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连篇】台山最古老的庙堂
庙,繁体字“廟”,是旧时供奉祖宗神位或历史上受人们敬仰的已故名人之处所。
庙的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佛寺神的屋宇,有些称为堂。
庙有大、有小,一些规模较大的庙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还有些附建了宫,但通常规模比寺小,庙功能为接福纳祥、祈求平安、消灾解厄、宣教忠孝、宗传信仰、算命占卜等。
庙是中国道教建筑,一般分:宫、观、祠、庙;寺是中国佛教建筑,一般分:寺、院、庵、堂。
庙建筑特点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结合地方特色,门前拾级而上,门额多以石条石块构筑,上有庙名,两边为对联。
台山庙堂众多,历史悠久。一些因无庙祝公主持,已经风雨侵蚀而坍塌荒废或改变了用途,我因常年游转台山各地,故每遇见必用相机拍摄保存。现记录下完好的有二十多间。
三圣堂是我在台山目前遇见年代最久远且又完好的一座庙堂。它位于汶村镇东上村,村民称其为“大庙”,几百年来一直香火鼎盛,是台山在册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代,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嘉庆二十年、咸丰三年、光绪元年、光绪七年重修及扩建,最近一次修整是在2004年,都有碑文记载。三圣堂坐北向南,三间三进二天井,总面阔12.16米,总进深41.39米,占地面积503.30平方米。硬山顶,大镂耳封火山墙,地瓦面,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正门门额石牌匾刻“三圣堂”三字,有上下款,门口两侧有石刻对联“道演西来妙,权司北极尊。”庙内雕梁画栋,供奉着36尊神像,有观音堂、文武殿、恭圣殿、绥靖伯殿等,庙祝公陈顺祥领路给我一一作了介绍。
汶村是宋代谏议大夫广东陈姓始祖陈凤台,“七子流芳”之第四子陈恺在此建立的,后分立十多条自然村,八千多村民。
三圣堂庙是建于汶村立村之前,距今约有800年历史,堂内重修碑文记载:“自宋乾道九年,我始祖恺翁自雄州逃难,泊舟三圣寺侧,夜梦诸神告以进止,遂负神南奔,卜宅于此而庙以立嗣,后由故鼎新,由小扩大……”意思是说,陈恺南下逃难寻找、选择安居的地方,当船行至三圣寺侧停放,夜晚梦见神人指点:你不用再找了,这里便是你们居住的好地方。随后陈恺率领族人来到这里,建立村庄繁衍生息,他们的南迁同时带来了中原的民间习俗——庙会。庙会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其意旨在祈福驱灾,庙堂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北帝和榕树大圣等神像,因村中历遭天灾、瘟疫、土匪等波及民生,村民寄托神灵庇护,于是抬起庙中“三圣”神像,在村内巡游,以驱邪祈福,俗称“做福”。这习俗起源至今已有348年。具有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特色,且不断地随时代充实扩展。
2017年汶村庙会盛况 林穗丰摄
本图翻拍于《广东省台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汶村自立村以来,一直传承着“读书进学,崇尚文化” 的优良传统,历来重视教育,人才辈出。始祖陈恺是皇宋宣议大夫;二世祖陈南彦是尚书提领;三世祖陈万事曾任康州教谕;九世祖陈觉是明嘉靖元年举人,曾任琼州府会同县儒教;十三世陈王道是明朝举人;十八世陈有和是清皇选拔进士、国学生;清朝举人陈文伯,是广东著名儒士。 创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在汶村北边的文海书院,是清代台山四大书院之一(1910年更名为文海小学堂、1946年春改名为文海中学、1958年改称为台山县第三中学、1979年恢复为文海中学),为汶村及周边地区培养众多人才。本文参考:《汶村陈氏族谱》《新宁县志》《广东省台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及网上资料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