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膻中、内关

对穴:膻中、内关

单穴功用:

膻中又名元儿、元见、上气海、胸堂。为任脉经气所发,穴居两乳之间,为宗气之海,又善治气病,故称气之会穴。又是心包络之募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与任脉之交会穴。

本穴具有调气降逆,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宽胸利膈之功。用于治疗短气,哮喘,肺痈,咳嗽,唾脓,咯血,心胸疼痛,心中懊怅,噎膈,妇人乳汁少,脏躁,尸厥。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络经腧穴,《灵枢·始终篇》云:“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按症之内关者,即内格,亦即溢阴上犯症也。盖以阴气闭塞于内,不与外阳协调,致阴气逆行上犯,而为胸中各病,本穴可以治之,故名内关。犹内藏之关隘也。本穴为心包络经络穴,别走少阳三焦,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阴维脉相通。具有清泄包络,疏利三焦,宽胸理气,和胃降逆,镇静止痛,宁心安神之功。:用于治疗心胸憋闷、疼痛(类似冠心病心绞痛),心悸,怔忡,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呃逆,胃脘痛,恶心呕吐,咳嗽气喘,内伤诸症,痰火积块,虚烦潮热,虚脱晕厥,妇人脏躁,娠狂,痫证,热病,肘臂疼痛。

伍用功能:

膻中为八会穴之一——气之会穴,又是心包络的募穴。穴

居胸之中央,两乳之间,其功善调胸中大气,而理气散瘀,宽胸利膈,降气平喘,清肺化痰。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胃、心、胸,功专宽胸理气,镇静安神,强心定志,活络止痛。二穴伍用,并走上焦,协力为用,开胸散结,降气化痰,通窍醒神之功益彰。

主治:

1.气厥诸症;

2.脏躁(相当于癔病)诸症;

3.失音(失语),症属功能性者;

4.冠心病心绞疼。

操作法:

膻中斜刺0.3~0.5寸。

内关直刺0.5~1寸。

经验:

膻中——内关伍用,以治气厥诸证称著,笔者于1979年初秋尝治一女性保育员,因神志不清、抽搐一小时前来急诊。

据云:患者昔日精神抑郁,最忌惊恐刺激,一时前正值上班之际,一妇人从背后惊叫恐吓,以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胸高气满,四肢抽搐,急送我院就医。检查:面色红润,呼吸气粗,瞳孔缩小,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四肢僵直、不温。辨证:脉症合参,证属“气厥”。恙由肝气不舒,痰湿内蕴,气机逆乱,上壅心胸;阻塞清窍,遂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握固。厥气上逆,痰随气升,气机闭塞,以致胸高气满,呼吸气粗。阳气被郁,不得通达四末,筋脉失养,故见四肢不温、作抽。治宜调气散郁,宜窍启闭。

处方:膻中、内关。治疗经过:以快速刺入进针,针刺用泻法。当膻中行针半分钟后,病人开始清醒。惟感头昏、心烦、四肢抽搐、僵直如故,继针内关,自云:心胸畅快。前后留针半小时,共行针三次,病即告愈,嘱其回家静养,不必多虑。嗣后,详细询问病史,自云:“当我听到惊吓之后,始觉心慌、心跳,继则心下发热,似有一股热气自胃脘冲向胸咽,接着眼前发黑,就不知人事了。”随访五年,未见再发。

膻中为气之会穴,以治一切气病称著:笔者体会,诸凡气病,症属气滞者,针之效如桴鼓。若属气虚诸症,似非所宜。膻中穴之刺法,余常用鸡爪刺,即向前、后、左、右斜刺,并施以泻法,其目的在于散气、行气、消瘀是也。

膻中——内关,伍以三阴交,亦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缓解症状,尚有良好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