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宗岳《太极拳论》的那些事儿(二)
太极拳界的《论语》
将《太极拳论》在太极拳界的地位与《论语》在儒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相提并论并不夸张。《太极拳论》第一次采用了哲学的视角来论说太极拳,将深化了太极拳的理论,促进了太极拳理论的系统化,为太极拳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是经典文化作品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巨大力量。
技巧探源:四两拨千斤?到底凭什么?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提出了“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的理论,道破了太极拳的技击本质,即花最小的力气,博取最大的成功。这种独特的技巧,时至今日仍让很多人匪夷所思,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从高大上的力学角度来解释太极拳中“四两拨千斤”的原理。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仰面朝天放置在地上的自行车,我们转动脚踏板,等到车轮子高速转动起来,这时候如果我们用手想去按住车轮子让它停止转动,这不仅不可能,我们自己也有随着车轮切线飞出去的感觉。
以弧线运动破解直线攻击,这是太极拳最爱基本、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原理,除此无他。
中国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内外家的区别主要在:外家拳主张主搏于人,主动出击;内家拳则讲究后发制人,舍己从人。力学上,力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外家拳在练习和实战中着重于力的大小,就是练得越刚猛越好,而内家拳则着眼于力的另一个要素——力的方向,通过改变外来攻击力的方向达到搏击中取胜的目的。两者皆符合力学原理,而着重点不同。
“四两拨千斤”并不是说所有的弱均能破强,只是说有这种可能性,而达到这种可能性的条件就是:小的力必须能够自如的变化,因为自身的变化才能导致外来攻击力随之产生变化。也就是说,太极拳师要练习到任何时候都能够像旋转的车轮一样,随时都能向任何方向化解外来打击,这就是拳谱上所说的“随屈就伸”、“以柔克刚”。道理是简单的,但是要练到这种境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仍有众多玄机。古人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这就是看上去简单的太极拳难练之所在。
据悉,由二水居士校注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太极法说》即将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