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十大元帅之一,建国后却主动提出不担任要职,坚强地活到94岁
他是十大元帅之一,建国后却主动提出不担任要职,坚强地活到94岁
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曾是意志如钢铁的“军神”,一生战功显赫。刘伯承是一个态度非常谨慎的人,因为共产党的理念与自己的理念一致后,坚定地加入了共产党。
不久北伐战争爆发,刘伯承担任国民革命军15军的军长,在泸州率众进行了长达167天的守卫战,从此留下了守孤城的佳话。1927年35岁的刘伯承被派往苏联学习,右眼失明的他为了学成回国,拼命学习俄语,争取听懂苏联教官的讲话。长时间戴着假眼球把眼眶磨得非常痛,他就剥下假眼球继续看,最终凭着优异的成绩学成回国。
要说到刘伯承将军的右眼为何失明,这要追溯到1916年3月的时候。在参加反袁世凯的一次武装起义中,刘伯承在丰都攻打城门时不幸连中两弹,一弹就从他的右眼眶飞出。由于刘伯承在死人堆中被发现,后面又隐蔽了一个月,使得他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时机。
刘伯承在重庆找到了一个私人诊所治疗眼伤,大夫要去除他眼睛的腐肉,等眼睛伤口愈合再安装假眼球。本来在手术过程中要打全身麻醉,刘伯承担心打了麻药对大脑神经功能影响不好,坚决不打麻药,勇敢地承受了3个小时、72刀的手术,被医生惊叹称为“一块会说话的铁血钢板”。
1930年回国后,刘伯承被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亲率先遣队出师前去抗击日寇。在七亘村战斗中,独创了“重叠待伏”战法,严重打击了日军势力,以少量伤亡缴获了日军大量物资。1945年刘邓大军开赴前线战场,以3.1万歼敌3.5万,是解放战争赢的第一个大胜仗。后又提出“攻弱则弱,攻强则强”的战术原则,刘邓大军继续在冀鲁豫战场驰骋,运动灵活的战术连续与国民党斗志斗法,取得了突出胜利。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开始了三个回合的斗争,将战线从黄河推到了长江。
建立了那么多功绩的刘伯承将军,建国后却表现得激流勇进,几乎不担任要职。1950年刘伯承将军开始筹备军事院校,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成立。为了提升红军的文化水平,他以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为将士们进行讲解,亲自校阅和审定院校的教材。
办学之初,学校的物资缺乏,教师更是缺乏。有600名原来的国民党军官经过中央批准成为教师,学生却是原来那些打胜仗的将领和士兵,他们戏称是“打败仗的过来教打胜仗的”,刘伯承将军依然让他们坚持“尊师重道”。刘伯承这样认真地工作,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建立了完整的教育制度,成为了涵盖海陆空三军完备的最高学府。
1957年,刘伯承因为身体原因向毛主席请辞学术工作。1962年,70多岁高龄的刘伯承还参与了中印反击战的指挥。1975年以后,他不能自理生活。直到1986年,94岁的刘伯承拖着沉重的病躯,离开了这个他所热爱地奉献了一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