作!
那些藏在“陈氏太极拳”中的御马之术!
“斜行”是骑马射箭,“拗步”是双锤轮砸,“青龙出水”是枪扎步兵,除了极少数步兵动作外,现在传下来的“陈氏太极拳”基本都是在模仿骑马作战。和同时期出现的其他拳种一样,为了躲避监管它们都把武器的用法隐藏在了拳法中,模拟空手用长枪、双锤、拉弓射箭。
而“陈氏太极拳”更将骑马的技术环节也加到了拳法里,人在平地可以很轻易地左右直蹬转换重心,而在马上受马鞍阻挡,两腿只能通过扭转的方式转换重心,所以马鞍上很容易做出的“裆走后弧”,成为平地练习时的难点与重点!而“太极拳”中要求动作“柔和缓慢”,更多的是让练习者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延伸想象,把空手想象成有武器,平地想象成骑马,仔细体会在马鞍上拧转动作。包括在马鞍上自然形成的“圆裆”,在平地上也要刻意练习,这些“练习点”后来因为被发掘出对身体有极好的养生保健作用,而最终成就了现在的太极拳!比如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这是踩在马镫上蹬转发力的自然状态,而在平地上练习时却成为一种对膝盖的最好保护!
而早期传拳时,这些为了战场厮杀的真意大家都不敢明说,都怕孩子们出去说漏了嘴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很多关键点都只能点到为止。但随着汉族光复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老百姓的奴性也越来越牢固,当人们把辫子当成命时,留发不留头的悲怆早已随风而逝,而这些为了和侵略者沙场见血的武术,它们的真谛没有被传承者们继承下来!而各武术流派也都向着地面空手博斗技发展变化,典型的便是“太极推手”本来是在空手模拟用兵器格斗,不能“抓拿搂抱”就是兵器相击与拳脚互搏的最大区别,现在也变成摔跤了。
随着清晚期对民间监管的放松,武术行业也迎来了大爆发,各门各派,各家各式,各种擂台上的拳脚比武最终取代了校场上的弓马骑射。
“太极拳”随着“陈、杨、吴、武、孙”的不断演变,现在这些模仿马上战斗的动作都被当做近身格斗技来解读了,有些尚能自圆其说,但有些真的是牵强附会,不过这也是时代的选择,在保留传承方面可能也是一种进步吧!毕竟现在大家练的是健康,不再是什么杀人技!
对于为什么这么多武术类别会在清朝出现,太极拳最初又是个什么样子?我觉得这和那段断掉的文化历史有关,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些话题。
传递精彩,点下面「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