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水乡的深情恋歌
——蔡茂《叶笛》赏析
李汉超
诗歌是世界上最具灵性、最具美感、最具意蕴的文字,无论你喜欢它也好,不喜欢它也罢,它的魅力和品质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不会因为一个人或一部分人的好恶而发生改变。当今诗坛有些混杂,有泥沙俱下之态,有鱼目混珠之状,但只要你深入其间,睁开你的慧眼,就会发现诗歌金子般的光芒和露珠般的晶莹。诗人蔡茂一直默默耕耘在散文诗的园地里,用自已手中深情的笔,蘸着水乡浓浓的墨,不停地将一个活生生、水灵灵的诗意水乡捧给广大读者。他的诗歌《叶笛》就是一首立足水乡、悠然吹响的深情恋歌——
蔡茂,1959年2月生,湖北应城人。诗文散见于《长江文艺》《芳草》《散文诗》《农民日报》等诸多报刊,有30多首作品获奖,并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等多种选本。曾任《蒲阳花》杂志和《华夏散文诗选》年度选本主编。已出版诗集《梦回家园》《悠悠水乡情》等。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全诗只有8行,分为两节。短短的几行文字,有人有事,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来让人有滋有味,情绪激荡。平常的事物,经过诗人的内心的触摸,即刻变得诗情荡漾。第一节,主要写景,景中有情,描绘一种静谧的美景。黄昏时分,“晚风”轻拂,“抹去了天边的羞红”。晚霞渐渐消逝,而水里的“鱼翅”并不安分,频频翕动,“噪醒江南的春梦”。“薄雾”渐起,似乎万物一起发酵,“酿造着朦胧的美酒”,芬芳四溢。月光在水面轻轻浮动,河水“哗啦啦”地流淌,好像“音符”在琴弦上“跳动”,演奏着一曲美妙的音乐。这是水乡的夜景,平常而美丽;更是诗人心中的美景,生动而迷人。诗人通过想象和拟人、比喻等手法,将自然之景内化成心灵之景,生发出艺术的美感,给读者以愉悦的艺术享受。第二节,主要写人,人情结合,抒发一种深情的爱恋。美景之中,美人出现,诗人略去她的面容,只集中写她的行为,“掐一叶嫩草放在唇边轻轻吹奏”;那轻悠的笛声,分明是“悠悠的思念”荡漾开来,“飘飞在湿润的夜空”。“叶笛声声”响起,“流淌着渔姑的期盼”,那是她的心声;这时,在她的思念之中,“有一只小船”仿佛心领神会,应声而来,“在悄悄靠岸……”这是她心中牵肠挂肚的“小船”,也是诗人如期归来的“小船”,因为水乡是他的爱恋。在这一节里,诗人将心中的深情寄寓在叶笛声和船桨声里,既写盼归,又写归来,写出了静谧中的动感和声响,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给人一种清幽温润之感。蔡茂对生他养他的水乡一往情深,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故乡的事物,渔村、荷塘、帆影、木桥、竹床……还有他爱恋的水妹子。他将这些事物浸泡在自己朴素的情感里,创作时随手拈来,变成了一个一个鲜美的意象,打动并感染着读者。他在《水乡情思》中写道:“悠悠水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至今我童年的影子还遗落在湖边、渔塘。/倾注一腔青春的情感,我的思绪在芦苇丛中飘荡。/那里有我嫩绿的爱恋,温漉漉的忧伤。”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声音,难怪他对水乡恋恋不舍。水乡既是他现实中的故乡,也是他灵魂的故乡。诗人在表情达意的时候,总是要借助一些熟悉的场景,将自己的情思寄托在上面,这是一个物化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意象化的过程。很显然,蔡茂笔下的水乡已经是一个被艺术化的水乡,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绝不仅是记忆中的那些实在的物象,而且是具有生命力的、人格化了的主观情怀。蔡茂的诗歌风格清新明朗,意象质朴明丽,语言畅达明快,既讲究外在的节拍,又讲求内在的节奏,多用写意和通感,恰当运用拟人化,具有很强的质感和美感。著名诗人管用和热情评价说,水乡的“每一个事物,都在诗人心灵的艺术之窗中,有着神奇的姿态和色彩。睹物生情,诗人体物颇为工细。”对于诗歌创作,蔡茂认为诗歌应该是有声、有色、有味的:“如果在诗歌的创作中注重文字的声、色、味,我们的作品就会产生立体美感,给读者展现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这是他的感悟和体会,更是他创作智慧的结晶。窥一斑见全豹,他的很多水乡诗,大都声色味俱全,情景理交融,妙不可言。
李汉超,湖北应城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孝感市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副主席。在《诗刊》《词刊》《星星》《散文诗》《长江文艺》《绿风》《诗潮》《诗歌月刊》《芳草》等全国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文1500余篇(首),曾获全国首届“海东诗歌奖”、《辽河》“青年文学奖”和第11届湖北文艺评论奖等多项奖励。已出版诗集《岁月无尘》《大地之灯》和诗评集《诗海逐浪》《静下心来读好诗》等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